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裡,輕搖扇,納清涼

夏日裡,輕搖扇,納清涼

湘浦煙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

掃卻人間炎暑,招回人間清涼。

——《詠撒扇》

GIF

諺語有言:」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雖然已經立秋了,中伏卻還未過去,天氣還是有一些悶熱。

在這樣的夏日裡,有一把扇子不僅可以引風遮陽,還能緩解一雙手無處安放的尷尬。

兒時的記憶

夏天的夜晚,搬幾個小椅子,一邊數著星星一邊聽大人講故事。

即使我們長大了,這樣的畫面也會停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許久許久。

古人沒有空調、電風扇,他們就是依靠扇子度過一個個炎熱的夏天。

《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團扇,而乾隆帝則手持一柄摺扇。

文史記載最早的扇子出現在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製成的。

不過,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扇子卻是戰國的竹編扇。

其實,最初的扇子是一種權力象徵物,只有貴族階層才能使用。

晉代崔豹《古今注·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魏晉非乘輿(皇帝)不得用。「

《步輦圖》

皇帝背後宮女所持為掌扇,用以障塵遮日。

現在我們常見的扇子有兩種:團扇和摺扇。

宋以後,摺扇開始出現,但摺扇的流行始於明永樂之後。

現在的我們好像形成了一種固定印象,覺得團扇配女士,男士則以使用摺扇者居多。

實際上在摺扇沒有流行之前,無論男女都是使用團扇的。

陸遊有詩:「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芊芊白苧,不受些兒暑。」

只是永樂帝在得到摺扇後因其靈巧美觀,攜帶方便。

於是「命工如式為之」。從此,摺扇「自內傳出,遂遍天下」。

由此,士大夫都將擁有一柄摺扇作為身份的象徵。

承載書法、繪畫的摺扇是文人身份的體現,還極具藝術價值。

明清兩代,摺扇成為書畫、雕刻、刺繡、裝裱、剪紙等藝術融於一體的手工藝品。

明清官紳所用摺扇講究用料,扇面、扇柄皆印刻詩詞字畫外,

有的甚至將扇柄鏤空填以異香,柄下飾以玉墜流蘇。

到了近現代,一些文人和收藏家意識到摺扇的收藏價值,掀起了收藏名扇的潮流。

唐寅的《聽瀑圖》扇面在2011年榮寶春拍上最終成交價高達1680萬。

除了團扇、摺扇之外,中國還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扇子。

比如羽扇,歷史上最著名的應當是諸葛亮的羽扇了。

但其實在後來制扇藝術家們創作了眾多在取材、造型上更加精緻的扇子。

扇子,既是夏日引風納涼的工具,又是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載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象唯物 的精彩文章:

TAG:印象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