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外蒙古「公投」獨立的始末真相

揭秘外蒙古「公投」獨立的始末真相

原標題: 揭秘外蒙古「公投」獨立的始末真相



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鐵騎橫掃亞非大陸。當是時,可汗馬鞭一揮,在蒙古高原畫了偌大一個圈,把包括現在的蒙古國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在內的外蒙古,都圈進中國版圖範圍。從那時候開始,外蒙古就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直到1945年8月14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在一份叫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文件上簽字……


 沙俄趁火打劫 外蒙古「獨立」

從地理位置上看,外蒙古毗鄰西伯利亞地區。16世紀初,沙俄開發西伯利亞之後,對近在咫尺的外蒙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句話叫什麼來著?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被沙俄人虎視眈眈的外蒙古,岌岌乎可危也。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滿清王朝行將土崩瓦解。沙俄人趁火打劫,當即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搞獨立,脫離中國統治。於是乎,就在這一年的11月30日,俄蒙軍隊包圍了滿清政府駐庫倫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禮送出境」。


12月28日,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基,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但不管是當時的清朝政府還是後繼的中華民國政府,都不承認這位「日光皇帝」。只有沙俄與他簽訂協議,承認他的地位。當然,中國方面雖然不承認外蒙古獨立,可也沒辦法阻止,事情就擱在那裡。



 外蒙古重回中國懷抱


過了幾年,事情出現了轉機。1919年11月7日,外蒙古當局突然給北京北洋政府發電報,請求取消「獨立」,回到中國的懷抱。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把俄國的皇帝也給打倒了。新上台的政府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對於外蒙古問題,蘇俄聲明:「外蒙古是一個自由的國家。」


本來,外蒙古就是全靠沙俄支持,才勉強維繫其「獨立」身份的。沙俄政府一下台,外蒙古就斷絕了「外援」,出現了財政危機,社會一片混亂,民眾紛紛起來反對「獨立」。審時度勢之下,外蒙古當局只好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北京。


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統是徐世昌。對於送上門來的好事,當然只能「笑納」。這一年的11月22日,徐世昌下令,取消外蒙古的「獨立」,恢復舊制。1919年11月,「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在庫倫成立,徐樹錚率兵駐防外蒙。孫中山發電報慶賀:「徐(樹錚)收回蒙古,功實過於傅介子、陳湯,公論自不可沒!」


徐樹錚


再次「獨立」


好景不長,過了沒幾個月,段祺瑞政府下台,徐樹錚被通緝,中國軍隊撤出庫倫,外蒙局勢再陷動蕩。1921年3月19日,牧民出身的蘇黑巴托爾和喬巴山領導蒙古人民黨,組建了「蒙古臨時人民政府」,宣布獨立,並同蒙古上層王公勢力展開激戰。5月,蘇聯紅軍入蒙參戰,7月佔領庫倫,蒙古人民黨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


中國政府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但國內軍閥混戰,誰都顧不上管邊界領土問題。等到抗戰爆發,大半個中國陷入水深火熱,外蒙古更成了被「遺忘」的土地。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一直到四十年代,外蒙古成為事實上的蘇聯衛星國。



二戰三巨頭


 雅爾塔三巨頭私分外蒙


二戰期間,1941年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其中規定,蘇聯承認「滿洲國」,日本承認「蒙古國」,兩塊中國領土成為蘇日友好的交換條件。這一消息激怒了中國民眾,蔣介石授意國民政府外長王世傑發布聲明:「《蘇日中立條約》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當二戰臨近尾聲,決定遠東戰局的關鍵一步棋,落在了斯大林手中。蘇聯是否參加對日作戰,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重要議題。羅斯福決心把蘇聯拉進遠東戰爭,並且要得到斯大林的「書面保證」。

作為對日作戰的條件,斯大林提出:「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也就是繼續由蘇聯控制外蒙。除此之外,斯大林還提出了要與中國共同管理中長鐵路、租借旅順口、大連港國際化等條件。


