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為何非要實行「秋後問斬」?此制度竟曾流傳兩千多年!

古人為何非要實行「秋後問斬」?此制度竟曾流傳兩千多年!

在一些古裝電影、電視劇中,當有衙門庭審、處決法人的劇情時「秋後問斬」這一說法屢見不鮮。那麼,古人所說的「秋後問斬」究竟是何意?又為何非要實行這一制度?

古人所言的「秋後問斬」並非立秋以後,而是秋分之後。這一說法最早見於儒家經典禮法書籍《禮記·月令》中:「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在漢武帝劉徹時期,提出「獨尊儒術」的著名政治家董仲舒將這一說法明確提出,董仲舒依據古代玄學「天人合一」理論,認為在春夏時期應當是慶祝賞賜的季節,秋冬季節則為使用刑罰的季節。若是不遵守,就會導致上天懲罰,所以秋冬斬殺犯人的這一制度在西漢漸漸被記入法令之中。

後來,這一制度也被之後的歷朝歷代認可,在唐宋時期規定在立春至秋分這段時間,除非是觸犯了意圖謀反、奴僕殺死主人的罪責,其餘一律在秋冬的季節執行死刑。而這一規定一直流傳至清末,共沿襲了兩千多年,逐步在古代書籍中有了「秋後問斬」的說法。

在古人看來,春夏兩季屬於萬物「蓬勃朝氣」之時,殺伐頗為不詳。而到了秋季,世間萬物漸漸衰落,屬「傷」,因此可以開始進行殺罰。這是古人信奉陰陽道的一種看法,也是實行所謂「秋後問斬」的一種原因。

不僅如此,在確認斬殺時辰時也有要求,是為「午時三刻」,以我們如今的時刻來看大致為正午11點44分,在古人看來這個時辰是一天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行刑犯人的怨氣不易聚集,這自然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說法。也有人認為,這個時間人體最為睏乏,行刑會減少痛苦,是一種人道主義關懷。

你對此如何看待?請到評論區留言吧。

廈門·小巨蛋功夫茶具

¥2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長最長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拿破崙對敵方士兵高喊:向我開槍!接下來發生的一幕令人動容
雅安千年石梯竟會「唱歌」?專家異常驚喜,建議對其進行開發

TAG:最長最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