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企區域公司太大太小都有問題!50億的要合併?200億的又要拆分?

房企區域公司太大太小都有問題!50億的要合併?200億的又要拆分?

7月24日,龍湖集團下發組織與人事變動公告稱,因業務發展需要,龍湖集團上海公司與蘇州公司正式合併為龍湖集團滬蘇公司,原龍湖蘇州公司正式更名為滬蘇公司蘇州事業部。

此前,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在發布未來五年的目標和路徑時,曾提出新房開發銷售業務將推行「5、3、2、1、5」戰略,最後一個「5」代表的就是消除或合併三年以上銷售額仍在50億元以下的地區公司。

龍湖不是第一家這麼乾的房企。這讓不少地產人憂心忡忡。中小房企容易被大房企吞掉,大房企的「小區域公司」也有被吞掉的風險,還有哪裡是安全的?

規模小的區域要被合併,但現實中有些規模過大的區域公司同樣因為存在問題,而被變相分拆,區域規模到底多大合適?區域規模的極限在哪裡?

01

區域公司規模過小的話

組織效能可能很低

不利於深耕和留住人才

前些年,明源君與業內人士談起某百強房企。對方說,這公司最近還改名了,升級為集團公司了,但他們就在一個城市,老闆開個車溜一圈就能把每個項目看一遍……標榜集團是自我膨脹還是要拓展其他業務。

明源君當時不置可否,畢竟很多規模遠不如該房企的很多公司也自稱集團。據了解,該房企的產品口碑還不錯。由於管理半徑小,該公司執行總裁告訴明源君,其可以很方便地出現在各個項目上帶人突襲檢查。

一個管理半徑小的集團尚且如此,對很多房企的區域公司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大的區域公司可能有幾十個項目,小的可能只有兩三個,甚至就一個項目的都有。

對於只有幾個項目的區域公司來說,管理半徑普遍極小,小到騎個單車,小半天的時間就能夠把所有的項目視察一遍。

那龍湖為什麼還要消滅50億以下的地區公司呢?要知道,50億的銷售規模,當下可以排進200強的陣營。

對此,龍湖某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調整是龍湖契合區域發展的實際需求,依託長三角城市群,整合資源,大半徑的管理更有利於提升組織效能。

明源君注意到,龍湖在2013年進駐蘇州,因發展需求從蘇南公司獨立出來。目前,龍湖在蘇州已有5幅儲備地塊。

龍湖集團2017年的年報顯示,去年長三角區域合同銷售額為496億元,其中,龍湖杭州合同銷售額達231.76億元,而同在長三角區域的龍湖蘇州公司銷售額為27.58億元、上海公司銷售額27.33億元…

效益不佳的區域成為整合目標是理所應當。

經典管理理論中的「管理幅度」理論認為,一個管理者由於時間、精力、知識、能力和經驗的限制,其所能管理的下屬人數是有限的。隨著下屬人數的增加,可能存在的相互人際關係數將呈指數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難度也是如此,當下屬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範圍。而且越往高層,一個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屬越少。通常,基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超過15-20人,中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超過10人,高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超過7人。

年銷售額二十幾億和幾十上百億的地區公司一把手,彙報的對象都是同一個人。必然會帶來大量的消耗,降低效率,還不如將小的地區公司合併更省事。

事實上,在當前的形勢下,原來規模沒做起來的區域公司,現在也很難做起來了。原因很簡單,之前市場這麼好,在風口上你都沒飛起來,現在風停了,你還能飛起來嗎?除了集團支持力度上的因素外,也說明原本的運營效率等都較低。

某標杆房企一地區公司人力總告訴明源君,因為沒發展起來,吸引不來優秀的人才,連之前還算不錯的人都走了,因為你沒有晉陞的機會,業績上不去加薪也難。集團一看你扶不起來,支持力度自然減弱,特別現在融資渠道收緊,成本上升,公司會將有限的資金用於支持產出最高的地區公司,最終的結果就是之前差的變得越來越差。

此外,對於全國性的公司來說,基本上每個進入的地區都要深耕。地區公司的規模太小,而且遲遲上不去,會讓人懷疑你是否有深耕的意願和能力。這樣,你在與競品在佔領客戶心智的競爭種不容易佔有優勢。

