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深老年街頭藝人:一生賣藝養兒女,持證上街玩直播

廣深老年街頭藝人:一生賣藝養兒女,持證上街玩直播

街頭藝人眾生相

編者按

近年來,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兼具藝術與生活追求的街頭藝人群體,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出現,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他們中有高手,亦有凡人,或因生計、或因熱愛而走向街頭,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曾幾何時,街頭藝人更多是「流浪」的角色。近年來,廣州、深圳等地創新探索街頭藝人管理模式,與街頭藝人簽訂自律公約,實行「劃定區域、固定位置、抽籤派號、核准入場、規定時間、持證上崗」的管理模式,「安家」的街頭藝人越來越有序地融入城市。

為街頭藝人「安家」,讓藝人持證上崗,彰顯一個城市的包容和開放,也是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縮影。南方+《南方探針》欄目推出《街頭藝人眾生相》系列報道,探針君深入走進這個群體,講述都市裡的溫情故事。

7月29日18時,深圳市民廣場,駱宏俊的二胡聲與城市的夜晚同時降臨。他著一身素凈唐裝,蒼顏白髮,專註地拉著《賽馬》、《女兒情》等二胡名曲。擺在他面前的琴匣貼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乃胡琴國粹,當吾輩傳承。不拖累兒女,憑才藝謀生」,匣里散落著路人打賞的一張張零錢。

今年63歲的駱宏俊在街頭摸爬滾打十數年,憑著拉得一手好琴,供一雙兒女讀完大學。在廣深的大街小巷,和駱宏俊一樣的老年街頭藝人不在少數,他們大多以傳統文化手藝為生,有的為乞討生活,有的為熱愛藝術,在街頭生活數年。

常年的街頭生活經歷,讓他們習慣了風餐露宿,與城市街頭文化相因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年事漸高,歷經歲月磨鍊後的手藝,在街頭愈發散發出魅力。他們喜愛這份事業,喜愛觀眾的掌聲,唯一的擔憂,是當身體撐不住時,手藝難再傳世,生存也有壓力。

手藝逐夢

為乞討生活,為熱愛藝術

駱宏俊已在街頭拉琴18年。8歲就喜歡上二胡的他,靠自學練就琴藝。年輕時,他做過知青,做過職員,開過歌廳,聽說深圳「遍地黃金」,事業有成的他離開湖北老家,南下深圳做生意。

到了深圳的駱宏俊發現,自己對經商始終提不起興趣,生意接連失敗後,一時間生計成了問題。不甘心回去的他,想起了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間斷的二胡手藝,從2000年起,便成為了一名深圳街頭藝人,帶著二胡行走於大街小巷。

走近街頭藝人,每個人身後,都有獨特的故事。

和駱宏俊相似,52歲的吳忠文也在同一時期,選擇了當一名街頭藝人。吳忠文說,他出生在陝西一個家道中落的舊時官宦之家,幼年父親早逝,家境陷入貧困。

從小熱愛傳統文化的他,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畫畫,與家中庭院的殘磚敗瓦相伴,自學為樂。練字時,他用毛筆蘸上黃泥水反覆寫;畫畫時,他就用樹枝、瓦片,照著家中的木雕磚刻等臨摹;下雨時,他還收集巷道上的爛泥,照著門前石獅捏泥塑。

稍長大些,吳忠文離家闖蕩,憑著兒時練的手藝,靠賣字畫為生。到上世紀90年代,國畫、雕塑、書法、室內設計樣樣精通的他,創建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在別人眼裡,他儼然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工作者。

但2000年初,他作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放棄原有工作,成為深圳的一名街頭書畫家,一邊在街上展演才藝,一邊接私人定製的訂單。

城市的高速發展,給藝術的呈現提供了諸多平台,街頭藝人群體也不斷擴大。在廣東各個城市的街頭,和老駱、吳忠文一樣的藝人不在少數,他們雖出身不同,手藝各異,但都有相似的追求:為乞討生活,為熱愛藝術……

77歲的李世璉是遼寧瀋陽人,2000年從瀋陽來到廣州,做過泥塑、廣告、噴繪,靠打散工維持生計,因年老視力弱,手藝達不到工廠要求,被老闆辭退,一度露宿街頭。曾當過小學美術老師的他,有點畫畫的功底,從2002年起,為了賺取生活費,他開始在商場、公園裡為人畫像。

在過去這些年裡,李世璉沒少遇到和他一樣憑一技之長在街邊討生活的人,「唱歌的、跳舞的、彈吉他的、做小工藝品的,南北都有」, 李世璉說,這些藝人中,大多是已經成家了的,「到街頭來,是想多掙點錢」。

街頭生活

曾從垃圾箱里找食物填肚子

街頭的生活並不容易,對於上了年紀的藝人來說,就更加難熬。

李世璉清晰地記得自己在街頭畫第一個畫像的場景。那是2002年的春節,因為畫得不像,對方沒給錢,直接就走了。那天他還畫了兩張,一共掙了十塊錢,「別人看我可憐,雖然畫得不像,最後也給了錢」。

