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腕錶里的「琺琅」究竟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圖案嗎?

腕錶里的「琺琅」究竟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圖案嗎?

原標題:腕錶里的「琺琅」究竟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圖案嗎?


琺琅是玻璃的混合物,加入微量氧化金屬便可染出多彩多姿的顏色。琺琅釉料的原料呈片狀或粗糙粉狀;工匠首先將原料放進研缽搗成幼細粉末,再洗去其中的雜質。反覆清洗,最後加水使其形成稠狀液體。接著精心處理器具表面並塗飾底釉,然後將琺琅填到器具的全部或部分區域。琺琅塗層晾乾後,須放進窯爐以超過800℃的高溫煅燒,琺琅才會與金屬基底融合成一體,變得非常堅固、穩定。燒制是製作琺琅錶盤的決定性工序,於窯中以高溫燒制40至60秒,此種煅燒法稱之為「大明火琺琅」(grand feu enamel),唯有在浴火之後琺琅才會釋放出鮮艷欲滴的色彩。此過程中只要出現任何的瑕疵(裂痕、雜點、表面彎曲等),就只能報廢重來。依據花紋圖案的複雜程度,一件琺琅作品可能需要進爐煅燒多達12次。琺琅藝術在拜占庭時期非常流行,至中世紀末進入全盛,尤其在出產瓷器的地區。時至今日,琺琅工藝仍被廣泛採用,尤其是在鐘錶製造業。


琺琅技藝原本為黃金及珠寶的裝飾技法,於15世紀開始應用到鐘錶工藝領域。17世紀以來,琺琅工藝在製表行業內廣泛應用,用來裝飾錶殼和錶盤,以致琺琅工匠供不應求。自此,工匠持續不懈地改良和擴展技術,開創了目前常見的內填琺琅 (champlevé)、掐絲琺琅 (cloisonné)及微繪琺琅 (miniature enamel) 技法,以不同手法展現琺琅材質絢爛多彩的特性。但如今,琺琅工藝卻已瀕臨失傳。傳承至今共有4種傳統琺琅製作技法,琺琅工匠大多會採用其中一種,或混合幾種進行製作。但在鐘錶界,她們(大部分琺琅工匠為女性)很少能完全掌握全部4種技法。


全球限量一枚的 Fleurier Amadeo 「大明火琺琅飛龍」 陀飛輪表款(Bovet)


在掐絲琺琅工藝中,琺琅工匠需要把一條直徑不到0.5毫米的纖細絲線(一般為金絲)彎曲成設計的裝飾圖案,並固定在已塗有琺琅底釉的器具表面。首次進爐煅燒後,金屬絲線勾勒而成的圖案會按設計填充琺琅釉彩。燒制次數須視琺琅種類、釉色及預期效果而定,可能需要連續煅燒數次。每次煅燒都會增強琺琅釉彩的通透感和質感,使細部得到潤飾,顯現不同色彩,因而最終效果也更好。


第二種技法內填琺琅工藝(鏨胎琺琅)與掐絲琺琅基本相似。填充琺琅的工序與掐絲琺琅一致,只是器具表面需要先行鏨刻。如果只是簡單的批量生產,或是在平面或基本形狀的器具上進行簡單裝飾,可使用機器完成。若是複雜的藝術作品,這項工序無一例外必須手工操作。琺琅工匠會在各個分區中填充琺琅釉,並按設計著色,以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種技法為金屬薄片嵌飾琺琅工藝,先把一組微細金箔切割成不同形狀,再把這些閃閃發亮的飾片(稱為paillons)嵌入透明的琺琅層中。


第四種技法——微繪琺琅最為罕見,與其餘3種截然不同,完全可視為一門單獨的工藝。從一開始,這種琺琅技法的工序便與眾不同,讓琺琅粉末與油混合,而非水,之後用一把精細的刷子在琺琅底釉上繪畫。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的諸多精美微繪琺琅作品已經證明,這種技法能逼真地複製出藝術傑作的微縮版本,無論是表情豐富的人物肖像、自然風景還是群體場景。


