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春雨醫生CEO張琨:用互聯網創新推動傳統醫療服務轉型升級

春雨醫生CEO張琨:用互聯網創新推動傳統醫療服務轉型升級

2018年8-9日,品途集團舉辦的2018·NBI夏季創新峰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峰會主題是「與創新節律同步」,旨在探討商業領域的發展規劃和創新趨勢,並持續關注科技前沿、零售消費、泛文娛、大健康、教育、旅遊等10大領域,品途集團希望通過峰會的交流與合作,讓創新「更有價值 」、「更易觸達」、「更有用」。

在8日主會場中,中國電商委主任兼秘書長蘇軍、微軟中國CTO韋青、阿里巴巴集團新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崔瀚文等嘉賓,就產業創新等發表主題演講。

分會場中,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全時創始人兼CEO陳學軍、Boss直聘創始人兼CEO趙鵬、《吐槽大會》卡司、笑友文化CEO史炎等嘉賓,分別發表了關於消費零售、企業服務、消費、文娛創新等領域的主題演講。

在9日關於《新政策環境下的大健康創新》的醫療創新專場中,春雨醫生CEO張琨發表了題為《用互聯網創新推動傳統醫療服務轉型升級》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互聯網醫療一定會擁抱醫療,用互聯網的能力和方法重構傳統醫療的模式。

以下內容經品途商業評論精編整理:

我定義的傳統醫療機構,就是醫療機構和醫院的模式。過去面向傳統醫療行業時,我感到深深的挑戰,現在已經不可以像原來一樣,做一個坐商的角色,開了門就有患者來,外部的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醫院為什麼存在?早期醫院的形態與宗教活動有關。時常安慰、偶爾治癒,這是對早期醫療服務模式的描述。早期的醫療服務模式,像巫醫,越傳統的醫療,越是精神上的慰藉。基本手段是靠自愈,而不是靠科學的方法來幫助解決問題。只有到了一兩百年前,有了對照石印、各種的顯微鏡,診斷能力也跟上了,手術的能力、對人體的理解也跟上了,才真正出現了醫學。醫生用一系列方法幫患者解決問題,那時候才真正出現了醫院的形態。

我姥爺是中國第一代中西醫結合的大夫,小時候我的印象就是他在家裡,患者在家門口排隊看病,那時候的醫院可以獨立執業。但是隨著醫療設備的複雜,一個設備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一個小診所不可能去購買,所以有了集中化。隨著醫學的發展,現在二級學科、三級學科也出現了。為什麼醫院形成了呢?就是因為不同專科、不同職能的互相組合,真正形成一個有治療能力的場所。

未來醫院場景的特點

第一,一站式服務,規模適度。現在大量的醫院號稱上萬張床,年門診量幾百萬。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種醫院很難做管理。以我自己的經驗發現,有差不多500張床的醫院效率是最高的,規模再小一點,會不經濟,投入資源產生的回報不高。如果規模大一點,到了500張到1000張床,就必須依靠IT手段。因為傳統人力或者慣性管理已經不能夠覆蓋,而且精細化程度達不到那麼高,所以需要IT管理。再往上,就只有靠粗放式,靠過去的習慣來管理。所以真正好的醫院,規模一定不是很大的。

第二,集中診療變成分散式診療。原來為什麼做大醫院?診斷、治療、檢驗檢查的設備必須要集中在一起。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已經能夠做到分散式診斷,甚至很多治療也是分散式的。再加上互聯網的技術,診斷隨訪可以做到線上化。

第三,工業化診療到個性化診療。工業化診療是現在的方向,有一個詞叫專業化工廠,用來描述現在醫院的狀態。醫院把不同的患者,有各種合併症的患者以流水線的方式去診斷疾病。這是不合理的,每個人的疾病,有自己不同的情況,包括客觀的體征和情況,也包括經濟情況,這會導致給到的治療手段不一樣,所以一定要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我們只有掌握了足夠的患者數據和患者信息,能夠形成用戶畫像,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而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刻。

第四,專註疾病到關注健康和全過程。疾病正在向慢性病轉移,難雜病現在並不是死亡率或者發病率的高峰,普慢病才是常見的疾病,甚至腫瘤也慢慢變成了慢性病。這種大環境變化,會對醫院的運營有什麼衝擊呢?原來對大量資源、專家和學科建設的投入,要轉化成對患者長期跟蹤的能力,我們並不是一次性解決患者的所有問題,而是長期服務患者。所以原來醫院最大的問題是服務患者的周期特別短,患者來之前,我不知道他是什麼病,來了以後,做一個完整診斷,走了以後,我也不知道這些診療和治療的措施是不是有效。所以對患者的服務不限於疾病的周期,而要延遲到整個生命周期。

第五,醫療支付方式決定了醫院生存服務模式。如果醫保資金沒錢了,就要控費。控費的目標,是不讓醫院做大型高成本的手術,而是把健康管理前移,更多的關注放在預防上。這就需要互聯網的能力,物聯網醫療的介入。不要一味去擴建硬體設施,買貴重的設備,未來的醫療就是更好地服務患者,讓他盡量少得病,這才是大的趨勢。

互聯網醫療的特點

這是未來五到十年的趨勢,如果忽略掉這個趨勢,就會失去這個入口和市場。傳統醫療模式,我們經常強調是鐵三角模型,也叫做不可能三角模型。這個不可能三角模型存在很久了,也就是可及性、成本和質量,在傳統醫療模式下不可能同時滿足。當我們滿足了一個傳統模式,會導致其他兩個體驗非常差,這是傳統醫療模式的痛點。新的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對傳統醫療模式進行重構,來解決原來的不可能三角,讓能它同時滿足這三個要素條件。

首先是即時響應,無須等待。傳統醫院的模式,除了工作時間只能看急診,大家對急診的印象很差,因為急診的大夫不是最好的大夫。那我們可以用互聯網的手段,把一家醫療機構變成7乘24小時的服務機構。在任何時間患者都能打開手機,得到醫生的幫助。

第二,線上和線下的服務融合。我認為未來純線上的醫療機構沒有生存空間,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因為純線上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有線下的服務跟線上服務融合在一起,才有服務的可能性。

最後,互聯網醫療一定要尊重醫療行業的特殊屬性,比如公共服務的屬性,利益相關方眾多的特點,政府強監管的政策環境,以及屬地化服務,還有傳統醫療行業當中的特殊文化。未來的醫院不可能去做顛覆,互聯網醫療一定會擁抱醫療,用互聯網的能力和方法重構傳統醫療的模式。謝謝大家。

整理|若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便麗貓聯合創始人兼CEO孫向東:新零售風口下的智能零售空間再造
科技周報:裁員,裁員!特斯拉、博通、魅族千名員工被裁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