在剛開始畫畫的幾年裡,李世璉畫一張只收五塊錢,一天下來也才二三十塊錢的收入,一個月下來頂多能交上房租,沒錢買飯吃的時候,他曾從垃圾箱里找食物。

廣州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過街天橋,李世璉都待過,花園酒店周邊人流量大,畫畫生意也好,他曾好幾年都在附近的馬路擺攤。

由於住得遠,李世璉每天下午都要騎三個半小時自行車,在傍晚時趕到花園酒店附近的建設六馬路畫畫,直到深夜,再騎車趕回小洲村,來回需要7個小時,有時實在熬不住,他就停下來,找個地方倒頭便睡。

和李世璉不同,吳忠文雖沒有生存難題,但也面臨諸多壓力。一開始,吳忠文的家人朋友都不支持他,覺得這是一種「乞討」,不光彩。「很多人對街頭藝人還是有偏見,但我自己覺得好,每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不一樣。」

在吳忠文的堅持下,身邊的人慢慢開始理解他。但吳忠文坦言,在街頭畫畫得到的打賞並不多,收入也不穩定,與往日相比可謂是一落千丈。

其實,在城市化進程中,與街頭小販相似,不斷壯大的街頭藝人群體與日益規範的城市管理間,也存在「碰撞」。

一開始,駱宏俊在華強北拉二胡,很多時候,街頭藝人和城管之間開展拉鋸戰。後來,街頭藝人和城管之間達成了某種「默契」,「基本是他們來,我就走,他們走,我就去表演」。老駱直言,以前應對城管的經歷,如今還留下了一些「條件反射」,「看到穿制服的走過來,馬上就會肉繃緊,心怦怦直跳。」

對於這一經歷,李世璉也深有感觸。他說,只要城管一來,他就得收拾東西,「有時正在給人畫畫,他們一來我就得收拾東西,有些顧客可憐我,說可以等會再接著畫,有些顧客沒那麼多時間等,我就白畫了。」 李世璉說,很多城管也明白老年街頭藝人的不容易,相對來說對他已較為寬容。

「轉正之後」

給老年人授課,做網路直播

為了可以在街頭繼續表演,老駱等藝人從2010年就開始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演出證。彼時,老駱寫了一封《市民廣場街頭文化展演活動申請》的材料,相繼遞交給蓮花街道辦及深圳文體局,有關部門表示沒有許可權辦理演出證。經過一番溝通,雙方達成共識,雖然街頭表演暫時不能合法化,但城管也不過多干預街頭藝人的表演。

直至2015年,老駱終於領到期盼已久的街頭藝人表演證。「領證之後,我們在這裡表演沒有其他人來干擾,大家也不用搶位,場地變得有秩序。」

「再艱苦的日子我都堅持下來了,我的心是屬於二胡的。」老駱表示,一開始做街頭藝人是生活所迫,但後來已經喜歡上街頭藝術。作為一個二胡演奏者,他想讓優秀民族文化在街頭得以傳播,讓更多年輕人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這些年,憑著在街頭拉琴,老駱供一雙兒女讀完大學。如今,他在深圳街頭藝人圈裡小有名氣,不少市民還跟他拜師學藝。近年,他創建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同時在老年大學開班授課,專註於推廣二胡民樂。此外,還在視頻平台上做網路直播。

而對於吳忠文來說,如今,他養家糊口的主要收入來源,絕大部分還是來自客戶的私人定製訂單,包括雕塑、設計、畫畫等。平日,也有朋友推薦他去企業、商城等地現場寫書法、畫國畫。

「藝術來源於生活,搞創作更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切合實際的人生經驗和沉澱。」在吳忠文看來,街頭最能貼近不同階層的社會大眾,是激發藝術靈感的地方,有助於提升藝術創作質量。擺攤閑著時,他會對著廣場上的遊人等畫素描速寫來鍛煉自己。

對於未來,吳忠文說他還會繼續在市民中心廣場為市民展演,繼續現在的生活方式。「藝術是我的一生所愛,現在的生活挺好的,我也已經把家安在深圳了。」對於這座城市的未來,他很是期待。

不過,能安享晚年的街頭藝人始終是少之又少。李世璉說,常年日夜顛倒、風餐露宿的生活,給他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而去年畫畫回家路上的一場車禍,撞傷了他的肩膀,更讓他身體每況愈下,他已近一年沒有上街畫畫。

老駱也坦言,深圳目前的街頭藝人越來越少,能靠街頭賣藝維持基本生活的人終歸很少,那些技藝一般,又沒有持證的老年藝人處境相對差些,收入不高,生活也沒有保障。

【策劃統籌】湯凱鋒 郁石 曹嬡嬡

【記者】歐楚欣 曹嬡嬡 實習生鍾璐瑤 發自深圳

【圖片/視頻】張迪 實習生季思岑 張焱焱

【校對】曹柏英

【作者】 歐楚欣;張迪;曹媛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深度~南方探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鄭爽自爆靠看劇本胖了十斤,還稱嚮往的生活是老年人的生活!
瑜伽適合老年從練習嗎?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