一些房企地方公司是項目制,項目進入使用期,團隊就地解散,既然員工不是長期供職於你這家公司,就容易有「臨走撈一把」的僥倖心理,滋生很多腐敗問題。

龍湖消滅業績不佳的地區公司就與其戰略緊密相關。

邵明曉曾提出,要在集團和城市之間形成「戰略共謀」,即城市和集團共同謀劃未來幾年城市公司的發展戰略,明確強化本能力的基礎上差異化戰略,讓每個地區成為「本地化的全國性公司」。

02

如果區域公司規模過大

拆分可使競爭更加充分

規模太小有問題,那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似乎也不是這樣子的。規模過大,特別是在短時間內膨脹到超大的規模,同樣導致大量的問題。

先講一個真實的事情:

前幾年,某機構舉辦一年一度的地產總裁峰會,要求必須是房企集團總裁或董事長才能報名參加。結果某房企一個區域公司的總經理也報名了,工作人員很抱歉地告訴他,你不符合要求。對方非常不高興,怒氣沖沖地說:雖然我是個區域公司總經理,但是我們整個區域的銷售規模比很多中小房企整個公司的都大,我們一個城市總管的項目都比很多小房企總裁管的項目多,為什麼我就沒有資格參加了呢?!

最後,工作人員是這麼說的:集團的董事長/總裁,哪怕其所在的房企規模再小,那他也是能夠說了就算的……當然,後面那句「作為區域公司的總經理,不管你管轄的區域多大,你也無法拍板就絕對算數」沒有說出來…

可以想見,那位被婉拒的區域公司總經理當時肯定氣死了。

不過,幾年之後,現如今很多公司的區域公司總經理,權力已大為提升。明源君接觸過的一些推行跟投的房企,區域層面已經同時集事權、人權、財權於一身。雖然還要受到集團大框架、大原則的約束,但權力已大大增強。

前不久,某房企傳出要進行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調整完成之後,總的區域公司數量接近翻倍。這意味著,現有區域公司基本上要一分為二。更誇張的是,明源君得知,有些區域公司會被「五馬分屍」(即一個裂變成五個),具體做法就是將該區域下屬的城市公司直接升級為區域公司。裂變後,新增的區域公司之間屬於平行關係,相對獨立,互不負責,均直接向總部彙報。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企業填報

為啥這麼干?明源君上面提到過,區域公司總的權力太大!

得益於過去幾年的大好行情,很多房企業績連年翻番。隨著公司從區域房企走向全國,不少從零做起的區域公司,短短几年已成為一個龐然大物。比如某房企的一區域公司,一年的銷售業績能夠排進百強。雖然規模已經如此之大,但該區域總還保持以前的習慣,幾乎事必躬親,每天一大早就有一大堆的人在他辦公室門口排著隊,拿著文件,等他簽字,或者對某個事項做決策。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當一個區域從0成長到百億級規模之後,區域總的管理方法依然停留在十億級別的狀態上,必然容易陷入各種事務性工作中而失焦,因為你分配給每件事的時間十分有限。

美國經濟學家尼斯克南認為,機構規模越大,官僚們的權力越大,因此官僚機構的目標是機構規模的最大化。

隨著其規模膨脹,其勢力也越發壯大,一把手管理事無巨細,還可能使得區域的經營變得密不透風。該地區公司最近兩年發生了不少質量問題被大規模維權。

這時候,裂變就在所難免——慣常的做法是將城市公司升格為區域公司,同時空降一把手過去。一來可以平衡和牽制原有區域總的勢力,二者還可以製造內部競爭。

03

區域公司拆分和合併

都是為了便於管理

扶強除弱是基本原則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不確定的市場和政策中,沒有一種戰略能夠應對所有變化。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實地區公司的整合與裂變,不過是根據外部和企業自身的情況做出的調整,目的都是為了方便管理,不至於失控。地區公司規模過大還是過小,並沒有絕對值只有相對值。對一個千億房企來說,一二十億的區域公司規模顯然過小;而三百億左右的規模很可能就過大了。

行業處於上升期時,可以加速區域裂變。過去幾年,得益於大好行情,一大批公司的業績水漲船高。有一些此前聽都沒聽說過的公司,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到了整個行業的前列。這些公司普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先人後事。

基於跨越式發展的需要,上述房企先把組織拉起來,將對應的人招到位。新設立的區域公司剛開始規模也不大,比如某房企,對於新設立的區域公司,人員配備大概在10個人左右,集團給幾百萬的費用,一年之內要拿到合適的地(拿地的費用由集團支付),否則整個團隊就地解散。

在過去幾年那樣火爆的市場行情下搞拓展,就像在肥沃的土地上種莊稼,隨便丟一顆種子都能發芽、開發、結果。自然的,大量被拉起來的區域一級的組織都迅速成長起來了!

