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八位大將軍,一人飯桶一人成神一人成帝,最後一位死得最悲壯
對於一生征戰沙場的武將而言,有朝一日成為大將軍是其畢生的追求,這一官職是對自己能力和功績某大的肯定,不過尋常武將是很少能坐到大將軍這個位置的,蓋因其職常帶榮譽屬性,還經常被授予文官,而到了三國後期,大將軍的含金量也遠不如大司馬。不過,在前期,大將軍還是相當位高權重的。
何進,最蠢的大將軍。屠戶出身,因自己妹妹入宮受寵而被升遷至大將軍,掌握京師兵權,卻反被太監所殺,引董卓入京,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開啟了漢末亂世。
袁紹,鬧脾氣得來的大將軍。曹操迎天子到許都後,給自己弄了個大將軍噹噹,同時不忘給兒時玩伴袁紹一個太尉之職,袁紹這下不高興了,太尉雖然和大將軍一樣都位列三公,地位卻在大將軍之下,自己地盤和實力明明比曹操大,曹操卻爬到自己頭上了,於是死活不接受太尉之職。曹操想到自己周圍呂布、袁術都是威脅,不能這個時候惹惱了袁紹,於是過了把大將軍癮後就把這個位置讓給了袁紹,自己跑去當司空。袁紹成了見不到皇帝的大將軍。
關羽,未能就職的大將軍。劉備稱帝後,以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空置大將軍之位,這個大將軍就是劉備專為關羽留著的,可惜關羽無福任之。關羽死後不久,張飛也去世。一下子空缺了大將軍和車騎將軍兩個位置,但馬超至死也未能晉陞大將軍,張飛的車騎將軍也是後繼無人。一直到諸葛亮死後,蔣琬沒能接替丞相之職,反倒遷任大將軍,蜀漢才有了第一位活著的大將軍。
夏侯惇,任期最短的大將軍。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登基,二月份曹丕封夏侯惇為大將軍,結果四月份夏侯惇就死了。夏侯惇比起關羽還是要幸運一些,畢竟實實在在當了兩個月的大將軍,也許可能不足兩個月,但總算是可以安然地瞑目了,雖然只能瞑一隻目。
曹仁,升得最快的大將軍。曹丕封夏侯惇大將軍的同時,封曹仁為車騎將軍,曹洪為衛將軍,空置了驃騎將軍,這一職位如同關羽的大將軍之位,原本是為夏侯淵留著的。曹仁和夏侯淵在曹操曹丕父子的心中地位應該差不多,其實由曹仁任驃騎將軍也無可厚非,不過夏侯淵更擅長騎兵突襲,確實更符合驃騎將軍這一官職。一個死人排在自己前面,曹仁應該是無所謂的,只不過沒想到不到兩個月,自己前面又多了一個死人,這下曹仁直接跳過驃騎將軍,升任大將軍,曹洪也直接由衛將軍升任驃騎將軍,兩兄弟意外撿漏。
曹真,被竊取功勞的大將軍。曹真在曹睿時期鎮守西線,防禦蜀國進攻,在與諸葛亮的對戰中表現可圈可點,能夠信任並充分發揮張郃的才能,大破街亭,致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成功預判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路線,派郝昭固守陳倉,成功阻擋了諸葛亮第二次的北伐。但這些功勞在《三國演義》中都歸了司馬懿,真是令人唏噓。曹真相比司馬懿更有膽魄,敢於主動進攻蜀國,不像司馬懿只會龜縮防守。
司馬懿,老奸巨猾的大將軍。司馬懿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龜縮。確實面對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採取最多的戰術就是不戰,死守,耗死你,這樣做雖然很窩囊,但是很有效,諸葛亮真的就被耗死了。但是面對諸葛亮以外的對手,司馬懿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無論是十日奔襲滅孟達,還是千里追殺公孫淵,其行軍作戰一氣呵成,殺伐決斷乾脆利落,當之無愧是魏國的軍神。
姜維,死得最悲壯的大將軍。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在姜維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一個魏國的小尉,卻被敵國名動天下的丞相看重,待之以子,授之以術,這份知遇之恩真的只能以死回報了。蜀漢的滅亡姜維確實應負很大的責任,但他至死都想著興復漢室,絕望之下自裁而死,這份忠貞,這份悲壯,令人相當敬佩。


TAG:司馬火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