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訂閱了好多專欄,如何學習才能收益最大化?

訂閱了好多專欄,如何學習才能收益最大化?

你知道嗎?訂閱了專欄看不完,可能是學習的姿勢不對。

這個夏天,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打清涼的用戶故事:

他們來自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北方某二線城市;

他們中有從傳統行業轉行 IT 的資深老兵,也有立志從普通工程師晉陞架構師的青年開發;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極客時間《從 0 開始學架構》專欄的資深訂閱用戶,積極留言與作者華仔互動的優秀學習者。

為什麼他們選擇訂閱極客時間?他們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堅持學習專欄的?學習至今,又有什麼收穫和改變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1、雲學:8 年通信老兵轉行 IT 的故事

由於通信行業屬於傳統 IT 行業,發展比較平緩,現在的高薪行業都是互聯網行業,所以我在向互聯網轉型。極客時間覆蓋面很廣,推出的專欄都很適合入門,正好滿足了我現在的需求。

《從 0 開始學架構》這個專欄剛推出我就訂閱了,之前我也訂閱了極客時間的好幾個專欄了,對這些專欄的整體質量比較滿意,也確實學到了很多,而且我對這個專欄作者的實力是非常認可的(「資深技術專家」的頭銜可不是吹的,你懂的)。每個程序員應該都想成為架構師,能夠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並且這個專欄的內容也非常好,非常適合我這種沒有架構經驗的人。當然,專欄價格比較親民,50 期內容不到 100 塊,不容錯過。

平時我是利用上下班坐班車的時間來看專欄,吃飯排隊的時候也看,周末也經常看。這個專欄分享了很多實戰經驗,看起來不會很空洞,自然就很喜歡讀。因為我也一直在一線編碼,也比較喜歡獨立思考,所以留言有針對性。

我對各個專欄的質量是非常認可的,可以讓我用最少的時間收穫大量的技能。這些知識在我現在的工作中雖然還不能立馬用上,但是對以後的職業發展非常有用,不再對繁雜的技術感到恐懼。我相信,只要堅持學習和實踐高質量的文章,總有一天可以實現技術變現、職業自由。

最後,我想說,極客時間這個產品有深度有廣度,很幸運在渴求知識的時候遇見這個產品,希望其他人也不要錯過!

2、鈴蘭 Neko:從北京到家鄉 6 年 Java 的故事

之前我在北京工作過幾年,當時是在傳統的 IT 企業(金蝶 / 用友)從事研發和定製化開發工作,那時主要講的是「SOA」等概念,「忽悠」企業和政府客戶。現在我回到了家鄉,在一個北方海濱二線城市(互聯網很不發達,相對好的公司也屈指可數)的互聯網公司,進行一些基礎服務的開發工作。

真正進行互聯網應用的開發,其實短短三年吧。由於沒有過 BAT 這種大型平台的經驗,個人認為自己的技術和架構能力也就是能滿足本地當前的需求,與一線互聯網企業的員工相比,我認為還差的很多呢 (笑)。

說句實在話,以所在城市的 IT 規模 (其實除了北上廣深南京杭州西安成都,我覺得其他的地方都沒有互聯網環境),我覺得即便掌了微服務 /Docker 甚至 Service Mesh 等技術,熟知各種架構,把 LeetCode 刷幾遍等等,也未必有機會施展。要知道,本地就沒有幾個互聯網公司,沒有公司招聘大數據工程師,面試也不會問演算法題,因為公司都沒有到那個規模,自然缺少應用的環境。

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想了解一下當前的形勢,至少自己不能甘於現狀,趁著有意願和精力,為未來做下準備,這也是我訂閱《從 0 開始學架構》的最初動機。

其實,我是 InfoQ 的老用戶了,InfoQ 網站上的內容質量我覺得幾乎是最高的。我就是在看文章和演講時,通過廣告首次接觸了極客時間。第一次訂閱的專欄就是《從 0 開始學架構》。

應該是專欄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後,無意間發現了作者李運華,實際上他已經在 InfoQ 上發表過多篇文章了。我跟著點進去看了下,覺得寫得確實有功底,心想「資深技術專家」確實有乾貨,如果 50 期都是如此質量的獨家內容,那麼這個專欄的定價是被嚴重低估的。並且極客時間又是 InfoQ 的編輯組織的 App,應該靠譜,就果斷原價購入了,當時已經過了最開始 69 元的推廣期。

最開始看專欄的時候,由於已經更新了有將近 10 期了吧 , 一開始看還蠻痛苦的。我自己花了一天時間,補上了前面的所有文章,並且自己還整理了下筆記,畫了些腦圖,勉強消化了一些內容。後來就盡量跟上每次的更新,重複閱讀,然後堅持做筆記。

另外,工作任務上,確實會遇到一些內容是專欄有提過的,比如什麼時候讀寫分離 ; 設計一個新公共服務,應該考慮什麼?

