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姐、步姐、小甜甜,憑啥她們是Gay圈鍾愛的女歌手?
布萊頓的Pride大遊行這兩天剛剛落下帷幕。
作為英國最大的LGBTQ遊行活動,這次聚集了超多人,不論你的性取向是什麼,都可以來這裡參加狂歡。
今年有大咖小甜甜布蘭妮坐鎮!去現場的人不要太幸福!
這是她自2011年以後,第一次來英國演出。
已經37歲的懶妮好身材依舊。身穿捆綁風演出服、blingbling的配飾、漁網襪登上舞台,向台下觀眾高喊:「準備好了嗎?布萊頓同志大遊行!「
精彩的表演引得人們陣陣歡呼,人氣絲毫不減當年!演出過後她發了ins,配文說,「在場的57000名觀眾,你們都是最美的。」
從懶妮這次出現在Pride大遊行上,我注意到一個關鍵詞:gay icon(同志偶像)。
Gay icon到底是什麼呢?
Gay icon(同志偶像)是指被很多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Queer(LGBTQ)這些性少數群體支持的公眾人物。
為什麼流行文化里的gay icon大多數是女星?
就像是你的gay蜜願意把你當成好姐妹、而跟男性會有所避諱一樣,男同志對於男性明星的情緒要複雜不少。
他們的內心戲可能很多:他是一個可以愛的對象嗎?我是想擁有他,還是想成為他?與他相比我怎麼樣呢?……
算了算了,還是愛一個女明星比較輕鬆啊……
朱迪·加藍(Judy Garland)可能是歐美現代社會中gay icon的「師奶」級人物。
雖然她本人既不是同性戀,也並沒參加過主動支持同性戀的活動,卻成為了一代同志偶像。
其中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最常見的說法是和她早年拍攝的電影《綠野仙蹤》,還有她的個人經歷有關。
朱迪在《綠野仙蹤》中扮演多蘿西。這個角色的傳奇經歷讓很多同性戀者感受到了鼓舞:在Kansas的黑白世界中長大的普通小姑娘,也能到達烏托邦一樣多彩的奧茲國。
代表同性戀的彩虹旗,靈感來源也被認為是電影主題曲:"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彩虹之上)
而她也遭遇過人生低谷。同樣是在1950年,朱迪被米高梅解僱,情緒低落的她甚至企圖自殺。
同性戀導演喬治.顧柯根據她個人經歷,替她量身打造了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朱迪.加藍的個人生活和電影情節相互融合,影片中演唱The Man That Got Away,似乎是她內心的表達。
許多同志更是覺得電影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朱迪.嘉蘭遭受的痛苦,就像同性戀者面臨的歧視。因此,朱迪·嘉蘭成為了歐美現代史上第一位知名的gay icon,其他同志偶像的經歷也都或多或少有些類似。
Gay icon在今天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除了布蘭妮,還有很多當紅的明星都被LGBTQ群體追捧,這些人也為LGBTQ群體做了很多實際的事情。
流行天后麥當娜因為其特立獨行的風格和超強的歌唱、表演功力,深受同志粉絲的的喜愛。
麥姐的幾位密友和對她產生重大影響的人都是gay,因此她對gay有著深刻的感情。
她也深知自己的男性粉絲中有一大部分都是gay,所以自然是非常寵愛這批粉絲。
不僅在自己的歌曲和演出里都提到了他們,還去gay club表演,可以說是實力寵gay粉兒了。
有一次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演唱會上,她和全場觀眾見證台下一對gaycouple的求婚,並真摯送上祝福。
1990年代初期,麥當娜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表示「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恐同。」這樣一位強勢又霸氣的偶像,真的十分讓人安心。
Lady Gaga是另外一位典型代表。
雖然她自己說更希望被當作是一位「同志支持者」而不是「同志偶像」,但這不妨礙她擁有大批同志粉絲。
2009年10月,美國政府的一條政策禁止服兵役的LGBTQ群體透露自己的性取向。
Lady Gaga在遊行中來到白宮門口,對奧巴馬喊話:「Obama I know you are listening!」(奧巴馬我知道你能聽到!)
在2011年的格萊美上,Lady Gaga表演了自己新專輯的單曲《Born this Way》(天生如此),震撼全場。
」不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還是變性人,我們天生有生存的權利,我們生而獨特,有自己的美麗。讓所有因為重重壓力不敢面對自己的人,勇敢擁抱真實的自己。「
這首歌大概是21世紀最有力的LGBTQ主題曲。
這樣的Gaga如同一台同志收割機,所向披靡。
當然,今天的歐美樂壇上還有眾多歌后都被認為是gay icon。她們唱功不凡,表演風格獨具個性,都是獨當一面的偶像。
有些粉絲愛得深沉,還拿她們做成了表情包:
比如日日,率真得可愛:
比如碧昂斯,認真臉:
當你打開烤箱看雞肉有沒有烤好的時候
比如牛姐:
不過這些表情包絲毫不影響她們的人氣,反倒有越來越人喜歡她們。簡單講,表情包越多,說明對這位偶像愛得越深。
江湖上也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鑒別gay與否的一個好方法就是看他關不關注歐美樂壇,如果喜歡以上這些女明星中的三個以上,那麼,女孩子們就可以祝福他和另一個他幸福了。
走出歐美娛樂圈,你會發現中國的蔡依林、小S、日本的濱崎步也深受同志群體的熱愛。
蔡依林多次公開支持同志平權。她說「任何的言語都不能定義你自己,只有你可以定義你自己」。
有人說:如果一個男孩子使用「惹」「天了嚕」非常順溜,那麼他十有八九是彎的。
我:??????
小S毒舌吐槽表情包是很多gay最愛用的表達心情的方式;
看濱崎步坎坷的人生潸然淚下的同志也不在少數:
表情包用得順手,愛偶像的心也是真真切切的。
這些女明星精緻而艷光四射的舞台造型代表著無數gay心中理想的模樣,而她們過去遭遇的挫折和現在的成就讓同志們感同身受。
成為她那樣的人,大膽展現真我,恐怕是很多同志的理想吧。
近年來,「同志偶像」的定義因缺乏實質內容而存在爭議。
《衛報》的Paul Flynn曾寫道,「同志偶像的概念是一張廉價票……同志偶像的概念被人氣和強勁的、可辨識的、有特色的形象的概念所替代。」
就像幾個月前菊姐的爆紅,大抵是因為早先這種概念的流行,而非她的個人影響力。
不過,不論gay icon是真人代表,還是一種概念,其中的精神氣質都是不變的。
到底是同性戀群體成就了gay icon,還是gay icon成為了性少數群體發聲口,這都不重要。他們代表了一種精神力量,讓人都能夠有勇氣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我問一個姐妹,「為什麼喜歡小S?」
他說:「沒有為什麼,就是喜歡啊……」
好吧,上面是我想多了???
他又補充了一句:「她就很伶牙俐齒,又做自己,又美。」
Emmm……果然還是做自己比較重要!


※充氣蹦床竟要命,兒童戶外玩耍安全隱患!
※玩遊戲玩到自殺?英國學校已發出警告,中國也有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