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穆素雅-明清官窯中的白瓷

靜穆素雅-明清官窯中的白瓷

「白瓷」以及影響其發色的主要因素

白瓷,是指呈白色調的單色釉瓷,明代稱其為「白磁」,清代多稱「填白」或「甜白」。我國傳統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彩瓷等,白瓷屬於其中一大分野,也是明清御廠中較為常見的單色釉品種。

明永樂 甜白釉僧帽壺

故宮博物院

與其它色釉瓷相比,白瓷製作較為簡單,因此在歷史上製作開始時期較早。製作理想的白瓷也並非易事:

首先,高質量的白瓷需要純凈的胎土與釉。即使其中含有其它微量雜質,也容易影響胎與釉的發色,降低成品質量。例如明代麻倉土提煉不如清代純凈,導致胎土略帶黃色調。清代胎土純凈,對錶面釉色幾乎沒有影響,於是釉面發色更為潔白。

清乾隆 仿定窯白釉天雞尊

故宮博物院

其次,入窯燒制時的火候控制也非常重要。通常使用氧化焰燒制,白釉呈牙白色;使用還原焰,白釉則呈青白色。因此,白瓷的主要色調可以分為牙白色(偏黃)與青白色(偏青)兩大類。

明代官窯白瓷

1、洪武白瓷

隨著城市的建設改造,在1995年8月,南京明皇宮遺址內玉帶河西側一口古井中發現不少明初白瓷殘片,造型主要有盞、杯、盤、爵、梅瓶等,製作風格在元與永樂之間,被學者斷為洪武製品。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判斷早在洪武時期,御廠白瓷已經大量製作,並廣泛用於祭祀、賞賜以及日常使用中。

明洪武白釉「賞賜」銘瓷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

由於明初御廠早期制瓷種類不多,色彩相對單一,因此白釉瓷大量製作屬於順理成章的事情。當時,景德鎮御廠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制瓷技術,使用研磨細膩的麻倉土與瓷石配製的二元配方胎土,並用磁鐵成功吸附、很大程度減少了胎土中的鐵含量,並成功將釉料中的鐵元素含量降低到最低點。

2、永樂白瓷

到了永樂時期,景德鎮御廠製作白瓷的技術更加嫻熟,胎土光滑細膩,釉水豐潤如脂、呈半透明狀,其製品被歷代推崇,甚至為它起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即「甜白」。永樂御廠的白瓷製作不僅在於釉水發色方面很有特色,在造型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從景德鎮御廠發掘出土情況看,永樂甜白製作量相當可觀,造型尤其豐富。

明永樂 白釉暗花纏枝蓮紋梅瓶

國家博物館

由於永樂朝處於特殊的歷史時期,與海外諸國積極廣泛的貿易往來促使朝廷不斷需要數目巨大、造型多樣、質量精美的各類瓷器來保障貿易順利進行。因此,景德鎮御廠在瓷器生產方面不遺餘力,促使御廠制瓷迅速繁盛起來。

永樂甜白釉並非完美無暇,由於當時的制瓷水平,使其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製作缺陷。例如:

首先,永樂甜白的釉面處理還不夠理想、成熟。特別是製作大器時,容易出現明顯的厚薄不均情況。

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

國家博物館

其次,由於釉面較厚,釉與胎土的膨脹係數沒有控制好,導致釉面出現大量開片情況,影響審美效果。

儘管如此,這些技術缺陷並沒有妨礙永樂甜白在明清白瓷中的主導地位,該時期製作的白瓷不僅數量多,而且造型豐富,不少製品空前絕後,堪稱明清時期的白瓷製作高峰。

3、宣德白瓷

宣德帝對海外貿易失去重視,導致該朝仿伊斯蘭器的白釉瓷數量、造型明顯減少,許多造型停止生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實用日常用品。

明宣德 白釉暗花纏枝蓮托八寶紋碗

國家博物館

宣德朝史料中有些白瓷擋案記載:

洪熙元年(1425)九月己酉條:「命行在工部(即北京工部)江西饒州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明實錄。宣宗實錄》)

宣德元年(1426),賜楊榮 :「......賜公端硯,御用筆墨及白磁酒器,茶鍾,瓶罐,香爐之類。」(《楊文敏公集》)

宣德三年(1428)七月,「己巳,(明)使臣昌盛,尹鳳,李相至,賚賜白素磁器十桌,白瓷青花大盤五個,小盤五個。」(《李朝實錄.世宗庄憲大王實錄》)

宣德四年(1429)十一月甲辰,「使臣金滿來,賚曰:『......茲譴內官金滿來敕諭王,特賜白磁器十五桌。"」(《李朝實錄。世宗庄憲大王實錄》)

明宣德 白釉盤

國家博物館

從以上史料看,宣德時期的白瓷主要用於祭器、以及賞賚器,其中几筵製品較多,也就是日常實用的杯、盤、碗之類。

由於緊隨永樂朝,所以宣德時期的白釉製品與永樂時期在工藝上差別不大,時常也出現釉面開片現象,但整體製作技術略有提高,釉面厚薄處理上優於前朝。

明嘉靖 白釉暗花梅瓶

首都博物館

4、宣德之後的明代官窯白瓷

宣德之後,御廠青花製作昌盛,並開發研製出鬥彩及其它各類色釉瓷,統治者在日常飲食器方面多採用青花或鬥彩等製品。白瓷製作主要為滿足祭祀用。特別是《大明會典》記載:「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圓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解。」說明後來白瓷被統治者指定為祭祀月壇專用製品。慢慢,白瓷的製作量與使用範疇變得更加有限。

