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你會遺忘嬰兒時期的事情?

為什麼你會遺忘嬰兒時期的事情?

導讀:為什麼你會遺忘嬰兒時期的事情?

為了區別我的前意識概念,我將現在前意識的概念,也應該寫出來。如下文:前意識,指無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經驗。它是無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中介環節。

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很難或根本不能進入意識,前意識則可能進入意識,所以從前意識到意識儘管有界限,但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前意識處於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擔負著「稽察者」的任務,不準無意識的本能和慾望侵入意識之中。但是,當前意識喪失警惕時,有時被壓抑的本能或慾望也會通過偽裝而迂迴地滲入意識。

意識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觸直接感知到的稍縱即逝的心理現象。佛洛依德反對把意識和心理等同起來的觀點,認為意識是人的心理活動中比較小而非主要的部分。意識服從於現實原則,調節著進入意識的各種印象,壓抑著心理中那些原始的本能衝動和慾望。

各位,這就是關於前意識的內容。之所以不認同佛洛依德的前意識概念,主要原因是我不認為潛意識內容難以成為意識。相反潛意識是時刻成為意識的,而且也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決定。只是在它影響的時候,作為主體人,不一定很清楚的察覺。所以我的前意識的概念,是一把提取潛意識內容的鑰匙。沒有難易區別。

其實關於這一章的內容,必然涉及記憶。人是如何記憶,如何提取記憶,就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即潛意識是如何提取潛意識記憶的。

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 。人類記憶與大腦海馬結構、大腦內部的化學成分變化有關。

把抽象無序轉變成形象有序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關鍵 。

記憶與學習是相互聯繫的兩個過程。簡單地說,學習(learning)是獲取新知識或新技能的過程,而記憶(memory)則是對所獲取信息的保存和讀出的過程。學習和記憶一般被認為包括三個主要的階段:

編碼(encoding)是對輸入信息的處理與儲存,主要分為獲取和鞏固兩個階段。獲取是對感覺通路和感覺分析階段的輸入信息進行登記;鞏固是生成一個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強的表徵。

存儲(storage)是對信息獲取和鞏固的結果,代表了信息的長久記錄。

提取(retrieval)是通過利用所儲存的信息創建意識表徵或執行習得的行為,如自動化動作。

所以記憶的基本過程是由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組成的。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對事物的識別和記住,並形成一定印象的過程。保持是對識記內容的一種強化過程,使之能更好地成為人的經驗。回憶和再認是對過去經驗的兩種不同再現形式。記憶過程中的這三個環節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識記是保持的前提,沒有保持也就沒有回憶和再認,而回憶和再認又是檢驗識記和保持效果好壞的指標。由此看來,記憶的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識記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區分、認識並在頭腦中留下一定印象的過程。對事物的識記有些通過一次感知後就能達到,而大部分內容則需要通過反覆感知,使新的信息與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形成聯繫。識記作為記憶過程的第一環節,對記憶效果的好壞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1.人的記憶信息是通過人的感官獲得的。

感官就是人的耳,眼,口,鼻,舌等感應器官。感官受到刺激以後,腦細胞做出生物放電等活動。而這樣的活動,可以在腦的記憶區被識別,保存。如果有不斷這樣的放電等生物活動,這種識別會被強化。我們一般會根據記憶的目的。

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識記:

無意識記是指沒有預定目的,在識記過程中也不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發生的識記。如看過的電影、戲劇,聽別人講過的故事以及我們所經歷過的某些事,感知它們時並沒有識記的意圖,但這些內容以後能重新出現在腦海里,對這些內容的識記就是無意識記。

無意識記的內容是構成經驗的重要部分,對心理活動及行為也有明顯的影響。無意中所經歷的事情,在我們有意識地面臨某些情境、處理某些問題時,能作為已有經驗起幫助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所做的工作,會使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心理、行為上發生變化。如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會在無形中影響整個民族的心理,使其帶有本民族文化的特點。

