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王如意寶:為什麼我們要發菩提心?

法王如意寶:為什麼我們要發菩提心?

第二偈講佛陀往昔如何發心之理。

佛以廣大慈悲近攝受,極劇三苦摧殘之眾生,

為欲二利所願如意成,而發無上殊勝菩提心。

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以廣大的慈悲心攝受了被極為劇烈的苦苦、變苦、行苦所摧殘的濁世眾生,為了令自他二利如意成辦而發了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家學過《白蓮花論》,都清楚佛陀為了利益濁世的眾生,曾經發下殊勝菩提心,之後住於菩薩的學處。不僅釋迦牟尼佛,過去諸佛都是如此,如《發心儀軌》引用《入行論》的教證說:「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復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

為什麼我們要發菩提心呢?因為一切佛陀發現,唯有菩提心才能利益眾生。有些人覺得財富能幫助別人,所以拚命地賺錢,有些人認為地位能幫助別人,所以想得到一個不錯的地位,但佛陀並沒有選擇這些,而是唯一選擇以菩提心利益眾生。在座各位都是學大乘佛法的,除了極個別小乘種性者以外,修行的目標都是利益眾生,所以也要像佛陀那樣發心。

利益眾生的方法很多,如果我天天拚命化緣,把化到的錢分給大家,每個人發一百塊錢,這是不是利益眾生呢?表面上看是。得到錢的人也很高興:一百塊錢!我可以好好花,買許多可口可樂!但這不是究竟利益眾生,究竟利益眾生就是以菩提心的妙藥斷除眾生的生死大病。如《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云:「菩提心功德,是勝妙良藥,一切病能治,施有情安樂。

總之,眾生需要的就是安樂,怎樣才能得到安樂?唯有依靠菩提心。佛陀因為發現唯有菩提心才能饒益無量的眾生,所以他選擇了發菩提心,並不是佛陀沒有其他事可做,才不得不發菩提心的。

在這方面我們也要向前輩高僧大德學習,他們不是為了成就後特別舒服而修行的,而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修行的。世間有些人是這樣的,讀書就是為了找工作,找工作就是為了有吃、有穿、有錢,目標僅此而已。學習佛法不能這樣,應該是為了讓天下無邊的眾生獲得解脫。

這一偈是憶念佛陀發心的歷史,第三偈講我也如是發心。既然佛陀曾經為了利益眾生而發心,那我們都是佛陀的追隨者,用現在的話來講是佛陀的「粉絲」,因此也要跟隨佛陀而發心。

敬摘錄《願海精髓講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身體失去健康,大多數是源於……
索達吉堪布學生時代的9個小故事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