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開端!北京已有30家醫院電子病歷共享

好開端!北京已有30家醫院電子病歷共享

電子病歷共享是完善健康管理的好開端

【光明時評】

近日,從北京市衛計委傳來消息,在北京地區已有30家醫院試點電子病歷共享調閱,只要在這30家醫院中的任意一家醫院就診,在其他29家醫院就診的相關信息,包括曾經罹患的疾病,相關檢查和治療情況,都能迅速調取,無須患者再深陷煩冗的病歷資料之中耗費精力。

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當下,北京的醫療機構能將相關技術很好地與醫療信息相整合,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嘗試。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用藥如用兵的醫院而言,能否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相關信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我們國家,缺乏家庭醫生這樣一個患者健康檔案的歸納環節,一個患者除非終身在一家醫院就診,否則,其身體的健康信息就非常碎片化地存在於他曾經涉足的各家醫院。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自述成為醫生獲得相關信息的重要來源。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可能因為自己對疾病的理解有誤,一些就診資料未能有效保管,或者是出於一些非醫療目的,杜撰、隱瞞一些疾病,導致醫生做出不恰當判斷和不適宜的醫療方案。

這樣的現象,對患者的危害顯而易見,一些本來在甲醫院診斷的疾病,乙醫院可能又一步不落地重複檢查,耗費患者的金錢和精力不說,還可能延誤治療時機。現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推廣的健康信息卡,將一個人的主要疾病和血型信息記錄在一張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卡片上,就是為了在緊急時刻搶救生命做準備。如果體系完善,電子共享病歷顯然可以發揮比健康信息卡更加全面的作用。

不但如此,電子共享病歷的推廣,還有助於健全醫療管理體系,避免一些患者偽造疾病,為他人開藥或者倒賣藥品。電子病歷顯然有助於約束虛假就醫行為的發生。

再者,電子共享病歷的推廣,也有助於醫患事後維權。因為病歷是醫療行為重要的記錄載體,是判斷一個醫療行為是否準確的重要依據。在現實的醫療維權中,很多醫患爭執,都要依靠病歷來充當評判依據。相對而言,我們國家對住院病歷的管理比較嚴格,但對於更加常見的門診治療行為,相關的病歷卻往往交由患者管理,遺失、損毀乃至造假的現象非常普遍,電子共享病歷的存在,相當於建立了病歷資料庫,對於保證病歷的客觀公正大有裨益。

雖然北京當前實施的電子共享病歷還僅限於30家三級醫院,保存時間也僅3個月,但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經過試點的打磨後,全面鋪開指日可待。屆時,每個患者都相當於建立了自己完善的健康醫療檔案,也有了可以方便查詢的醫療過程。希望相關措施能夠持續深入推進,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健康管理。

(作者:鄭山海,系醫務工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知名海淘網站購進口奶粉 塑封口內卻驚現大蟲子
威廉王子抵達約旦開啟中東之旅 心裡惦記另一件事情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