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做過晉朝的宰相,被稱為「賢者」,女兒借錢也必須要還

他做過晉朝的宰相,被稱為「賢者」,女兒借錢也必須要還

首先說一下宰相與丞相這兩詞是有區別的,兩者都是指古代中國國王或者皇帝之下文官集團的最高行政長官,但是宰相是一種通稱,而丞相只是一種具體的官職名稱。在不同的朝代,具有宰相功能的官職有很多種,如太宰、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等等。可能由於東漢末年曹丞相(曹操)太牛了,「狹天子以令諸侯」,東漢末年之後的魏晉基本不設丞相這個具體官職,雖然西晉的趙王司馬倫、東晉的王導等人短暫地做過丞相一職,但那都是因人設崗,並非定職。在東漢之後的魏晉,宰相被相當大的分權了,晉朝的實際上是多相制,宰相無定員,無定名,也無定職。在晉朝,一般朝中大事是由三司八公會同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共議。三司,就是三公三師,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師就是太師、太傅、太保。晉朝的八公就是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馬、大將軍,八公皆為正一品。八公一般為元老,一般不參與日常政務,日常政務的由三省打理,三省的最高行政長官門下省的侍中,中書省的中書監和中書令,尚書省的尚書令、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與當時的三公被稱為宰輔,具有宰相的地位,為事實上的宰相。

西晉

先說一下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公元263年,曹魏的權臣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公元365年,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掉曹魏皇帝,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戎曾做過西晉門下省的侍中、中書省的中書令、尚書省的尚書左僕射、最後做了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所以說他曾做過晉朝的「宰相」是沒有錯誤的。王戎出身於晉朝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簡單說一下這個琅琊王氏,戰國時秦國大將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曾孫王元為躲避秦末戰亂,「遷於琅琊,後徒臨沂」。到西漢的王吉(王元四世孫)時,琅琊王氏又開始重新顯赫,王吉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為人忠孝,十分清廉,其子王駿官至御史大夫,同樣十分清廉,王吉為琅琊王氏確立了言宜慢,心宜善的祖訓,從此琅琊王氏人才輩出。列舉一個琅琊王氏的著名的人物王導,公元311年,西晉發生永嘉之亂,匈奴攻陷了洛陽,以王導為首的北方士族集團輔佐西晉的琅琊王司馬睿南渡建立了東晉,琅琊王氏大部分也遷到了南方,當時「王與馬,共天下」,王導是東晉事實上的「二把手」,琅琊王氏最鼎盛時,東晉朝中大員近半數出自琅琊王氏。而王戎與王導啥關係呢?族兄弟的關係,王導的祖父王覽在西晉時任光祿大夫,王戎的祖父王雄曾是曹魏的幽州刺史,王雄與王覽是堂兄弟關係,兩人祖先為王吉。

竹林七賢

「書聖」王羲之就是王導的堂侄,總之,在西晉和東晉,琅琊王氏中高官和人才太多,堪稱晉朝第一望族。王戎王大爺的人生經歷很有趣,一生堪稱豐富多彩。曹魏末年,嵇康、阮籍、向秀、劉伶、山濤、阮咸以及王戎這七人,他們經常在河內山陽縣(今河南省修武縣和輝縣交界一帶)竹林之下飲酒唱歌討論玄學,被稱為「竹林七賢」。這七人對待當時曹魏的第一權臣家族司馬氏的態度是不同的,阮籍、劉伶、嵇康、向秀與司馬氏是不合作的,這七人當中,年齡最小的王戎(阮籍大王戎20歲)最為「務實」和「聰明」,與司馬氏的合作沒有任何隔閡。在司馬氏的打擊之下,這個團體也就解散了。

王戎

東漢時期,士族地主階層(士族一般在經濟上有雄厚的莊園經濟,政治上世代擔任要職,不與庶族地主階層通婚)開始形成,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特殊的門閥制度,在當時主要是按照門第高下任用官吏,隋唐以後才開始的科舉考試選拔官吏。在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除了皇族司馬氏外,琅琊王氏可謂第一望族。王戎(234年-305年)生性勇敢,六歲時看馬戲表演,猛獸在柵檻中忽然咆哮,很多成年人都嚇得四處躲閃,王戎小朋友依然神情自若,可見他不僅勇敢而且聰明,知道猛獸從柵檻里跑不出來,親眼目睹這一場景的魏明帝曹叡都說這小朋友將來肯定是個人才。公元304年,已經七十一歲的王戎在西晉八王之亂的兵荒馬亂之際,曾親自與亂軍交鋒,依然談笑自如。

