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岳昌盛-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的實踐思考

岳昌盛-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的實踐思考

GIF

環保面前 沒有旁觀者

Tips:

在2018年8月4日舉辦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8年科學技術年會——環境工程技術創新與應用分會場」上,由來自中冶節能環境有限責任公司岳昌盛博士進行了題為「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的思考」的主題報告,對我國現行的場地調查領域的主要相關法規及標準進行了匯總,並結合實際科研和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對現階段場地調查過程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成果分享。以下為主要內容精粹:

關於場地調查領域的主要

相關法規及標準匯總

以下為我國污染場地修復行業適用的,目前正在生效的場地調查領域的主要相關法規及標準。

a)《關於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環發〔2012〕140號):

工業企業用地重新供地,應在土地出讓前或項目批准前要完成場地調查及評估;

b)《關於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發[2014]66號):

地方環保部門要推動搬遷工業企業原址的場地調查及評估,該過程費用列入搬遷成本;

c)《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2014.11.30):

構建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和修復全過程工作框架;

d)《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

e)《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

f)《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

g)《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2016.5.28:

深入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每10年開展1次。

明確管理要求。建立調查評估制度。自2017年起,對擬收回土地使用權的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用途擬變更為居住和公共設施的上述企業用地,由土地使用權人負責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調查評估結果向所在地環境保護、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備案。

h)《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保部部令 第42號)2016.12.31:

《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單獨作為第三章,共計六條,列在第四章《風險管控》和第五章 《治理與修復》前,作為前置章節。

i)《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環保部公告2017年72號文) 2017.12.14:

調查評估一般程序包括初步調查、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三階段。

j)《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2018):

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和管控值:

超過篩選值,要啟動調查和評估,判斷是否需要風險管控或修復;

超過管控值,要進行風險管控或修復;

污染物基本項目45種,其他項目40種。

現階段從事場地

調查過程中的思考

布點的問題

a)《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2014.11.30):

系統布點法(網格布點法),布點數量參考《場地環境評價導則》(DB11/T 656)。

b)《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環保部公告2017年72號文) 2017.12.14:

初步調查階段,地塊面積>5000平,採樣點≥6個;詳細調查階段,初步篩查污染的區域,每400平不少於1個,其它區域每1600平不少於1個,地下水每6400平不少於1個。

布點的科學性探討

土壤污染物的流動性和均勻性和大氣污染物、水體污染物差異明顯,不管是100×100平一個樣還是20×20平一個樣,如何完全代表整個區域的整體特徵?

布點密集性越高,代表性越好,但同時成本和工期就越高。如何做好這個平衡是保證不定科學性的核心內容。

費用和工期的問題

污染場地治理包括場地調查、風險評估、修復設計、修復實施和驗收等一系列工作。污染場地調查工作是其它工作的基礎,國外對場地調查非常重視,磨刀不誤砍柴工。

a)費用:

在國外,污染場地調查工作費用佔比可達總體費用的20%,污染場地調查工作工期也給予充分的考慮;而國內場地調查加風險評估的費用平均一般不超過工程投資預算總額的5%,有些甚至不到1%。

b)布點:

下一步的污染場地調查工作的布點數量需要加大,隨著相關標準要求的提高,基礎檢測項目達到了45項,因此對於場地修復實施單位來說,低價中標不可取。

c)工期:

場地調查的科學性越好,對後期編製方案和修復實施越有利;科學性要求有合理的工期,而國內對工期普遍較為苛刻,最低的有不到1個月的。

現階段,如何在有限經費和較短工期內開展調查和評估,且儘可能對後期修復設計和修復實施提供較好的支持,是目前擺在國內場地調查技術人員的難題。

岳昌盛,中冶建築研究總院環保事業部科技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節能環保、生態治理與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工作,工作以來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省市級科技創新課題等在內的十餘項科技研發項目。主編專著2部,起草3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獲得科技成果鑒定3項,獲得省部級、企業總公司級科技獎勵7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1項(發明16項,實用新型5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33篇(其中SCi/Ei收錄19篇)。現任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土壤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代表、中國建築學會固廢綜合利用委員會委員、《環境工程》期刊編委等職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境工程 的精彩文章:

TAG:環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