傳承自日內瓦的獨特工藝,4種技法可以同時用於一件作品,這種做法早有先例。充分混合的琺琅能夠呈現超乎尋常的微妙色澤,堪比水彩。不過,這些工序步驟繁複,需要時間和耐性。每次入窯煅燒都是一場考驗,一粒灰塵、一陣疾風,甚至無數次煅燒之後僅僅一次意外撞擊,都可能令你前功盡棄,只能從頭再來。因此,每件作品一旦完成,琺琅工匠臉上都會露出滿足而自豪的笑容。琺琅彩繪歷來是日內瓦的傳統工藝特色,因此,許多品牌也致力於保留這項傳統。不過如今,在眾多珍稀工藝中,微繪琺琅的傳承難度最大。要達到琺琅工藝大師的水平,必須接受經年累月的培訓和刻苦練習。更何況藝術天賦與才華等必備條件,並非僅靠後天學習可以獲得。


琺琅傑作描繪絕妙錶盤世界在所有的琺琅工藝中,微繪琺琅是公認最難掌握的技法,全賴有經驗的彩繪師以手工將原尺寸縮畫複製在琺琅面盤上,不但需要高度技巧與專註力,彩繪師還要有相當的藝術領悟力。它必須先以琺琅覆蓋整個金屬胎體,經燒制後金屬胎體上的琺琅層成為琺琅繪製的「畫布」然後將構圖分層多次繪製其上,每繪好一層就要燒制一次,燒制越多次,圖案顏色就愈鮮明。琺琅大師必須預先估計要燒制的次數,以及每次燒制對各種顏色產生的影響,才能按照原本設計呈現顏色,而這就必須仰賴彩繪師豐富的經驗。積家(Jaeger-LeCoultre)旗下的微繪琺琅腕錶作品在表壇是公認的傑作,品牌不僅擁有有自己的琺琅工坊,人才鼎盛,此外瑞士4位最享負盛名的琺琅工匠,就有2位為積家工作。2013年積家推出的Master Grand Tourbillon Enamel,以琺琅微繪技術在面盤呈現兩隻靈動的仙鶴,鮮艷分明的色彩層次彰顯其絕妙的琺琅工藝,底部則以波浪紋飾紋的機刻雕花為整體畫面增添立體感。此腕錶表圈鑲方鑽,錶殼兩側雕紋裝飾,全球限量8枚。


此外,播威(Bovet)在微繪琺琅技巧方面的精湛工藝同樣令人讚歎,播威琺琅的彩繪筆觸寫實、細膩,且在構圖與色彩上善於掌握華麗繁複的巴洛克風格。品牌本身與中國市場的深厚淵源,使其在創作中國元素的作品上比其他品牌來得更傳神,更得其精髓。這一枚Fleurier Amadeo「大明火琺琅飛龍」陀飛輪腕錶,位於上方的偏心面盤上以微繪琺琅勾勒出代表王者身份的五爪金龍,細膩傳神的手法令人聯想到龍袍上的龍紋刺繡,面盤外圍更有一圈珍珠環繞,王者的氣派表露無遺。卡地亞(Cartier)的大師工藝系列中也有多款微繪琺琅精品,栩栩如生的動物或植物主題完美反映了這種工藝的微妙與精緻。


從左至右:微繪錦鯉琺琅腕錶;愛之蝴蝶琺琅腕錶(both from Jaquet Droz);Mademoiselle Privé系列大明火琺琅珠寶腕錶(Chanel)


相比之下,內填琺琅以及掐絲琺琅是腕錶行業中較為常見的兩種琺琅技法。內填琺琅是金雕師把設計圖案刻於錶盤,挖空輪廓內部形成凹槽成為一幅浮雕雕刻,其後,琺琅師在凹槽填入琺琅釉料並以超過800°C加熱使琺琅融化。經過多次的加熱工序並在反覆研磨的過程中把琺琅圖案磨平。最後進行燒結亮面的工序,使表面達到光滑亮麗的最終效果。而掐絲琺琅則是以金屬絲線在金屬胎體上「造出」輪廓邊框,接著才把各色琺琅置入框架內外,並重複燒制而成。



Anita PorchetPorchet可說是當代琺琅大師中最為矚目的一位。琺琅技法的運用對於Porchet而言已是信手拈來,最令人嘆服的是她獨有的藝術天分以及不斷在技法上的嘗試突破,使其成為極少數能在頂級腕錶品牌的琺琅錶盤上留下簽名的藝術大師。近年其廣為人知的作品包括了全球限量一枚的伯爵(Piaget) Piaget Rose微繪琺琅腕錶、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花之神殿琺琅腕錶、愛馬仕的琺琅腕錶以及香奈兒(Chanel)的東方屏風微繪系列等,無論是油畫般的寫實風格或強調東方意境的筆觸,都在Porchet的手中創作出如一花一世界的絢爛。


Q:請問什麼樣的琺琅是好的琺琅?