無意識記帶有極大的選擇性。一般來講,進入無意識記的內容有兩個特點:一是作用於人們感覺器官的刺激具有重大意義或引人注意。如人們對新異的事物會過目不忘;二是符合人的需要、興趣以及能產生較深刻情緒體驗的內容。如參加高考時的情境,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的情境,與女友第一次約會等。無意識記對人們知識經驗的獲得有積極作用,作為教師應該盡量使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愉快地學習。但是,無意識記不能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識記內容應通過有意識記來獲得。

有意識記:指有預定目的,在識記過程中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識記。有意識記過程是在識記目的支配下進行的。識記的目的性決定了識記過程是對識記內容的一個積極主動的編碼過程。這種編碼包括「識記什麼」和「怎樣識記」。

「識記什麼」確定識記的方向和內容,「怎樣識記」是採取什麼方法才能更好地記住所要識記的內容。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識記就是由這兩部分組成的。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師一般會先作交代,使學生產生識記意圖,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識記新知識。為了更好地記住教師所講內容,有些同學採取專心致志地聽,即用心記的方法,有的同學採取心記與筆記相結合的方法等。

人們的全部知識經驗就是通過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的方式獲得的。而這些內容,就會成為潛意識的全部。

2.大腦記憶信息儲存數量理論上是無限的。

大腦神經是由億萬級神經元組成,它的奇異性,是我們至今沒有完全研究明白的。理論上而言,大腦記憶信息的數量是無限的。因為記憶是一種意識,它在大腦中儲存不需要實際佔位置。是一種大腦的識別,記憶儲存在哪?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記憶存儲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中。只要大腦還在健康運作,那麼識別,識記功能就是存在的。但現實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記憶的數量,一定也是有限的。一個人活了100年,和一個人活了1萬年,他們所記憶的東西和量,肯定是有差別的。

3、記憶的提取

回憶是在一定誘因的作用下,將過去經歷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再現過程。一定的誘因,就是我上文說的,當前的刺激態。如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學生要把頭腦中所保持的與該問題有關的知識提取出來,這種提取過程就是回憶。

回憶可以分為兩大類:根據有無目的性可以把回憶分為有意回憶和無意回憶。

有意回憶是在預定目的的作用下對過去經驗的回憶。如對考試內容的回憶。無意回憶是沒有預定目的,自然而然發生的回憶。如觸景生情等。根據有無中介因素參與回憶過程可把回憶分為直接回憶和間接回憶。直接回憶是由當前事物直接喚起的對舊經驗的回憶。間接回憶是藉助中介因素而進行的回憶。從難度上看,間接回憶比直接回憶難度要大。

當不能回憶的時候,我們就說,我們遺忘了。

遺忘是指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和再認,或者回憶和再認有錯誤的現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觀點,遺忘過程在記憶的不同階段都存在。遺忘基本上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心理現象。因為感知過的事物沒有全部記憶的必要;識記材料的重要性具有時效性;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遺忘雖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但其發生髮展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他用無意義音節為實驗材料,以自己為實驗對象,在識記材料後,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學習,以重學時所節。

他繪製出遺忘曲線。遺忘曲線所反映的是遺忘變數和時間變數之間的關係。該曲線表明了遺忘的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之後最初一段時間裡遺忘量比較大,以後逐漸減小。即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的。繼艾賓浩斯之後,許多人對遺忘進程的研究也都證實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基本上是正確的

產生遺忘的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如因疾病、疲勞等因素造成的遺忘;也有心理方面的。關於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種學說:

痕迹衰退說:主要強調生理活動過程對記憶痕迹的影響,認為遺忘是由於記憶痕迹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最後消退的結果。從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來看,記憶痕迹是人在感知、思維、情緒和動作等活動時大腦皮層上有關部位所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繫,聯繫形成後在神經組織中會留下一定的痕迹,痕迹的保持就是記憶。在有關刺激的作用下,會激活痕迹,使暫時神經聯繫恢復,保持在人腦中的過去經驗便以回憶或再認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些沒有被強化的痕迹,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退造成遺忘。記憶痕迹衰退說還沒有得到精確有力的實驗證明,但它的解釋接近於常識,正像某些物理、化學痕迹也會隨時間推移而消失一樣,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干擾說: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由於所識記的先後材料之間的相互干擾造成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是支持干擾說的有力例證 。

