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弘一法師20歲時寫的一首詩,二十八字道盡人世真情

弘一法師20歲時寫的一首詩,二十八字道盡人世真情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近代最為人所熟知的一位高僧,他前半生是風流公子、倜儻不羈,後半生常伴青燈古佛,做最清苦的律宗僧人。

法師20歲時,尚在紅塵,其時曾寓居友人家中,作詩一首,詩中隱隱便有一代高僧徹悟的禪機。

弘一法師(1880-1942)

庚子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八國聯軍侵華,時局一團混亂。

當年夏天,20歲的李叔同寓居友人家中。他的兩位好友——一對畫家夫婦,於詩詞書畫造詣頗深,與李叔同互相酬和,不亦樂乎。

塵緣

一日,李叔同與好友一同在園中游賞,好友宋貞先賦詩一首。李叔同想起數年前友人為宋貞所題的「無真非幻,無幻非真」八字,隨即以同韻相和一首,其辭曰:

門外風花各自春,空中樓閣畫中身。

而今結得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

空中樓閣畫中身

此詩短短二十八字,卻道盡人世真情:此身與此世,如同空中樓閣一般,虛幻不真。而李叔同只是因為眼前的大好河山,才懶得去糾結人生到底是幻還是真。

好友宋貞,在數年後不治身亡,如同大夢一場。而李叔同也在十幾年後出家為僧。當時「休管人生幻與真」,到頭來,大師終究覺得,人生是幻而非真啊!

弘一法師絕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修行就是要「明心見性」,可為什麼「明心見性」如此重要呢?
武則天想造大佛像,大家怎麼勸都沒用,此人一句話解決問題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