Anita Porchet:創造好的琺琅作品其實很困難,很多品牌做出來的東西說實話根本不能稱之為琺琅,尤其一些所謂的琺琅是完全不通透的,透不了光,這就違反了真正琺琅的特性。可是不懂行的消費者會誤以為這個就是琺琅彩繪。要分辨琺琅的好壞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人們很難一眼分辨出來,只能多讀一些相關的書,多去看一些琺琅作品,對其有多一點的了解之後才能「慧眼識琺琅」。


不過,還是有幾個技術上的標準可以觀察的:琺琅的色澤是不是通透,能不能讓光線完美地穿射過來;還有顏色的調和美不美也是一個考量標準;比如判別掐絲琺琅就需要看掐絲的線上面彼此連接的點是不是連接得很好;大家都知道琺琅彩繪是填出來的,所以它有沒有經過拋光的過程也是一個衡量標準。伯爵的琺琅作品最後都會進行拋光,所以上面是很光滑的。而有些琺琅作品上面坑坑窪窪,就沒有這麼完美了。我個人覺得琺琅彩繪是一門藝術,藝術的好壞、優劣其實看個人喜好。假如說一件作品是很工業化、量產的產物,你可能也就知道它的藝術價值不怎麼高了。如果一枚腕錶是限量發行的,或者是手繪限量創作的話,通常藝術價值就會高很多。你能從中感受得到藝術家的情感,而感情往往是最能打動人的。Piaget Rose 微繪琺琅腕錶(Piaget)

Q:現在的琺琅技術和18、19世紀相比,有什麼顯著不同?琺琅是這麼多年傳承下來的一門很經典的技藝,是不是像你這樣的大師,也只能遵循傳統沒有太多創新的可能?


A:原材料的部分可能是跟過去最大的一個不同,當年的油彩現在越來越難找到了。第二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現在所畫的圖案可能和當年畫的天使、小花不一樣了,更有現代感。不過今天講到的琺琅彩繪技法,其實在當年都已經做過了。18、19、20世紀,各種不同的技法甚至比現在還高超,那時也嘗試過很多的混搭,所以在技法上沒有所謂的進步。其實我所使用的每一種技法在古老的琺琅彩繪中全都用過,並非自創。唯一不同的是,我會使用混搭的方法去創作作品,這樣會有一種不同的視覺效果。



Q:你為伯爵新的Mythical Journey系列創作的一款孔雀腕錶,在金質胎體上面進行了微縮琺琅,這應該是屬於你的首創,能否給我們具體描述一下這項工藝?A:微縮琺琅通常是直接在錶盤上面進行創作的,而在這款腕錶的錶盤上面其實已經上了一層金質胎體,在金質胎體上面做微縮琺琅是我從未嘗試過的,很富有挑戰性。看似簡單的這層金質胎體其實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黃金做了一個貼合。在過程中有時會有氣泡在裡頭,有時整個金質胎體就裂開了,或者根本粘不住,是非常具有挑戰的。在這表款上面,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是石頭的部分,它是有體量的。在它上面進行微縮琺琅創作是可以延伸的,可以從上到下一直粘過去,而且又有一個高低的起伏,所以特別好看。這上面的金雕是在做完微縮琺琅之後才完成的。我們可以看到這邊很多的細節都充滿了微縮琺琅,這對於金雕師來講是非常艱難的,因為他只要稍微一碰到琺琅,這整塊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我很佩服這位金雕師,他完全沒有影響到之前已經做好的微縮琺琅,然後把所有的金雕部分都做得非常精細。



Mythical Journey系列 駿馬琺琅腕錶(Piaget)


Q:你覺得琺琅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A:琺琅最美的地方其實就是透過光線折射出來的美,這也是我每一次燒制顏色過程中一直在追求的最美的東西。


Q:你為什麼最專註和鍾愛微縮琺琅這個工藝呢?


A:首先,因為這是一門幾乎失傳的古老藝術,可以有機會把它復興起來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其次,做每一塊微縮琺琅的創作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現在這個任何事情都求快的社會中是反潮流的,而且微縮琺琅的創作過程不存在更快這樣的事情,這反而讓我找到了一種歸屬感。


這鬼斧神工的工藝,誰又何曾想到能運用到手錶上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變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理查德·米勒手錶會被人稱為「億萬富翁的入場券」?
夏季潛水手錶如何選擇?

TAG:雲變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