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佛人要搞個人崇拜嗎?

學佛人要搞個人崇拜嗎?

最近中國佛教界發生一些大事,不得不讓很多學佛人重新審視自己【三皈依】的誓願,具體來說三皈依中的「歸依僧」的含義是否指完全的相信某一個僧人?是不是僧人說什麼你就要聽什麼?完全崇拜某個僧人把他當做眾僧的完全代表,當做佛教界的完全代表是對的嗎?

看《雜阿含經》中的這一段,世尊說了【若信人者,生五種過患】

經中詳細的解釋了五種過患分別是什麼。末學粗陋的解釋一下:

第一種:如果堅信的是一個「人」,此人有時候會觸犯戒律,被四眾拋棄(四眾是指: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如果你恭敬的是這個「人」,就會這麼想:「此人是我的師父,我所敬重的。眾僧厭棄,鄙棄他,我憑什麼還要去塔寺中呢?」於是你不入塔寺,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就不能聽聞經法;不聽聞經法,退失善法,不能久住在佛說的正法中,這就是信敬人所產生的第一過患。

第二種:如果你所信敬的是一個「人」,此人觸犯戒律的時候,若他說自己沒有犯罪,眾僧卻舉報他犯罪而不認罪。

(不見舉是指:比丘犯了罪卻說不犯,叫做不見,舉治這種不見的過失,叫做不見舉。僧團的「三舉」之一。)

你會這麼想:「此人是我的師父,我所敬重的。他說自己沒有犯罪,眾僧卻說他犯罪而不認罪,我憑什麼還要去塔寺中呢?」於是你不入塔寺,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就不能聽聞經法;不聽聞經法,退失善法,不能久住在佛說的正法中,這就是信敬人所產生的第二過患。

第三種:如果你信的人持衣缽,到別的地方去遊走遠行。如果你信敬的是這個「人」,會這麼想:「我所敬的人著衣持缽,到別的地方去了,我憑什麼還要去塔寺中呢?」於是他不入塔寺,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就不能聽聞經法;不聽聞經法,退失善法,不能久住在佛說的正法中,這就是信敬人所產生的第三過患。

第四種:如果你信的人舍戒還俗,如果你信敬的是這個「人」,會這麼想:「我所敬的人都舍戒還俗了,我憑什麼還要去塔寺中呢?」於是他不入塔寺,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就不能聽聞經法;不聽聞經法,退失善法,不能久住在佛說的正法中,這就是信敬人所產生的第四過患。

第五種:如果你信的人壽命終了,如果你信敬的是這個「人」,會這麼想:「我所敬的人既然壽命終了,我憑什麼還要去塔寺中呢?」於是他不入塔寺,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就不能聽聞經法;不聽聞經法,退失善法,不能久住在佛說的正法中,這就是信敬人所產生的第五過患。

世尊說完了五種過患之後,對比丘們說:你們應該這樣學,我當成就對於佛法僧的不壞凈,聖戒成就。

我們回想《大乘理趣六波若蜜多經》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所講的歸依僧,都是歸依「第一義僧」,這種僧是不可見的,並非讓你完全相信某一個有血有肉的僧人。《大寶積經》中也是這麼說的。可見無論是小乘所依的《雜阿含》還是大乘的經典,對這個問題是一樣的態度。

可見,學佛人不應該把信敬的對象歸於某個人,對某個人的個人崇拜反而會引發對於眾僧的不敬,導致無法聽經聞法、修學正法,修行中斷,學佛人應該成就對於佛法僧和佛戒的四不壞凈,即【於佛不壞凈,於法、僧不壞凈,聖戒成就】。

《雜阿含》相關經文如下:

http://www.qldzj.com/htmljw/0540-03.htm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信人者,生五種過患,彼人或時犯戒違律,為眾所棄。恭敬其人者,當作是念:『此是我師,我所敬重,眾僧棄薄,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過患。

「複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違律,眾僧為作不見舉。敬信彼人者,當作是念:『此是我師,我所敬重,而今眾僧作不見舉,我今何緣復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過患。

「複次,彼人若持衣缽,余方遊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著衣持缽,人間遊行,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眾僧;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過患。

「複次,彼所信敬人舍戒還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師,我所敬重,舍戒還俗,我今不應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眾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四過患。

「複次,彼所信敬人身壞命終。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師,我所敬重,今已命終,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五過患。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我當成就於佛不壞凈,於法、僧不壞凈,聖戒成就。』」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津thu 的精彩文章:

TAG:王津t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