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十三陵中為何有一太監陵墓?而且這太監陵墓還是清人加進去的

明十三陵中為何有一太監陵墓?而且這太監陵墓還是清人加進去的

原標題:明十三陵中為何有一太監陵墓?而且這太監陵墓還是清人加進去的


明十三陵是朱棣遷都北京後,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建立的陵墓園,異姓是沒有資格在死後入葬的,何況是太監。可為什麼十三陵中,卻有一座太監的陵墓,誰獲得這麼大的榮譽呢?


(明十三陵中的太監墓)


這座太監陵墓的主人叫王承恩,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心腹,他究竟做了什麼事情,才被葬在了崇禎身邊呢?


第一,剷除魏忠賢及黨羽,幫助崇禎鞏固帝位。


天啟七年,遵明熹宗遺詔,朱由校繼承了帝位,是為崇禎帝。

一向對朱由校忠心不二的王承恩,被封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朱由校繼位時,朝中多是權宦魏忠賢的爪牙。魏忠賢為了繼續一手遮天,也想控制朱由校,在朱由校入宮後,便以恭賀的名義送了他四個美人。


由於王承恩數次提醒,朱由檢對這四個美人慎之又慎,後來果然在她們身上搜出四顆迷魂香。


從此,朱由檢對王承恩更加信任。而王承恩也深知朱由檢繼位之艱,所以他建議朱由檢先將禍亂後宮的客氏攆出皇宮,接下來把魏忠賢的黨羽一一剪除,瓦解了魏忠賢勢力後,才一紙詔書把魏忠賢打發到鳳陽守陵,迫於形勢的魏忠賢最後在絕望和恐懼中自盡而死。


幹掉了魏忠賢,朱由檢在朝中樹立了權威,鞏固了皇位。


(幫助崇禎鞏固皇權)


第二、整頓錦衣衛,肅清吏治


錦衣衛在朱由檢繼位之前,一直聽命於魏忠賢,為虎作倀,做了不少天怒人怨的惡事,在社會上聲譽極壞。


王承恩升任司禮監總管後,並沒有清除這支隊伍,而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糾正了他們以前的歪風邪氣,使他們忠於皇帝,為皇帝服務。

另外,明朝到了朱由檢繼位的時候,已是貪官橫行,吏治腐敗,百姓苦不堪言。為了緩解官民之間的矛盾,王承恩多次用計懲治貪官,整頓吏治,為朱由檢分擔了不少政務。


第三、緩解朱由檢和朝臣的矛盾


由於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不斷,朱由檢萬事都得親手抓,在處理政事的過程中,朱由檢和朝臣之間極易產生分歧。每當雙方發生爭執時,王承恩總是負責從中斡旋,化解雙方的矛盾。


(王承恩劇照)


第四、崇禎身邊唯一一個陪到最後的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順軍向北京城發起了總攻。


此時朝中大臣躲的躲,投降的投降,已無可用之人,崇禎不得不任命王承恩為提督京師,據《明史》記載:「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而諸璫泄泄自如……」儘管王承恩頑勇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沒能保住北京城。


眼看大順軍就要攻入皇宮,王承恩又力勸朱由檢效仿建文帝偽裝出逃。朱由檢卻以「君王死社稷」為由拒絕了他的建議。


萬念俱灰的朱由檢為了不讓妻女受辱,命嬪妃們自盡殉國,而曾得他疼愛的公主也被他狠心砍殺而死。


此時的皇宮空空蕩蕩,唯有王承恩亦步亦趨陪伴在朱由檢的身邊,在他的陪同下,朱由檢登上煤山,放眼京城,處處狼煙,哭嚎陣陣。



(生死相伴的主僕)


朱由檢在寫下:「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遺詔後,自縊於槐樹上。


面對朱由檢的死,王承恩沒有一毫辦法,他痛哭不止,對著朱由檢的遺體跪拜在地,叩頭不止,以至血流如注,行了三跪九拜之禮後,也自縊而亡。


攻破紫禁城的大順軍將朱由檢及周皇后的屍體被葬在田貴妃的墓中(後來思陵),而王承恩也被草草地葬在朱由檢的附近。


然而大順軍還沒坐穩皇位,就被入關的清軍打得四散而逃。清軍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順治掌權後,為了緩解滿漢之間的矛盾,同時也為了安撫漢人,在聽說了王承恩的事迹後,不光為他建了一座祠堂,還專門在崇禎陵寢的附近為他修建了一座陵寢,讓他與朱由檢生死相隨,並親自在碑上撰寫「貞臣為主,捐軀以從」八個大字,以頌揚他忠心不事二主的精神。


這就是為何在明十三陵中會出現一座太監的陵墓的整個過程。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王爺向大臣索要財物遭拒,為何王爺當皇帝後,立刻提拔此人為相
這是史上最尊貴的工作服,能穿上這種工作服的人無上光榮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