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是科學 食療莫亂用

養生是科學 食療莫亂用

GIF

15

養生是科學 食療莫亂用

文/錢偉

「智者之養生,須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句話出自《靈樞·本神》。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身體不再像年輕時那般健壯,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不適或疾病,因而更加關注養生的知識。自古以來,食療相比葯療更受人們的推崇。山藥、枸杞、紅棗、蜂王漿、燕窩、粗雜糧等成為多數人公認的營養健康價值比較高的食物,成為養生一族食譜中經常出現的物品。然而,這些養生食物雖好,卻並非適合所有人,如果本該忌食的人食用,非但對健康起不到促進作用,還可能會傷害身體。

1

山藥:濕熱寒邪、便秘者不宜吃

山藥的栽培和食用在中國至少有2 000年的歷史。是「薯類」中的上等食材,最初被稱為「薯蕷」。唐代詩聖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許多古典醫籍都對山藥作了很高的評價。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不燥不膩,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等功效,大多數人可食用。山藥屬於補益食品,又有收斂作用,但有濕熱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等不宜食用。山藥中含有豐富的澱粉,患有胸腹脹滿、大便乾燥、便秘者最好少吃,待這些癥狀緩解後再食用。

雖說山藥含有的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山藥屬根莖類食物,澱粉量較高,如果食用過多反而不會降低血糖,而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不可一次吃過量的山藥。如果某些患者偏愛吃山藥,那麼應適當減少主食的量,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2

枸杞:濕熱、痰濕中阻者不宜吃

枸杞有養陰補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詩人陸遊老年時兩眼昏花,就常吃枸杞,還留下「雪霽茆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的詩句。有些人家裡常備枸杞,用來泡水、煮粥,甚至每天都干嚼幾顆。枸杞的最佳吃法是生吃,就是將枸杞用流水沖洗乾淨後放在嘴裡干嚼,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得更加充分。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枸杞。枸杞滋補的同時有溫熱身體的效果,所以體內有濕熱及痰濕中阻的人,表現為高血壓、性情急躁愛發脾氣、平日里大量吃肉而滿面紅光的人,以及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都最好別吃,否則不但達不到養生效果,還可能加重病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在炎熱的夏季不宜吃枸杞,否則會出現食慾下降、胃脘滿悶或吐酸水等現象。

另外,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服用。用枸杞保健需要長期少量吃,不可一次大量食用,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較合適,治療用可增加到30克。

3

蓮藕:產婦不宜過早食用

中醫認為藕性寒、味甘。生食蓮藕能清熱、除煩、潤肺,特別適合因血熱而長痘的患者。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變溫,能養胃滋陰、健脾益氣養血,適合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肌膚乾燥、面色無華的人。一般人群均可吃藕,尤其對於肝病、便秘、糖尿病等有虛弱之症的人十分有益,對於瘀血、吐血、尿血、便血的人以及產婦極為適合。以藕為主的單驗方在臨床上應用較廣,有很好的效驗。比如鮮藕汁,每日早晚各服半杯,治肺結核出血、產後出血、鼻流血。另外,生藕搗絞取汁,加蜂蜜適量,攪勻,分次服,治熱病煩渴不止;藕汁、梨汁各半杯,和勻服用,治上焦痰熱、口乾咳嗽。

由於藕性偏涼,因此產婦不宜過早食用,一般產後1~2周後再吃藕可以逐瘀。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生吃蓮藕容易傷脾胃,因此更適宜熟食。

4

紅棗:4類人群不宜吃

紅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但對以下幾類人來說,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甚至還會幫倒忙。

1.痰濕偏盛者:這樣的人常表現為舌苔厚膩、口甜或口中發膩、食欲不振,平時常感覺胃部脹滿,嚴重者會伴有頭暈、噁心、嘔吐、眼瞼及面部浮腫等癥狀。紅棗氣味甘、辛、熱,性偏濕熱,容易生痰生濕。痰濕壅盛的人多食紅棗以後,原先的癥狀容易加重,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這種體質的人更適合吃薏仁、紅小豆、山藥、絲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2.容易上火的人:這類人體質偏熱,經常出現便秘、口臭、咽喉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而紅棗性味甘溫,偏於溫補,若大量食用,猶如火上澆油。

3.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入侵人體的風寒或者風熱之邪正盛,若此時食用紅棗,其黏膩的性質常常會導致邪氣滯留,造成「閉門留寇」的後果,使得體內的病邪難以驅除,不利於恢復。

4.糖尿病患者:紅棗含糖量較多,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家庭醫學 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六月天不能錯過這蔬菜,既是菜也是葯,食療總比吃藥好!
經常失眠的人,營養師的食療「小灶」,堅持吃一吃,和失眠說拜拜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