西晉滅吳

其父王渾去世後,他承襲了貞陵亭侯的爵位,公元278年,他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加建威將軍。公元279年,西晉開始了滅吳戰爭,作為建威將軍的王戎立軍功,280年吳國滅亡後,王戎高升一格被封安豐縣侯治理荊州,在此期間他向晉武帝推薦賢能,頗得荊州百信愛戴。公元282年,王戎被任命為門下省的侍中,正式晉級「宰相」之列,在此後無論是賈后亂政還是「八王之亂」時,王戎一直都是穩如泰山,可見其處世之圓滑和聰明。

八王之亂

王戎還是頗有一點能力的,在吏部期間,針對士族大家不願意到地方任職,他創製了甲午制,但凡選拔人才,先讓被選者到地方做縣官管理百姓,才有機會到中央做官。然而當他看出西晉後期的亂象之時,雖身居高位,更是隨波逐流,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即可。在西晉大一統的37年中,司馬氏和眾多豪門士族飲酒鬥富,奢靡之風日甚一日,王戎就是其中一員。公元296年,王戎升任三公之一的司徒(正一品),期間他常把事情交給下屬處理,自己騎著一匹小馬到城外遊樂,在西晉八王之亂的兵荒馬亂之際,只要得空,王戎依然樂滋滋的去飲酒遊樂。作為士族大家的王戎十分富有,但卻十分吝嗇,據說其在都城洛陽的家中有一棵很好的李樹,王戎欲拿李子去賣,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王戎一共有兩子一女,在女兒出嫁後,其女曾向他借了一些錢,女兒回娘家後,王戎也不正眼看他女兒一眼,臉色不悅,畢竟憑藉多年與這位摳門老爹的相處經驗,其女也基本猜出了緣由,後來其女就把錢很快還清了,王戎再和其女見面時就甚悅之了。

東晉

王戎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刻發生在公元302年其六十九歲時,王戎年輕時就能言善辯,不僅獲得「竹林七賢」中其他辯友的賞識,之後更是被推薦進吏部,年齡大了口才依舊不減當年。公元301年1月,趙王司馬倫篡位自立,司馬倫毫無建樹,後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戰敗被殺。該年4月,司馬冏迎晉惠帝複位,然而大權在握的司馬冏又過起了聲色犬馬的生活,荒廢政事。公元302年5月,野心勃勃的河間王司馬顒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范陽王司馬虓討伐齊王司馬冏。司馬冏問王戎對策,司徒王戎就說自司馬冏主政以來,賞罰失當,人心不齊,並且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兵力強大難以抵擋,勸司馬冏讓出權柄退到封國以圖自保,另一三公之一司空東海王司馬越也是附議持相同的想法。誰知這時司馬冏的謀臣怒斥道:「自漢魏以來,王公失勢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兒女的嗎?說這件事的人當斬!」,群臣皆驚。東海王司馬越雖然姓司馬,但畢竟是真正的王,而王戎雖貴為三公,也姓王,但畢竟不是真的「王」,這時司馬冏對王戎也起了殺心。王戎一看這場面,就借故去了廁所,不一會兒就傳出了王戎掉廁所里的消息。王戎出來後,司馬冏看到一位六十九歲的老者的這般模樣也實在「不好意思」再殺他了,王戎灰溜溜地回家換洗衣服去了,就此逃過一劫。事實證明王戎說的是對的,這一年的12月,長沙王司馬乂(乂讀作yì,治理和安定的意思)率軍攻入洛陽,司馬冏戰敗被殺,總之西晉的「八王之亂」就是司馬家的王爺們一統互相攻殺,北方的游牧部落乘機大規模地內遷,北方開始大亂,攻殺著攻殺著西晉就滅亡了。而聰明的琅琊王司馬睿則跑到了南方,公元317年在建康(南京)稱晉王,東晉建立。而王戎在公元305年去世,不是被殺死的,而是壽終正寢。不能簡單地說王戎是「好人」或者「壞人」,他是一個複雜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叔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入關29年後遭遇到了「退回關外」的危機,與「這兩支明朝部隊」有關

TAG:十三叔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