這些內容可以從華仔的「定位複雜度」「先計算業務指標」「要多高的可用」等等一個個分析,一套流程下來,就清楚要做什麼了,有了方向,再考慮具體用什麼技術。

印象比較深的是關於 PPC/TPC/Reactor/Proactor 的這 2 篇,工作上某項目確實遇到了瓶頸 , 在考慮各種 BIO/NIO/AIO 的選型和使用,對連接池、線程池有些疑惑,所以我反覆看了幾遍。

另外,每篇文章的留言中不乏大神,每次的問題都還蠻有啟發性的,至少要求閱讀完了專欄,有個印象和總結,且答案有的在之前的文章也有過提示。我覺得還是要多總結,跟上華仔的思路,溫故知新。

總之,《從 0 開始學架構》是我在極客時間上訂閱的第一個專欄,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內容脈絡清晰,很多內容都有獨家的整理和分析。相比很多技術書籍,不管有沒有內容,都要扯兩句「CAP」「讀寫分離」「異地多活」不同,專欄十分有邏輯的對技術點進行了講解。

每篇文章即便不是很長,但是覆蓋面一定是有了,目前 40 多篇下來,內容足夠出一本書了。且其中確實有好多內容,是我在其他技術書籍上從沒有看過的,從來沒有!

通過訂閱這個專欄,個人覺得自己在架構廣度和寬度上進步很大 , 開始有了輪廓 ; 某些具體的技術點深度也略有進步 , 當然還需要自己再花時間深入。

最後,我給華仔編了一個廣告語: 有乾貨有實踐!獨家!獨家!獨家!你值得擁有!

3、不吃番茄的西紅柿:成都 PHP 高級工程師的故事

我了解「極客時間」是從 InfoQ 這個公眾號開始接觸到的,第一次註冊的時候應該是華仔開課 5 篇左右的時候,第一個訂閱的專欄就是《從 0 開始學架構》。

當時訂閱的時候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整體的能力,也包括架構方面,因為我覺得當程序寫代碼差不多了,可能更多的考慮就是架構師這個職位了。訂閱之後,我會在每期華仔課程更新的時候利用晚上或者下班的時間去學習和思考華仔所講的技術和經驗,也會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一畫,想下架構師在這個方面和一個程序員的區別。我認為能保持學習的熱情和互動,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本身要對這個事業熱愛和用心去學,也要多思考和多問幾個為什麼。

我覺得在我學習之後最大的變化來自於幾點:第一點,「開箱即用」,很多理念和思路其實也是當下最新和最熱的技術以及解決方案,可以直接使用;第二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循環漸進的去思考和處理問題;第三點,其實更多的是整合需求和技術,以及當前自己所具備的能力。

最後,作為一個專欄的學習者,我覺得在學習專欄的時候,應該仔細認真、模塊化地去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然後在自己的大腦里理解和分析下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有助於理解和增加對文章的認知。

4、空檔滑行:10 年架構設計師的故事

為了訂閱華仔的《從 0 開始學架構》,18 年 5 月份,我第一次註冊了極客時間。

在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我一直在對公司老的系統做架構改造和升級,遇到了很多之前沒想到的問題,所以一直在找系統介紹架構基礎知識和基於實踐的方法論的資料。看了專欄的介紹並試聽過後,覺得正是我想要學習的東西。

訂閱後每天都會上來看一下是否有更新,很多期的內容都講到了我工作中需要的知識。我覺得每期華仔留的思考題,都是經過仔細挑選的,只要針對問題深入思考,就很容易得到更大的收穫。對於能和工作關聯上的問題,我會去思考自己原來的解決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改進空間。對於之前不了解的東西,也會趁這個機會去學習一下,給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在跟華仔的互動中得到驗證。

學習到現在三個月了,最大的收穫就是思想上的轉變:要做出好的架構,不僅僅是解決眼下面臨的問題,還需要有系統的方法論,對整個互聯網架構的各個方面有一定的認知,這樣自身能力才能持續提升。

在學習的開始階段,我主要還是關註解決具體問題,後面越來越注重方法論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像《CAP 理論》、《微服務架構最佳實踐》等文章對於認知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想說,無論是處於哪個階段的學習者,對於每期內容,一定要結合自己日常實踐來學習其中的知識並認真思考課後習題。不要擔心給出的答案是否準確,認真思考才能印象深刻,也會更加期待後續的內容。

5、凡凡:從國企到創業,再到互聯網公司的故事

我是凡凡,研究生畢業,6 年開發經驗。畢業之後我進了國企,然後是創業公司,之後是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所以總體上來說,我的技術比較全面,但是相對於畢業就早早進大型互聯網的朋友,在各方面又慢了一拍,所以一直在努力追趕。

在追趕的路上有幸遇到實力很強的博主,有幸遇到極客時間,在追趕的路上從來也不孤單。最初選擇 Java 語言也是對的,和曾經的想法一致:Java 的世界,有太多的牛人在分享,並願意分享,你會發現其中的樂趣,也會發現自己長進很快。

第一次知道極客時間印象是大輝的公眾號(小道消息)里吧,陸陸續續聽了 6 個課程,有演算法、架構、網路、測試、運維幾個方向的課程。

《從 0 開始學架構》是我訂閱的第 4 個課程。剛看到課程的時候,最吸引自己的是大綱和「資深技術專家」。把課程大綱仔細看了一遍以後先沒有訂購,因為不太確定這麼偏向理論的課程,能不能有現實的價值。