壓抑說: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這種理論用以解釋與情緒有關內容的暫時性遺忘是有效的。這一理論是由弗洛伊德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的,他認為,那些給人帶來不愉快、痛苦、憂愁的體驗常常會發生動機性遺忘。

同化說: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知識的組織和認知結構簡化過程。這是奧蘇伯爾根據他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對遺忘提出的一種獨特的解釋。他認為,當人們學到了更高級的概念與規律之後,高級的觀念可以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遺忘,從而簡化認識並減輕了記憶。在真正的有意義學習中,前後相繼的學習不是相互干擾而是相互促迸的,因為有意義學習總是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後面的學習則是對前面的學習的加深和補充

現在我來問你,上面四種解釋,你認同嗎?我希望你最好懷疑。當一種現象出現四種解釋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懷疑嗎?

我的答案是這樣的。首先通過我們對於大腦的了解,我們知道。人類在出生之後,大腦依然會繼續發育的。但是由於大部分神經細胞沒有增殖能力,會不斷衰老死亡所以,我們腦中的神經元是會一直減少的。

上圖5. 成年後,我們腦內的神經元會一直減少,進而導致大腦的體積也會減小。

人神經細胞的數量在剛出生的時候最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並且,神經細胞的減少速度比大家想像的要快得多,每天都會數以萬記的神經元死亡。就這樣,人從出生到70歲的時候,腦內神經元會減少30~50%左右。對應的,成年之後,我們的大腦體積一直會變小。正常而言,等我們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大腦體積會萎縮15%左右(圖5)。

我們的大腦從出生後會經歷了好幾個發育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在出生後的18個月里。這個時期,腦內的突觸會過量產生,隨後又會被大量修剪掉(圖6)。好奇怪,大腦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是瞎折騰么?當然不是!這很可能是大腦對嬰兒期巨大的學習需求和出生時過小的「出口」這兩個矛盾之間的平衡選擇。因為出生時大腦容量的限制,大腦便會在出生後的短時間內產生過量的神經連接以保證新生兒能毫無保留地學習最急需的技能,之後在經驗積累的過程中自然選擇和淘汰不太重要的信息。

具體來說,嬰兒出生時腦中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元。但是只有17%的神經元是相互連接的。在接下來的數年間,這些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會急劇且過量地增加,形成一個巨大的神經網路。3歲左右時,我們大腦內的神經連接達到頂峰,大約是成人的兩倍。雖然這樣非常有利於學習,能夠存儲巨大的信息,但卻是一個非常耗能的過程。於是為了達到能量平衡,大腦便會開始清除部分冗餘的連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突觸剪切」(synaptic pruning)。這個過程牢牢遵循「用它,或者失去它」(use it or lose it)的原則。經常使用的神經連接(被增強的突觸連接,圖4f)會被保留下來,不經常使用的神經連接(弱化的突觸連接)則在修剪過程中失去。雖然突觸數量變少了,但是有效的鏈接變多了,也更加緊密了,整個大腦系統變得更準確而有效。

既然我們認為記憶是一種神經元之間的聯繫,當神經元萎縮,死亡,缺失一部分的時候,早年的記憶必然跟著缺失,也就是再也無法通過刺激找回。所以理論上,有些記憶是無法再現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時期的事情,我們無法回憶。就是因為幼兒時期神經元「突觸剪切」再塑使然。同時我們知道,很多人會失憶。比如受到重創,腦損傷。為什麼呢?因為之前建立的記憶神經元模式,被摧毀,如何能夠回憶起來。所以這是無解的。

但就像上面講的,人的一生大腦在晚年,大概會體積會萎縮15%。就像縮水了一樣。甚至會出現斷裂,缺失。但大部分記憶,還是存在於大腦神經元中。只要相應的潛意識出現,那麼就能提取相應的記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說:「這件事,我幾十年了,都忘了。看到這個人,我突然就想起了。」

所以遺憾最主要的就是兩點:1、腦結構上找原因。2、很多無關緊要的記憶提取條件是苛刻的。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心理學書籍《探索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我悄悄告訴她——能握在手裡的東西都有用!
這些簡單的句子,你拿去療傷吧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