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不放大,你不知王羲之寫得到底有多好!

不放大,你不知王羲之寫得到底有多好!

大美書畫

藝 術|文 化|美 學

關注

《得示帖》書風遒麗,有張馳有緩疾,運筆之妙,自出胸臆。數字草書,流暢縱逸,極致發揮出了字勢的結構美。尤其我們將單字放大後,你似乎能聽見書聖筆尖在紙上的沙沙作響,以及那跟隨墨跡起伏的心緒。所以,如果不放大,你不知王羲之寫的到底有多好!

沉下心來,我們慢慢欣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得示」兒字 ,顯現的穩健、疏朗,方、遲、疏。

下面的「示」字下主上次,左下點與豎厚重緊密、右下點輕靈空蕩。

接著,我們看到下面連筆「知足下」 ,顯現的纏綿、急速,圓、重、密。

「猶」的獨立與「未佳耿耿」連帶相得益彰。「猶」之左主右次,左部雙撇凝而相聚,右部虛化簡約。

下面的是「吾亦劣劣」的連、斷與前面的「得示,知足下」的斷、連,「猶」的動、速、急與「 明」的靜、遲、緩,極盡變化。

或許是習慣,抑或說是智慧,書聖在寫「乃」字前,已然胸有成竹地將左邊的撇以「沖刀法」,扛起整個線條。

看到下面,「不欲」的輕、起、藏,「觸霧故也」的重、伏、側又與「遲」的小、細、圓,令尺牘韻律十足。

《得示帖》在處理字結構方面的手段豐富且精彩。看到下面的「觸」字,右主左次、右放左收,右部墨聚於「蟲」之中軸。

「霧」之上主下次,下部右主左次,「務」部中段濃墨重畫緊接,整字虛實變換、鬆脫靈動。

我們看到「散」字。「散」之左主右次、左收右放、左實右虛,形成對比與互補,臻顯豐滿;

我們結合全篇看字間對比。「散」的獨立與「不欲」的牽帶對比,而「王」對應「欲觸」的白處,「羲之頓首」的密、連、速表現出來的藏中鋒對應「觸霧故也」的疏、斷、緩表現出來的露側鋒。這些揖讓與顧盼關係,十足耐人尋味。書聖對於字間搭配的處理,從細節理性,到輕重緩急的感性,遊刃有餘地在紙面鋪開。

《得示帖》作為王羲之行草書的代表,忽簡為草,忽繁為行,或連成片,或字字獨立,興之所致,變化無窮,感情收斂自如,其字群大多是三角形的結體,更能顯出王羲之思緒的起伏跌宕。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轉自書法查詢,其他平台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書法里的時光印記
來,扒一扒「中國第一美女書法家」的皮!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