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月食剛過沒看夠?日偏食馬上就來啦!另外還有流星雨到來哦

月食剛過沒看夠?日偏食馬上就來啦!另外還有流星雨到來哦

周一·最新發現|周二·牧夫專欄

周三·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深空探測|周六·星空的詩|周日·天文周曆

作者:Bruce McClure

翻譯:馬明陽

校對:王克義

2014年10月23日日偏食照片

via Mikael Linder

2018年8月11日的超級新月,將在白天帶來日偏食,並為這個周末的英仙座流星雨創造黑暗的夜晚。 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北極地區被日光浸透,是很好的日食觀測地,但代價就是與英仙座流星雨無緣了。

這次偏食發生在8月11日日間的北極、加拿大東北部遠端、格陵蘭島、冰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亞洲大部分地區(北部和東部)。全球地圖和動畫顯示了日食發生的區域。 按全球尺度來講,本次日食持續約3.5小時,從北美東北部的日出開始,結束於亞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日落。 如果你能夠觀測到這次日食,請一定要採取適當的護眼措施。

2018年8月11日日偏食的全球地圖

話不多說,上乾貨!

國內可見的地區和時間:

我國除南方少數地區外,均可見到不同程度的日食。在新疆和內蒙古西部,食分雖然只有0.2左右,但可以欣賞到日食從初虧到復圓的全過程。在北京觀測的話,食甚時的食分大約為0.35,太陽會在復圓前落下,即帶食日落。東北大部分地區也能欣賞到帶食日落,而食分更大,例如我國最北端的漠河可見的最大食分就能達到0.55以上。

注意:省會城市中,福州、廣州、海口、南寧、昆明、拉薩、香港、澳門、台北看不到日食。

(圖片來自天文在線,數據來源於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這裡小編再次警告大家:切勿直視望遠鏡中沒有增加任何保護眼睛設備的太陽!裸眼直視也要小心,快要落山的太陽的威力也不可小覷!

一個朔望月中的三次掩食

8月11日的日偏食是一個朔望月(也叫太陰月)內三次掩食中的第三次。朔望月是指連續兩次新月之間的時間間隔(約29.5天):

日偏食:2018年7月13日

月全食:2018年7月27-28日

日偏食:2018年8月11日

日食總是發生在月食前後大約兩周時。 在比六個日曆月差幾天就會重複出現的一個掩食季到來時,通常在一個朔望月的範圍內會有兩次掩食。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一個朔望月有可能出現三次掩食:兩次日食和一次月食,或兩次月食和一次日食。

如果滿月與地球本影的中心部分非常接近的話,像今年7月27日的月食那樣,就會是一次時間特別久的月全食。 這種情況下,月全食前後兩周都會出現日偏食。

本輪兩次日偏食之一(7月13日)發生在南半球,而另一次(8月11日)發生在北半球,這並不是偶然的。 每當「中心月全食」發生時,情況總是如此,例如7月27-28日的月全食。

上一次月全食和兩次日偏食在同一個朔望月發生是2011年,下一次將是2029年:

日偏食:2011年6月1日

月全食:2011年6月15日

日偏食:2011年7月1日

日偏食:2029年6月12日

月全食:2029年6月26日

日偏食:2029年7月11日

今年7月27-28日的月全食,是在7月13日的日偏食之後,在8月11日的日偏食之前。還有有趣的呢!7月27-28日的滿月是一年中最小的(難怪月全食持續時間那麼長),而兩周之前7月13日的新月,以及之後8月11日的新月實際上都是超級月亮(要不怎麼能輕易遮擋太陽呢)。

如果你住得夠靠北,就有機會在兩天後看到超級月亮形成的日偏食了。

日食看不到?別急,還有流星雨!

有的小夥伴的位置可能夠不到看日食,沒關係,黑夜對大家是公平的。本月13日將迎來英仙座流星雨極大值,平均最大天頂流量每小時90顆。下圖為流星雨數量與時間的圖解,高峰時刻在13日凌晨5點左右,不過那時天差不多亮了。乾脆別睡了,塗好驅蚊,約上妹子或歐巴,找個安全的地方看一整夜吧!

8月12-13日英仙座流星雨流量變化預測

—————end—————

編排: 邱煜欣

責任編輯:解仁江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號:astronomycn

火星上的「黑蜘蛛」

圖片來源:Michael Benson/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Kinetikon

打賞通道

謝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夫天文論壇 的精彩文章:

神秘粒子流和宇宙射線擊中地球,科學家大呼意外
換種方法數星星——星暴星系中的恆星形成

TAG:牧夫天文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