觸動我後來訂購《從 0 開始學架構》是因為,我在項目方案設計的時候發現按照大綱的思路去思考,可以發現自己設計的很多缺失和疏漏,寫出來的設計方案會完整很多。

有兩個可以和《從 0 開始學架構》類比的東西,一個是《易筋經》、《洗髓經》這樣的武俠經典秘籍,一個是蓋茨的《Java 並發編程實踐》。都是特別基礎的東西,有些又比較抽象,但是細細品來,會有特別大的收益,時間越長,帶來的收益和發現就越大。

我認為極客時間的課有一個特別方便的地方就是有錄音,平時上下班地鐵上,戴上耳機就能聽,時間一點也不浪費。有時候在家健身、在廚房做飯,都會打開跟一下課程的進度。

課程里有些帶圖和公式的,只聽也不夠,有時候也得看文字版,有時候也得拿出筆來在紙上畫畫,才能真的明白。這些在碎片時間大多就可以完成了。

我想,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未來技術方向的定位,找到自己領域內的課程,真的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很多課程都是物超所值,這些老兵都已經形成了自有風格的方法論和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所以會慢慢發現有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後,思考問題更有思路、更有方向,對自己做的東西更有信心。

課程作者都是行業一線的老兵,經驗和實力具備絕對的碾壓力,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要浪費呢?況且作者都會認真的回復文末留言,如果看懂了,為什麼不評論一下?如果沒看懂,為什麼不提問提問?如果有機會坐到一起聊聊,是不是會心花怒放?(笑)

6、narry:10 年電信行業架構師的故事

今年 4 月底極客時間推出《從 0 開始學架構》時,我第一時間訂閱了,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微課市場上,針對架構設計方面的特別少;另一方面,我曾經關注過華仔寫的文章,啟發良多。

極客時間的專欄,每節課都控制在 10 到 20 分鐘,適合在上下班的途中學習,並且比微信看文章學習更加系統。同時華仔是一個很負責的老師,聽他的課會有很多的體會,所以感覺與華仔互動、留言交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同時也期待華仔出書。

學習到現在,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專欄中介紹的方法和工具,慢慢地用於架構的思考中,同時也慢慢地感覺,在架構取捨之道掌握的更加地靈活和有底氣了。

軟體架構師也有初級、高級之分,其主要的差別就是經驗,而經驗可以通過自己踩坑,或者學習別人的經驗獲取。而通過《從 0 開始學架構》的學習,絕對是你經驗大增的良機。

7、張瑋 (大聖):7 年阿里老兵的故事

華仔的架構專欄是我在極客時間訂閱的第一個專欄。

在一次 InfoQ 公眾號的推送文章中,我看到了專欄的廣告,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的感覺是:可能又是 7 天精通 XXX。但認真看完一篇專欄文章,確定過眼神,作者華仔確實是用心在書寫自己的經驗之談,這個從回復同學的評論也可以看得出來。三個月過去了,直到最近的專欄文章,華仔依然在堅持認真回復同學們的評論。

我訂閱的理由是:希望博多家眾長,多看、多學習一些經驗,也會讓自己的認知更深入,會讓知識在工作中使用地更自如。

訂閱後,由於極客時間有手機移動端,所以不管是在地鐵上,還是在食堂排隊時,我都會看一些文章。上車了或者隊伍排到自己的時候,便可以開始思考,與工作對標、沉澱,思考讓人感覺舒服。

我看專欄的頻率比較高,基本是每看完一篇,對下一篇都是在等待中煎熬吧,這個不是誇張的說法。有時一下積累 2~3 篇一起看才覺得過癮,當然專欄得足夠優質。

對於我來說,學習的熱情從未減退,正如花名「棲聖」,人生於我,追求不會停止,但要記得我們追求的維度不止於此。

我很喜歡專欄的留言功能,留言中要與工作多對標,充分對標後,才能認識到之前方案的不足,才能充分理解現有方案的優勢在哪裡。我覺得華仔同學也喜歡這類的留言吧,而不是這個怎麼用、我工作中怎麼落地這些問題。

學習到現在,收穫我覺得有兩個方面:1、收穫的知識本身,這個很重要,技術人的技術永遠不能丟下。2、做事的態度,謹慎且不缺深度,堅持越久,感覺認知越深刻。尤其是技術本身,初始階段體會可能不太明顯,但堅持下來,也只有知道一些方案,才能在工作中思考更多。

最後,我想對新同學說,學習沒有等待,當你猶豫不決時,能做的就是進去一看究竟。如果你能辨別它是壞的、低劣的,那麼鑒別的過程中已經成長了很多。當然,生活也是如此。

尾 聲

故事講完了,你關注了極客時間嗎?訂閱了哪些專欄?

【限時福利】即日起至 8 月 10 日 24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淺談區塊鏈技術與阿里雲的探索實踐
那些年,雲廠商宕機教會我們的事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