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壞便便預示壞性格,腸道細菌的多幅面孔!

壞便便預示壞性格,腸道細菌的多幅面孔!

我們一般認為,是大腦在控制內心和思想。但現代科學研究帶給我們顛覆性的認識——大腦的功能,至少有一部分是受腸道及微生物控制的!

2015年,《自然》雜誌在一篇新聞特稿中特意用了這張魔性的圖:

這腦殼裡,裝的像是大腦,但仔細一看,居然是副大腸(還布滿調皮的微生物)!

那真實情況是這樣嗎?腸道和微生物,真的有這麼神奇的作用嗎?

答案貌似是肯定的:

雖然在人身上的實驗數據還非常有限,但科學家已經把焦慮、抑鬱、自閉、精神分裂、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跟腸道和微生物聯繫在一起了。

我們的情感、心情甚至表達,不再只是依靠大腦,而也要聽從腸道的:

下面,我把《自然》雜誌特稿里講到的N個魔性故事分享給大家:

人和細菌的魔性故事

上面說過,在人身上的實驗數據還非常有限,但有限的觀察和科學研究還是帶給人震撼:

嚴重細菌感染,讓人長期消沉焦慮?

2000年,加拿大小鎮沃克頓在遭受一次嚴重洪水後,飲用水受到大腸桿菌和空腸彎曲桿菌等的污染。2300人因此患上嚴重的腸道感染疾病,其中很多人最終發展為腸易激綜合征(IBS)。之後,在一個長達8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魔性的現象:這些持續性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消沉和焦慮。

人的壞細菌,能讓老鼠也消沉焦慮?

研究者未公開發表的實驗表明,把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便便里的細菌分離出來,轉移到小鼠腸道里,這些小鼠表現出焦慮的行為,而轉移了正常人細菌的小鼠一切正常!

壞便便預示壞性格?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正在開展一個魔性研究:他們找到了30個一歲的嬰兒,用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分析他們的行為、性情和大腦發育情況,然後對他們的便便進行測序,以尋求便便(腸道)與性格的關係。他們已經有了一些令人激動的初步結果,後面會有什麼更讓人震驚的,我們拭目以待。

好細菌喝下去,好心情自然來?

201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55例健康的志願者在1個月中飲用含有兩種益生菌的混合液。在隨後的心理測試中,相比喝了安慰劑的志願者,喝了菌液的志願者們的抑鬱、憤怒和敵意水平顯著降低。

剖腹產嬰兒,塗媽媽的陰道細菌更健康?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Maria Dominguez-Bello開展的研究,用沾滿母親陰道微生物的紗布,塗到剖腹產嬰兒的口腔和皮膚表面,希望藉此幫助嬰兒建立起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的初始腸道微生物。

待開發的巨大處女地

有些保健品公司已經在聲稱自己的益生菌產品能讓精神狀態更好。而藥廠,正在如火如荼開發用於對抗精神疾病的新型益生菌和它們的代謝產物。

當然,要完全確定某一種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以幫助精神健康,目前看來為時尚早。其中,有一個形象的理由:

勢單力薄的益生菌並不能代表茁壯的腸道菌群,更不能說能完全恢復正常腸道菌群。

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或能解決很多問題

微生物的成長環境很複雜,能夠干擾到它們的因素更為複雜。食品、保健品、藥品企業都想突破,但實際上,對微生態的改變和調節,可能不一定是某一個產品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綜合考慮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家居環境改變、其他各種能讓微生物平衡生長的因素都要充分考慮。

如何做一個心情好的健康吃貨?

從目前的研究看來,保持足夠的膳食纖維攝入,讓腸道微生物發酵出更多的短鏈脂肪酸,對維持身體血清素等分子的水平非常關鍵。

所以,吃貨要想心情好,要首先確保吃足量的膳食纖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盪的修行者 的精彩文章:

TAG:遊盪的修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