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給親愛的姥姥:一粒麥子的生命

寫給親愛的姥姥:一粒麥子的生命

生活在鄉村的我,兒時對於暑假的記憶是那一望無際的金黃海洋。

每年夏天,麥子已經黃燦燦,燥熱的風一過,一道道麥浪席捲而來,煞是好看。站在田野里,麥香撲鼻,所有的人臉上都掛著喜悅的笑容。

這是收割的季節,也是農戶們最忙的時候,半年的辛勤努力,汗水付出,馬上就要收穫。

那時,全家出動,大人們都是左手一把麥子右手一把鐮刀,咔哧咔哧的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而我們小孩子也像模像樣的學著割麥,與哥哥姐姐們比賽著,更多的是在田地里撒歡玩耍,盡情的燃燒著我們的精力。

還記得,我好奇的問媽媽,麥子是怎麼長出來的,她說先把種子埋在土裡,吸收營養,幾天後破土而出,進行光合作用,然後經過一個冬天的冬眠,春天復甦,生長,開花,結果 ,之前埋在地下的一粒麥子就結出一個麥穗很多子粒。

當時的我只覺驚奇,並未曾多想。

直到去年年初,姥姥突然去世,讓我有了新的認識,也更加深刻的理解聖經中一粒麥子的寓意。

印象中的姥姥,聰慧和藹,外向大方,有大家風範,個頭不高,白白凈凈,留著一頭齊耳短髮,待人非常熱情,逢人總是笑臉相迎。

姥姥年輕時,長期和姥爺不在一個城市,看似弱不禁風的她支撐起了一個七口之家,好不容易熬到兒女成家、姥爺退休。

可就在姥爺退休返鄉那天,還沒來的及走到自己家門,就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姥爺倒是沒受多大的罪,留下了姥姥一人,繼續支撐著這個兒孫日益增多的大家庭。

直到有一天,我們還沉浸在過年的團聚之喜時,舅舅的一個電話,猶如晴天霹靂,一向堅強樂觀的媽媽突然淚如雨下,和爸爸立刻趕往姥姥家。

到達姥姥家的時候,她已經在樂園中了,神態安詳,面帶微笑,像是睡著了一樣。

舅舅說,前天晚上小姨剛剛看望過姥姥,走的時候,姥姥還送她到村頭上,只是今天早上起床洗漱好,上完廁所,準備出門參加早禱會,突然倒在了院中,卻再也沒有起來。

那天早上,天空突然飄起了雪花,為大地也為姥姥,鋪上了薄薄的一層白紗,哀傷卻也聖潔的白紗。

姥姥生前就對兒女們說,走後要用基督教儀式來為她送行,雖然舅舅們,二姨小姨都還不是基督徒,但依然照著她遺囑去行了。

那天,來了很多很多的人,好多人素未謀面,但都聽到了天國的福音,福音的種子撒了下去,希望落盡的都是好土裡,而非岩石砂礫之地。

姥姥是一名很虔誠的基督徒,媽媽也是。對於姥姥的突然去世,我非常不解,問媽媽,舅舅他們好多親人還不認識上帝,為什麼姥姥突然就走了,媽媽用聖經中一句話回答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當時的我恍然大悟,想到了兩千年前的耶穌,背負著人類的罪被釘於十字架犧牲生命,才完成了整個人類的救贖計劃,他的生命就是一粒麥子的生命。

姥姥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如同一粒麥子一樣,燃盡生命中的火熱,為周圍很多的人傳講福音,領人歸主。

待到歸回天家之時,依然用自己的葬禮做最後一次的福音傳揚,期望著親朋好友們都能走上這條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十字架上的愛是犧牲的愛,唯有先「舍」,才會「得」。捨得是一對矛盾體,如天地,如陰陽,如水火,捨得是一種生活哲學,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藝術。

人的一生,都在捨得中循環往複,古語有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和熊掌的選擇比較容易,但生活又怎會如此簡單。

走上這條十字架的道路,就是一條捨去老我,活出新我的道路,如同一粒麥子一樣,只有被掩埋,被用盡,就必結出許多子粒來,經歷生命的奇蹟。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與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家三姐妹 的精彩文章:

TAG:吳家三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