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撥開歷史迷霧,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道光

撥開歷史迷霧,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道光

原標題:撥開歷史迷霧,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道光



當帝國進入道光朝時,雖說是桑榆暮景,盛世氣象不再,但猶如日薄西山時的晚霞,也閃耀著它獨有的眩目色彩,引人回望。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


為道光帝做一必要正名


文|劉詩靜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大地共歷經83個王朝400多個皇帝的統治,而在如今,能夠讓人記住,哪怕是僅僅當作茶餘飯後談資的,又有幾位呢?能在史書中佔領一席之地的,大多都有那麼些與眾不同,要麼是像開創歷史先河、統一六國的秦始皇,要麼是像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要麼是像成就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也有留下千古絕唱的南唐後主李煜。而道光,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留給後人更多的印象,還是輸了與英吉利的鴉片戰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道光是一個摳門且沒有什麼大作為的皇帝。在那個年代,鴉片戰爭的失敗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國力衰退與國庫虧空,但是我也曾經設想過,如果換個皇帝來統治,情形是不是會不同?


可惜時光不能倒退,歷史不能重來,不過歷史至少應該是公正的!讓我們再將時間之軸往前延展,就會發現,道光皇帝其實並非武功盡廢。


品讀歷史,僅憑文字是不夠的,尤其是像中華大地,曾歷經過太多的風風雨雨,改朝換代都會使領土疆域發生變化,這些都需要用版圖來更直觀的反映。大清王朝從入關以來,版圖在不斷擴大,到了道光即位之時,國土面積已經是大清朝的巔峰數值。然而大清朝從乾隆晚期就開始走向衰退,任憑嘉慶皇帝兢兢業業在位25載,對於拯救深陷於貪污腐敗的國家卻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將這個爛攤子丟給了自己的兒子道光。


1759年(乾隆年間)的大清版圖


而道光帝,面對著日漸衰弱的大清,開疆拓土怕是不敢妄想,但是祖上留下的產業卻一定是要拼了命地保住。所以,對於打著宗教幌子妄圖恢復和卓統治的叛賊張格爾,道光帝前後調兵幾萬之眾,耗費1000多萬兩白銀,堅定地進行平叛,最終克複南疆西四城,並且將叛首生擒,押至北京午門受俘,為大清朝傳世武功寫下了「赫赫」的一筆。


當初,張格爾第一次叛亂是借著南疆當地人民對清廷駐地官員肆意妄為的強烈不滿,進而煽動鬧事。但是這些反了的民眾,是不是從此以後就可以過上他們所預想的好日子了呢?根據後面的事情來看,答案顯然不是。哪怕是一開始就是為了信奉 「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而創立的太平天國,待其核心人物定都天京之後也開始自顧自地貪圖享樂去了,更何況初衷就是為了恢復和卓家族自家統治的張格爾,他更不會將百姓的疾苦放在眼裡。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似乎只是從一個尚能生存的泥塘跳入一個萬劫不復的火坑,所以自然也就出現了「和闐回眾縛賊投誠」的奇事。


古往今來,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於需要偉大人物繼往開來的時候,坐在皇位上的卻是一個平庸的好人。道光帝一生勤懇節儉,祖上留下的訓誡他一刻不曾忘懷,但是他卻是一個被太多事情所蒙蔽的皇帝,他節儉下來的銀子所發揮的作用並沒有他預想的那麼大,一味地節儉守成,沒有變革創新的勇氣和魄力,平定張格爾叛亂註定只能成為大清王朝的最後一次全勝武功。

正如文元老師在《道光平叛》書中所寫的那樣:「當帝國進入道光朝時,雖說是桑榆暮景,盛世氣象不再,但猶如日薄西山時的晚霞,也閃耀著它獨有的眩目色彩,引人回望。」既然如此,那麼就讓我們翻開《道光平叛》這本書,在文字中細細感受道光初年平叛之戰的驚心動魄與得勝歸來吧。



《道光平叛》一書主要記錄了道光皇帝一生之中最輝煌的一段經歷。它不僅講述了道光成功平定回疆張格爾叛亂的這段史實,用豐富的細節再現了大清朝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而且更有助於後人全面、客觀地認識道光帝,為這位一直被世人所斥責的守成之君做一必要的正名。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責任編輯:張春霞


本期編輯:楊小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史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周末聽書| 少年柳三變
戊戌變法一百二十周年回看

TAG:中國文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