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電動汽車,做好準備了么?
隨著北上廣深等各大城市限牌限行、車企雙積分政策實施、購置稅優惠新政、電動汽車國家資金補助等等這些利好,電動汽車在近幾年蓬勃發展。
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就是比亞迪這個傳統車企全面介入電動汽車,因為它雖然不是做汽車最好的,卻是汽車行業裡面做電池最好的。電動汽車首當其衝的就是將燃油發動機變成電機,將油箱變為電池。得電池者得電動汽車天下,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彼時各大傳統車企都在其原燃油車或者加裝個電機、電池,或者後來直接把原有發動機和油箱去掉了,再後來才是針對電動汽車開發平台的全新車型。
在目前電池技術並不登峰造極,充電樁並不普及的情況下,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是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案。高熱效率的發動機、電機電池、能量回收、自動啟停,這樣的組合配備是現在最為折中也是最為現實的方案。可是豐田把自己玩死了,它在混動技術的專利壟斷,導致全球市場提前轉向電動汽車,催生了革新汽車行業的特斯拉電動智能汽車。
如同當年的iPhone橫空出世,人們原來手機可以這麼神奇的,它不僅僅是Nokia,不僅僅是Hello Moto。特斯拉Tesla如同汽車界的蘋果一樣,純電動驅動、全新開發鋁車身及智能車載控制系統震撼整個汽車工業。
我們對電池電量的焦慮從2.5G時代的智能手機開始,彼時手機工業給了我們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換電池。手上一個手機,包里幾塊電池,我們似乎現實上沒有遭遇電量焦慮,因為我們隨時任性可以關機-換電池-開機。
以iPhone為代表的新時代智能手機橫空面世,它帶來的改變不僅僅在於其取消了實體鍵盤按鍵,不能加裝存儲卡,它竟然還不能更換電池。智能手機,辣那麼大一個屏幕,這個電老虎不能換電池,說明書還明擺著介紹說不能用一整天,那還能好好玩嗎?
還好,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我們包里的一塊塊電池,加了個外殼,搖身一變,變成了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充電寶。但充電寶畢竟塊頭大,還要耷拉著一條線,不便利也不美觀。此時,我們用手機的習慣,已經增加了一項,那就是回到家就把手機插上電。現在更方便了,還有無線充電。
手機電池的容量在這幾年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激進的電池策略就是三星手機一爆再爆,最終破天荒地被民航飛機扔進了黑名單,那一款手機最終也宣布停產召回。在電動汽車領域,電池的安全性同樣讓人關注,從一開始的電動計程車自燃,再到最近的野馬新能源汽車自燃,越來越大容量的電池組一旦受到碰撞,其威脅性不可謂不小。
電池的輻射,電池的安全性勢必會伴隨電動汽車發展的全進程。畢竟大千世界,路況千差萬別,巴西那隻蝴蝶這一次可能沒有導致龍捲風,而是一次汽車電池爆炸燃燒。
電池封裝技術的可靠性,車身設計是否合理安全,電池控制系統是否足以應對各種實際使用狀況,這些都將是電動汽車需要考慮的問題。
電動汽車時代來臨,雖然也有蔚來汽車的換電功能,也有超級移動充電車,但是遠水不能救近火,跑大老遠去換電?等待30分鐘充電?這都不現實。在用電習慣上和我們要跟智能手機同步了,國家出台政策新建住宅必須標配或者預留充電樁條件,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充電樁就會成為車位的標配,在充電樁大量普及的情況下,停好車插上電將成為我們的用車習慣之一,我們再也不會有電量焦慮了。
燃油車時代,我們大約每400-500公里至少要去油站加一次油,在市區意味的排隊,在郊外又怕被坑。還要對比是中石化好還是中石油好,加92還是95還是98,還是加柴油。油站還問你要不要來個什麼油寶,凈化管路。我們這裡只接受現金,不能微信,不能支付寶,也不能賒賬。
燃油車時代,我們要保持定期去4S店排隊保養,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就是換機油。至少半年,甚至於有些品牌要求3個月;或者10000公里,有些品牌要求5000公里。在機油的選擇上還有各種各種5W20,還有什麼金啊銀啊之類的,搞得你眼花繚亂。好吧,還有油箱材質是樹脂的還是金屬之爭。
電動汽車時代,我們在只需要多多關注輪胎,剎車片、雨刮、空調濾芯之類的耗材。不是智能汽車的電動汽車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智能汽車,我們可以實時查看我們汽車的狀況,一些小異常,或許只需要廠家OTA空中推送一個小軟體包,點擊安裝更新完畢就可以了,不用跑大老遠去排隊,登記和檢測。
智能汽車時代,汽車的操作都將語音化。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通過智能語音來操作我們汽車的相關功能。那些非常普通的普通話被安吉星逼瘋的事情還會再發生,但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相信這樣的事情將會越來越少,或許以後你的車載語音會跟你一樣帶著濃重的口音。
智能汽車時代,汽車相關控制都將虛擬化,通過中控屏來實現汽車的系統、娛樂等功能的操作。汽車的設計或許會問題大屏時代的來臨,變得單調。或許要屏誰的屏大,誰的屏高清,誰的屏沒有劉海了。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我們的方向盤或許也會越來越虛擬。
電動汽車時代,停車,熄火,插電。智能汽車時代,融合人車生活。
作者:TMC動力


※小鵬汽車設計團隊首秀 揭秘小鵬G3高顏值設計
※馬斯克行程:7月10日上海臨港,7月11-12日北京
TAG:第一電動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