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DOTA2大賽前夕,5名高分職業選手組團挑戰了一波AI對手

DOTA2大賽前夕,5名高分職業選手組團挑戰了一波AI對手




人類一敗塗地電競版。




去年夏天,人工智慧公司OpenAI帶著他們的1V1機器人亮相TI7國際邀請賽,並且作為賽事嘉賓與名將Dendi在表演賽中進行了影魔鏡像對局。


 


對局的結果許多人都知道了:在場內外萬千觀眾的見證下,AI直落兩局將Dendi擊敗。細節幾乎完美,過程堪稱碾壓,以至於Dendi在第二局結束後只能一臉苦笑著面對鏡頭求饒:「請放過我吧…」然後婉拒了本將進行的第三場比賽。


 


或許感覺勝利來得過於輕鬆。OpenAI「踢館」成功後,研發團隊在保持著自信而神秘的微笑四處炫耀之餘,還對場驚愕的觀眾們撂下狠話——今天我們打一個,來年我們打五個!一年之後的TI8,他們表示會研發出更強力的AI組成戰隊,到時會爭取與世界冠軍隊伍來一場正兒八經的5V5對決。




擊敗DOTA2職業選手的機器人,就裝在這塊小小的U盤裡




雖然相對於規模浩大的國際邀請賽而言,這場表演賽只能算是一個小插曲。但由於「人機大戰」這個時代色彩濃厚的話題,相關的討論依然還是在網路上迅速發酵升溫,成為一時熱點。


 

DOTA2會不會成為繼國際象棋、圍棋之後下一個淪陷的陣地?單人競技屢遭敗績,人工只能在以MOBA為代表的團隊競技領域,又能夠達到多高的造詣?


 


伴隨著種種疑問與遐想,OpenAI研發團隊進入了低調而沉默的研髮狀態,除了保持在自家博客上更新一些訓練細節以外,他們幾乎很少在公眾視野中露面。直到今年6月25日,OpenAI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小段視頻,聲稱所開發的5V5機器人已經成功擊敗4000分左右的玩家,並且得到了比爾·蓋茨的轉發與盛讚。






人們這才開始意識到:OpenAI並沒有閑著,一年過去,他們真的來兌現諾言了。


 


2018年8月6日,OpenAI 官方團隊舉辦了一場名為OpenAI Five Benchmark的DOTA2表演賽,具體規則如下:


 





  1. 提供五隻無敵的信使,但是不能用來偵查或者吸收傷害。



  2. 禁用聖劍、魔瓶、壓制之刃、遠行鞋、知識之書、凝魂之露



  3. 禁止召喚物、幻象。不能用掃描功能。



  4. 可以打肉山、做視野、隱身。



  5. 只能選擇以下18名英雄:斧王、冰女、死亡先知、小牛、飛機、巫妖、lion、NEC、女王、剃刀、隱刺、影魔、小魚人、火槍、斯文、潮汐、毒龍、巫醫。


 


為了對AI機器人進行直觀的實力評估,官方邀請了四位專業解說以及一位現役選手MoonMeander組成人類明星隊與之進行了3場5V5對戰。




大概

就是這五位仁兄




雖說從陣容的紙面實力上來看,人類明星隊距離世界頂尖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人均7000分的水平放在普通路人里,也算是數量稀有的精英玩家了。而為了彰顯高手的自信,收到邀請後,隊中唯一的現役選手MoonMeander更是直接在Twitter上放話:





「從來就沒輸過機器人,這次也不例外。」






但事實證明,OpenAI這一年來的「學習」與「訓練」並不是吃素的。


 


在當天進行的四場比賽中,第一場由OpenAI對陣現場觀眾。結果毫無懸念:5分鐘拿下中路一塔,6分鐘中路二塔,9分鐘上高地,10分鐘破一路,12分鐘兩路,13分鐘直接GG。AI暴風驟雨般的進攻節奏與犀利的技能銜接打得上來湊熱鬧的觀眾基本沒有還手餘地。


 


隨後人類明星隊披掛上陣,本想著能夠找回場子,不過結果嘛,大家可以通過這些動圖感受一下。




比賽開始前,他們是這樣的:






在遊戲中,他們的狀態是這樣的:




被AI各種超遠距離狙殺




好不容易找到機會試圖翻盤時,他們對手的反應是這樣的:



多次跳刀入場瞬間吃羊




於是連續兩場遭遇不同程度的碾壓後,他們的狀態變成了這樣:






最後或許是面子上實在過不去了,官方臨時決定修改規則——最後一局由觀眾給AI選擇英雄。於是經過一波瞎比操作過後,AI拿到了一套四近戰的短手脆皮陣容,根據它自身計算評估,給出的勝率僅僅只有可憐的2.9%。






但即便如此,人工智慧在最後一局所展現出的決策能力依然令人汗顏。


 


比如在確認陣容劣勢後,他們開局便選擇劣勢路四人抱團推進,並且依靠人數優勢果斷越塔。又比如發現正面剛不過的時候,AI立馬選擇棄塔邊路分帶,哪怕到遊戲最後被抓出了近50個人頭,也死活不接正麵糰。




 「人工智障」之死了都要拆




雖然最終人類一方憑藉著優勢陣容在35分鐘左右結束了比賽,也將總比分鎖定在二比一。但在場圍觀的眾多玩家畢竟不瞎:拋開最後的挽尊之戰不談,這一輪人機大戰的結果可以說是人類一方完敗。


 


那麼問題來了:從6月擊敗4000分到8月碾壓7000分,OpenAI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訓練。但眾所周知,如今頂尖職業選手的天梯分普遍在9000分上下,而反觀他們一年前定下的目標TI8,在本月15日就會正式拉開帷幕。如果按照此前的學習速率來計算,留給OpenAI的「學習」時間似乎不多了。在這種情況下,OpenAI是否能夠兌現一年前的承諾:戰勝一直頂尖的DOTA2職業戰隊呢?






長按下圖,獲取

游研社APP






發送

紅色

關鍵詞獲取近期精彩內容




EVA

暫別EVA的6年里,總導演庵野秀明在忙什麼?




專八

 | 

看不懂「專八旅人」?您可能是「神字幕」的受害者




差評

 | 

Steam上「差評如潮」的7個遊戲,都是些什麼神仙?




灌籃 

|

《灌籃高手》最強陣容里,有一個位置的人選是公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研究社 的精彩文章:

網易做了個「受苦」網遊,處處都是反主流設計
83歲老爺子玩過的遊戲可能比你多,還比你更「現充」

TAG:遊戲研究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