即便只有極個別區域真的不行,就地解散,不過是損失了幾百萬,對房企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甚至都不會造成不良的輿論影響。

因為在一個區域成熟起來之前,其只屬於籌備的區域,並不掛牌。若非房企主動對外宣傳,一般人都不知道。

這個時候,除了布局從未涉及的區域,將原有的區域進一步裂變也是方式之一。即便在特定的區域和城市,隨著區域公司數量的增多,對該地區的研究也就越透,能夠覆蓋的地方相對來說也更多。

某百強房企老總就對明源君表示,目前公司集團層面的團隊已經很強了,但是中層和基層卻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帥才並不好找,你不能強行讓只能管十億級別的人,去駕馭百億級別的區域,那會出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增加區域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由於行情不錯,新增區域公司基本都能存活且幹得不錯。每個區域貢獻50億的業績,20個區域就能幫助公司實現千億目標。

另外,就是像明源君上面提到的,當一個區域公司短時期內膨脹得過快,區域公司一把手權勢滔天的時候,出於平衡的考慮,需要對原有的區域進一步拆解,強行將區域規模進行縮小或者至少控制其膨脹的速度。

市場不確定性增強時(比如現在),對很多房企來說,更為保險的做法是像龍湖一樣,減緩區域公司的擴張速度。畢竟,大部分公司還處於向生存規模(千億),或者競爭規模(三千億)衝刺的階段,要控制風險。

市場大好之時,扔幾百上千萬出去,布局全新的區域,根本不是什麼事,何況成功的概率還很大。現如今,融資成本急劇升高。很多之前從未喊過「高周轉」的房企,在高周轉成為過街老鼠的當下,都公開要求更快一些。因為太缺錢了!之前沒做大的區域都應該消滅掉,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做好幾個特定的區域。更別說還要去從未涉足的地方設立全新的區域公司了。

這個時候,即便還奮勇向前的小部分房企,也會注意自身的擴張速度,更傾向於做大現有的區域。

比如,某50強房企的管理層就表示,目前公司還處於爬坡階段。隨著企業區域布局和規模擴大,管理半徑也會變大,企業總部已過於臃腫,集團決定將原來的「集團-區域-項目」管控調整為「集團-事業部-城市公司」三級管控。調整之後,集團負責做標準化、績效、戰略等的管理,對區域事業部充分授權。縱然該房企十分渴望彎道超車,但也充分考慮到了擴張的風險,今年發展速度會適度放緩。

還有些公司無論行情如何,都堅守自己的邏輯。比如堅持城市深耕的美的,在布局上就會適度控制區域和城市布局的數量。

明源君認為,總的原則是扶強除弱,比如消滅規模小的區域公司。至於分拆規模過大的區域公司,則是要讓馬奔跑,但不能讓他成為脫韁的野馬。

合併是最直接的除弱了。有些公司則採取降低的方式,每年對區域公司排名,排名靠後的區域會降級為城市公司,不但在一定時間內不能拿地,地太多的還要割讓給其他區域。如果第二年還不給力,則會被直接拿掉。

部分公司甚至允許區域之間可以打破區域限制,跨區域、跨城市拿地。誰拿到地誰開發,誰有資源誰上,十分殘酷。當然,這種方式有利有弊,利是在房企內部形成了非常濃厚的競爭氛圍,弊是折騰和內耗比較大。這一方式適合在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執行,當提前練兵。市場沒那麼好的時候還這麼折騰,容易把自己折騰得半死不活。(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執行主編 艾振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源地產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排名飈升114位!碧桂園成為世界500強後這1年,在想什麼做什麼?
規模衝刺白刃戰正酣,房企如何鑄就「利潤優勢」

TAG:明源地產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