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此國可算囂張,殺中國使者,理由竟是使者不肯脫靴

歷史上,此國可算囂張,殺中國使者,理由竟是使者不肯脫靴

原標題:歷史上,此國可算囂張,殺中國使者,理由竟是使者不肯脫靴


歷史上,總有因為一些奇葩的外交原因導致兩國開戰。就有這麼一個國家,因為中國前來交好的使者,不肯脫靴覲見國王,便被國王殺掉,這個國家就是緬甸。


緬甸曾是宋朝的朝貢國,到了蒙元時期,蒙古軍攻滅大理,元世祖忽必烈得知了這個偏南小國的消息,便派出使者,本意只是友好出使,將其重新納入中國的朝貢體系。但使者到了緬甸,在覲見緬甸國王的時候,被無理要求脫掉靴子,這個要求對於蒙古人而言,可是極大的侮辱,使者自然不肯,誰知道緬甸國王也是個愣頭青,一怒之下就將蒙古使者砍了。



砍了蒙古使者後,緬甸國王仍然不知道大禍臨頭,還率先對元朝的屬地發起了攻擊。原因也有點讓人愕然,原來是緬甸國王一直認為,在雲南邊境的金齒部千額地區是緬甸的屬地,但千額的首領阿禾,竟率部歸附了蒙元,對妄自尊大的緬甸國王來說,這可是難以容忍的事情。於是緬甸出兵雲南,「其眾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阿禾大懼,連忙向雲南總督告急。


雲南行省收到急報後,派出蒙古千戶忽都,大理總管信苴日等人,領700騎兵前去救援。蒙古騎兵晝夜急行,在雲南的芒市河,卻與緬甸軍意外遭遇,於是蒙古軍便上演了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兩軍遭遇後,緬軍列象隊在前,象披甲,上有戰樓,兩旁懸掛竹筒,內放短矛數十支。乘象的戰士投擲短矛刺擊,騎兵兩側迂迴,步兵壓陣跟進。蒙軍方面,700騎兵分為三隊,信苴日率233騎為一隊,背靠芒河游擊殺敵,把總脫羅脫孩率187騎倚山列陣,忽都親率281騎為一隊,衝擊緬軍象陣,三隊相互策應,呼嗬酣戰。


兩軍激戰良久,蒙古軍利用精湛的騎戰,擊潰了緬軍的象陣,潰亂的象隊衝散了整個緬軍的陣列,緬軍被象馬踐踏死傷者不計其數。緬軍敗走後,蒙古軍隨後追擊三十里,連破營寨17座,因為忽都意外中箭受傷,加上天色已晚,蒙古軍才鳴金收兵。到了第二日,蒙古軍繼續追擊,直追過千額地區,追趕不上了才「不及而還」。



此次戰役緬軍損失慘重,被蒙古人「捕虜甚眾」,剩下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下逃得性命者,「又為阿禾、阿昌邀殺,歸者無幾。」蒙古戰後的統計是「官軍負傷者雖多,惟一蒙古軍擊獲一象,不得其性,被擊而斃,余無死者。」以700人對陣四五萬人,最後竟只戰死一人,這惟一死去的一人,還是因為捕抓大象時被大象踩死的,這樣的戰果實在令人驚嘆。

此戰之後,緬甸官兵自然心膽俱寒,囂張的緬甸國王也嚇得很長時間吃不下飯。不過這還沒有完,不久後,忽必烈便兩次派兵殺進緬甸,攻破緬甸的大部地區,直逼緬甸國都。緬甸國王只好派出使者向元朝請降,在使者求得忽必烈的原諒後,還沒及回到緬甸,國王就在內訌中被人殺死了。


原來緬甸因為與蒙古人的戰爭,激發了國內的矛盾,各地貴族紛紛擁兵自立,王室的統治已經是名存實亡。在那個囂張的國王死後,緬甸的內亂直到幾十年後新王朝的建立,才逐漸平息了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漫談 的精彩文章:

佔大明,征印度?日本豐臣秀吉的瘋狂侵華計劃,與明朝版抗日援朝
成吉思汗的魔咒,忽必烈的二次遠征,造就了日本的「神風」神話

TAG:古今歷史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