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佛家經典名言50句

佛家經典名言50句

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

陸沅楓 

00:00/03:36

1、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金剛經》

南懷瑾: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裡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

3、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金剛經》

南懷瑾: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金剛經》

南懷瑾: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南懷瑾: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

6、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金剛經》

南懷瑾: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南懷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一切不是法呢!

8、無有定法,如來可說。——《金剛經》

南懷瑾:佛法在哪裡?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

9、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金剛經》

南懷瑾:如來所說法,你也不可抓住!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已經不是它了。

10、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南懷瑾: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

11、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剛經》

南懷瑾: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說得好聽是著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

12、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南懷瑾: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13、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剛經》

南懷瑾:佛告訴你,這個世界一個一個灰塵,一粒一粒灰塵,一個分子一個分子,組合攏來,構成了一個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爛了,分析了,本來就是空的,沒有世界的存在。

14、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金剛經》

南懷瑾: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金剛經》

南懷瑾:若心有住,可以訓練意識專一,比較能夠寧靜,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16、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金剛經》

南懷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進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

17、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

南懷瑾: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

18、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金剛經》

南懷瑾:無實,沒有個東西;無虛,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剛經的中心重點,這裡已經全部點出來了。

19、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金剛經》

南懷瑾:世間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哪一點法不是佛法……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凈的地方,髒的地方,處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

20、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

南懷瑾: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21、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剛經》

南懷瑾:什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觀念說空就空了。

22、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金剛經》

南懷瑾: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金剛經》

南懷瑾: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金剛經》

南懷瑾: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並沒有說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眾生的心還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螞蟻啊、小昆蟲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

南懷瑾: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

26、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金剛經》

南懷瑾:千萬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觀念來看佛。

27、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金剛經》

南懷瑾:經三藏十二部所說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於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個東西,如果抓住老師的教育法當成學問就錯了。

28、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金剛經》

南懷瑾: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旁門左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

29、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

南懷瑾:我們之所以覺得有煩惱、有人我、有眾生,是因人我分別而來;把我相、我見一空以後,平等性智出來,再看一切眾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證得空。

30、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金剛經》

南懷瑾:世界上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需要佛來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這個佛就不是佛了,而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因為這個佛已經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了。

31、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

南懷瑾:所講的是色、聲都不能見道,也就是整個金剛經上所講的不能著相。學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見得法身。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四大原則,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見得法身,所以說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都錯了。

32、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金剛經》

南懷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無我的時候,達到了無我的境界,自然達到了無生法忍的境界。(無生法忍:佛自己說,過去修忍辱波羅密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沒有動過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沒有覺得痛苦……這是定,這是無生法忍,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3、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經》

南懷瑾:譬如電燈、電風扇,把開關一打開,這個電來了,但是看不見電,只感覺到光,感覺有風,電來了沒有?來過了,好像沒有來,它又消散了。電去了沒有?去了,好像沒有去,再發動它又來了,它是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4、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剛經》

南懷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沒有弄清楚,情緒化跑來學佛參禪,全體是迷信!所以把知見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後,由這樣去理解它,這才是理性的。學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5、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金剛經》

南懷瑾:不要著相,儘管在說佛法,始終沒有一點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靜;儘管在講金剛經,沒有一點金剛鑽的味道,如如不動。什麼是如如不動呢?不生法相,善護念,無所住。

36、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南懷瑾: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都像作夢一樣,是幻影。

3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壇經》

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鏡比喻清凈心。本來清凈,又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38、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六祖壇經》

解析:佛家主張,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眾生佛性本自具足。

39、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

解析:禪家的真諦便是——自性本清凈,只待明心見性。

40、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六祖壇經》

解析:其實說的是:不著相,不動心。

41、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六祖壇經》

解析:不修證,非佛法。

42、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六祖壇經》

解析:迷悟、凡聖,只在一念之間。

4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祖壇經》

解析:若見世間過,即說明自己動了心、著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44、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六祖壇經》

解析:無念是不住念,無相是不住相,無住是隨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5、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六祖壇經》

解析:念念流動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動。

46、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六祖壇經》

解析:禪定正義。

47、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壇經》

解析: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48、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

南懷瑾:色一個字,不單是代表五蘊,連外面宇宙萬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內。……這內外兩種色,都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現下雖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並不是色之外另有個空。

49、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心經》

南懷瑾:諸法的本來面目就是空相,諸法的實相亦是空相,諸法未曾離開空相,故云是諸法空相……一切法的實相是空,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50、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心經》

南懷瑾:世間法不空,與般若有掛礙,等於眼中有沙,認生死輪迴為實有;出世間法不空,與般若亦有掛礙,等於肉中有刺,認化城為寶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盤的顛倒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國畫風景 的精彩文章:

油畫名家游健油畫作品欣賞《國畫油畫》
西班牙風情油畫,載歌載舞的人們

TAG:書畫國畫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