明 仿定窯白釉「雲麓」款鋪首耳瓶

故宮博物院

清代官窯白瓷

1、康熙官窯白瓷

清初,隨著康熙帝慢慢穩定全國政權,御廠體制也開始逐漸恢復,並進入正軌。這時,白瓷的主要功能與以往沒有太大變化,仍然著重於祭祀、賞賚、日常使用幾方面。

隨著審美觀不斷提高,觀賞瓷越來越盛行,景德鎮御廠開始集中精力提高器物的實用與觀賞性,使得觀賞與使用緊密結合的新穎白瓷製品大量產生、製作。

清康熙 仿定窯白釉三犧尊

故宮博物院

2、雍正官窯白瓷

清代彩瓷製作工藝不斷發展,讓白瓷在官窯中越來越不平常。為體現本朝製作風格,御廠瓷設計者只能在造型上不斷創新,突出新意,以求注目。唐英等優秀督陶官的湧現,使得雍正單色釉發展再次突起,出現更多新造型。

清雍正 白釉三足盆

國家博物館

清宮檔記載:「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二日,海望奉上諭:將霽紅、霽青、黃色、白色高足靶碗毎様焼造些。厚的亦焼造些、以備賞蒙古王用。年希尭家人鄭天賜交景徳鎮御窯廠焼造辧理。」說明當時的賞賚等瓷依然需求。

嚴謹說,宮內造辦處琺琅作所用白瓷只是半成品,最終要燒製成為琺琅彩瓷,除非沒有來得及燒制遺留在內府倉庫中的。

雍正時期御廠製作白瓷的水平相當成熟,所以可以根據調節釉內成分燒制不同特點的白瓷,如仿明初甜白,仿宋代定窯等等,這些都可以證明清代御廠對傳統白瓷的推崇以及對製作技術的高度掌握與應用。

3、乾隆與其之後的官窯白瓷

雍正六年秋八月,怡親王宣聖命,唐英著內務府員外郎銜,駐景德鎮御窯廠,佐理陶務,充駐廠協理官。截至乾隆二十一年,景德鎮官窯製作主要由唐英主持,因此這段期間的白釉發展基本屬於同一階段,其白瓷製作變化主要是唐英在造型方面嘔心瀝血,推陳出新。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時期出現了白釉玲瓏瓷。

清乾隆 仿定窯白釉凸花西番蓮紋四系瓶

故宮博物院

乾隆之後,御廠制瓷再無新意。所以筆者也就不去多寫清代中後期的白瓷製作了。

明清官窯白瓷的裝飾

由於白瓷色澤相對單一,所以它的裝飾手法不太複雜。從現有明清官窯白瓷製品看,該類器物的主要裝飾方式可以分為貼金與描金、印刻花、以及鏤空等其它方式。

清乾隆 白釉爐

故宮博物院

1、貼金與描金

景德鎮珠山御廠出土了明初貼金白釉瓷,該裝飾手法在當時的青花、單色釉器物上也曾出現過。只是因為金箔不太牢固、容易脫落,所以類似的貼金箔製品數量有限。到了清初康熙時期,鍍金方式出現改進,御廠開始使用膠類與金粉調和,再用毛筆描繪的裝飾手法局部裝飾白瓷,於是出現描金白瓷。

2、刻、印花

清乾隆 白釉凸雕蓮瓣口瓶

故宮博物院

刻劃花的裝飾手法流行於北宋定窯、耀州窯,在明清白瓷中也被大量使用,大致分陰刻、陽刻兩大類。從明清官窯的白瓷製作看,刻印花裝飾手法是它們的主要裝飾方式,使用時期最長,製品最多。

3、鏤空

乾隆時期,白瓷出現了鏤空製品。這種題材相對有些新意,只是製作難度較大,需要現在器體表面繪畫圖案,再將局部鏤空,上白釉燒制,所以產品數量較少。

明清白瓷的主要用處

根據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明清白瓷的主要用處。

首先,在漢民族文化中,白色與死亡、喪事相聯繫,如「紅白喜事」。所以,白瓷是明清統治者指定的祭祖色釉瓷。例如明初宣宗時期的奉先殿太宗、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以及嘉靖之後的祭祀月壇白瓷祭器。因此,白瓷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莊重、肅穆。

其次,白色象徵純潔、神聖、和平。對於海外諸藩、使臣以及國內皇親功臣,白瓷經常被做為貿易、賞賚瓷使用。然後,由於白色明快、清潔,所以適合宮內日常飲食器、觀賞器。

清乾隆 白釉爵

故宮博物院

與其它單色釉瓷相比,明清御廠尤其重視白瓷製作。這不僅與宋代定窯白瓷大量製作應用、對後世造成的歷史影響外,還與漢族人重視祭祀天地、祖先有關。因此,明清統治者對待白瓷的情結相當複雜,既有對純潔、和平的嚮往之情,也蘊藏著對天地日月的敬畏之心,更飽含了對先祖的無比懷念與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關於宣德爐幾個疑點的理解
定窯古瓷胎釉、紋飾和款式特點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