丘吉爾和羅斯福都沒有異議。儘管這是一場沒有人代表中國參加、卻又涉及中國利益的會議,在美、英、蘇三巨頭看來,事情就算定了。


對於這一雅爾塔密約,蔣介石感到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試圖通過談判的方式扳回一城。



莫斯科談判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945年6月30日,一架飛機從重慶直飛莫斯科,機上除宋子文等國民政府外交要員,還有一個與蘇聯關係格外密切的人——蔣經國,他在蘇聯留學生活十二年,還娶了個俄國姑娘為妻。論私交,蔣家和斯大林的關係還不錯。蔣經國此時的身份是「首席翻譯」,在日後寫下的回憶錄里記述:


「我們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斯大林見面,他的態度非常客氣。但是到了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他的猙獰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


談判艱難而激烈。根據記載,正式談判開始後,斯大林傲慢地拿出一張紙扔在宋子文面前,「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


宋子文知道是《雅爾塔密約》,就說,「我只知道大概。」


「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斯大林冷冷地說。在整個談判過程,斯大林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如果中國不同意外蒙古獨立,蘇聯就不出兵攻打日本。


無奈之下,蔣介石只能指令宋子文接受蘇聯方面的條件。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三個條件下,允許外蒙古「獨立」。


1945年8月14日,時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的王世傑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明確:


「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當然,聲明中的要「公民投票」,不過是蔣介石給自己找的下台階。



國民黨承認外蒙古獨立的文章


 公民投票 外蒙古獨立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到外蒙古去觀察「公民投票」,出行前,蔣介石特別交代,此去真的只是「觀察」:「只宜細心觀察,但不得干涉或發表任何聲明」,「不與外蒙當局進行任何交涉」。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舉行「公民投票」。在當局的嚴密監視下,「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10月24日發布開票結果:「全共和國之合法公民數共有494,074人參與投票,贊成獨立者佔全體的97%,其餘為棄權,沒有人投反對票」。

雷法章對這次投票如此評價:「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


1946年1月5日,中國的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2月13日,國民政府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從此,中國失去了對外蒙古的控制權。



1955年聯合國大會上,蒙古申請加入聯合國,蔣介石堅決投出了反對票。


國民政府在聯合國唯一一次反對票


1949年新中國成立,蔣介石逃往台灣。偏安台灣一隅的他突然又想到了外蒙古問題,有點「悔不該當初」了。


他對斯大林沒有信守「不援助共產黨」的承諾耿耿於懷。1952年,蔣介石一紙訴狀告到聯合國,指責蘇聯違約,要求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聯合國確認蘇聯違背了條約規定,裁定條約無效。


1953年,在國民黨「七大」上,蔣介石宣布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並就此作出沉痛檢討:「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仍願負其全責。但我在當時,對外蒙問題唯有如此決策,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可此時的國民黨,早已無力收回外蒙古。


1950年,毛澤東出訪蘇聯,與斯大林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這份條約也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斯大林和毛澤東


1955年8月,有18個國家申請加入聯合國,其中就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這是美蘇兩國已經達成默契的意見。然而此時,作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合法席位仍屬台灣當局,蔣介石終於有了「出口氣」的機會,投票前他就堅定表示,反對蒙古加入聯合國。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趕緊緻信蔣介石:「可以不投贊成票,棄權即可……這對我們雙方都十分重要。」並警告蔣如果「濫用否決權,將是對安理會大多數成員意願的對抗」。


蔣介石沒有同意艾森豪威爾的建議,第二天蔣就發布聲明,宣布要投反對票,並在1955年12月13日的聯合國大會上,由於中國投下的反對票,蒙古沒能如願加入聯合國。


1961年,在大陸和台灣爭奪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形勢下,台灣當局妥協了,沒有參加這一年的大會投票。

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630號決議,蒙古正式加入聯合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藏傳佛教稱謂都有哪些?
【今日歷史】7月20日大事記,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