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鬥魚和虎牙的撕逼,到底誰贏了?
本文授權轉載於「BB姬」
面碼醬 丨文
前幾天,鬥魚和虎牙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Battle。
這就是Battle
事情的起因是某個和直播圈有關的微博自媒體爆料,一位自稱受雇於虎牙公關公司的員工,想要他發布幾個鬥魚主播的黑料。
但這位自媒體表示,自己只發有實錘的事,半真半假用來造謠的事情不發,並且還將和這位「員工」的聊天記錄放在了微博上。
漩渦中心的虎牙反應很快,第二天下午,就在微博公布了已經遞交的「民事起訴狀」,在訴狀中,虎牙不但將這位自媒體告上法庭,還起訴了新浪微博。
幾個小時後,作為當事方的鬥魚,也加入了戰場。
他們直接發布了一條「暨南大學關於網路『黑公關』的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提到了虎牙於2018年5月以欠薪、打壓主播人氣為主題攻擊鬥魚。
更有意思的是,鬥魚直接在這條微博中寫道:「把暨南大學和廣東輿情中心一起告了吧」,並且在這後面,直接@了虎牙的官方微博。
「哇,一場撕逼大戰開始了!」
不多說,當晚看到鬥魚這條微博的老哥,連覺都不打算睡了,只想吃瓜。
我們群里的小姐姐,都興奮地睡不著了
果不其然,僅僅一個小時後,虎牙就回應了鬥魚,表示暨南大學早已為「黑公關」報告闢謠,這份報告並沒有認定「虎牙抹黑鬥魚」。
而虎牙的微博配文火藥味十足:「正義早已到場,卻叫不醒裝睡的人」,和鬥魚一樣,這次虎牙也直接@了對方的官方微博。
看到虎牙的微博後,鬥魚似乎也上了火,立馬轉發了一篇關於「黑公關」事件的文章,並且借著虎牙的話,反擊道:「正義哥出來說說,30家為什麼只改你一家呢?」
儘管兩天後的現在,這場撕逼再沒有任何進展,但兩家頭部直播平台的隔空撕逼,還是讓吃瓜群眾們心滿意足。
GIF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直播平台之間的第一次交手。
在直播剛剛興起的2015年,平台之間正面的交鋒,主要以簽約職業選手、美女主播的「圈地運動」為主。
但隨著直播行業的迅速飽和,想要把蛋糕做大變得困難重重,反而是搶佔他人的蛋糕更為簡單。
於是,利益衝突越來越大的直播平台們,在正當競爭外,開始搞起了小動作,比如舉報敵台涉黃。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直播行業的巨大流量,加上平台頻繁的互相舉報,相關部門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直播行業迎來了全面整改。
自此之後,觀眾們在直播平台上很難看到非常露骨的內容,部分女主播,也只是敢打打擦邊球而已。
GIF
好消息是,正是這種傷敵1000自損800的交手,讓直播行業完成了第一次蛻變,提高了直播行業的整體素質。
在這場涉黃風波前後,直播平台也開始重視主播本身的價值,所以交手策略也逐漸轉變為挖對方的當紅主播。
當然了,通過跳槽漲身價,也是主播自己的經營策略,客觀上來說,這是敵台和主播共同促成的事情。
在跳槽現象最泛濫的時候,直播平台也找到了相應的制衡辦法,通過合同的約束,以及違約後的訴訟,讓主播們掂量清楚貿然跳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互相挖角的最終結果,是各大直播平台交了幾個億的學費,為整個直播行業帶來了第二次蛻變,來自主播和直播平台的關係正規化。
不過,主播不能輕易跳槽了,那怎麼搶其它平台的蛋糕呢?
簡單呀,借鑒娛樂圈下三濫的抹黑手段,僱傭水軍帶敵台主播的節奏,讓觀眾們對這些主播脫粉。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成本低,闢謠麻煩,總有傻子會信,也總有傻子會幫他們傳播這些東西。
但這個方法的缺點也很明顯,帶節奏的同時也是在為這些主播炒熱度,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主播,名聲下跌的同時,流量和熱度還可能在漲...
於是,最近就有位高人想了個辦法,用主播自己犯的嚴重錯誤,一擊必殺。
結果是主播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價,而平台之間的交鋒,也已經「圖窮匕見」。
也許有些老哥還不想明白,為什麼直播平台之間,一定要搞成不死不休的局面呢?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有一顆壟斷直播行業的心。
壟斷才有暴利,是商業上的一種普遍認知,國際上各種各樣的反壟斷法就是對這種認知最好的背書。
在國內一些新興行業里,比如外賣、打車軟體,搶用戶的時候大家福利都拿軟了,可一旦走向壟斷,別說福利,能有個合適的價格都已經算不錯了。
這些例子擺在眼前,直播平台不想壟斷那都是假話。
搞死對手,完成直播行業的壟斷,幾乎是每個頭部直播平台的既定目標。
而在這個目標完成之前,直播平台們一直需要擔心一個問題:怎麼來錢。
今年三月,鬥魚和虎牙分別拿到了騰訊數億美元的投資。
這樣的投資,才目前直播平台賴以生存的根本。
可問題是,為啥騰訊要投資好幾個直播平台呢?
「當把所有可能走到最後的選擇都投資一遍,那不管誰走到最後,它都姓騰。」
對於騰訊來說,不需要賭,都押上通吃就行。
反過來說,也只有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直播平台們都和和氣氣地混大佬們的錢,誰也沒有野心,那騰訊不得被氣個半死...
那麼,直播平台之間鬧得不死不休很正常咯?
不,其實問題很大。
前面也說了,在長達數年的直播平台撕逼中,間接地提高了直播平台的下限。
比如現在你就很難看到那些穿著暴露的女主播,前段時間還加強了對ASMR的管理。
將來直播行業能不能上得了檯面,下限在哪裡,很重要。
但直播行業的發展不止靠提升下限,還得想辦法拔高上限。
直播平台之間都已經開始微博BO5了,你說它們把自身直播內容的運營與創新放在第一位,誰信?
即使是商業競爭,也應該把提升自己放在首要的地位。
鬥魚在粉絲文化運營上就做得比其它平台好,但在直播畫質的清晰度方面,卻又是虎牙做得更好一些,為啥不先學學對方的長處,彌補一下自己的不足呢?
如果直播平台只靠撕逼提升下限,而忽略了內容的運營和創新,那麼直播行業不但會瘸腿,更會流失寶貴的生命力。
試想一下,當平台對主播只有各種約束,卻放任主播們自身自滅,除了那些天生適合直播的人才,還會有多少人願意吃直播這碗飯呢?
最後,我們回到標題的問題:這場撕逼,到底誰贏了?
對於直播平台來說,這場撕逼,沒有贏家。
經過這件事後,所有直播平台都會付出更大的成本,約束自己平台上的主播。
但對於整個直播行業來說,下限的提升,必然會為接下來上限的發展鋪平道路。
對於願意創新和提升自己平台的直播內容與質量的直播平台來說,這場撕逼之後,它們將成為贏家。
-END-


TAG:科技每日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