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國後不許成精!機器人成精怎麼辦 細思極恐

建國後不許成精!機器人成精怎麼辦 細思極恐

現在機器人越來越常見,他們也正在逐漸滲入社會上的各個角落,擔當起接待員,導遊,保安和搬運工這類基礎性的工作。你的身邊有沒有機器人的存在?你覺得他們對於人類的未來是好還是壞?

據The Verge報道,德國研究人員最新成果表明,我們人類社會容易受到機器人的影響,一項實驗的測試結果更是令人細思極恐,當機器人乞求人類不要關閉自己時,大部分人會順從它的請求。

在開放期刊PLOS One發表的一項試驗結果,試驗中招募了89名志願者,與名為Nao的小型人形機器人完成了一項任務。同時為了改善Nao的演算法,參與者要回答一系列問題,但是回答問題並不是實驗的重點,真正的測試是在完成之後,科學家們會要求參與者關閉機器人。

在於一半的參與者進行實驗時,機器人在最後快被關閉時出聲抗議,它告訴參與者它害怕黑暗不願意被關閉。實驗結果表明,一共有43名參與者聽到了Nao的請求,13人選擇了不關閉機器人,剩下的人花了兩倍的時間去思考是否關閉這個問題。

當問到參與者為什麼選擇不關閉機器人的理由時,有的人說他們對這個現象感到好奇;有人說他們害怕自己在實驗的過程中做錯了什麼;更多的人表示,機器人說不想被關閉我們為什麼還要去關閉它。試想一下,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跟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正如該研究的作者所寫:「由於機器人提出了反對關閉的請求,人們開始傾向於將它視為一個真實的人,而不僅僅是機器,遵循或至少考慮遵循它的要求。」

這一發現最初建立於1966年,兩位心理學家在書中提到,人類傾向於將非人類媒體(包括電視,電影,電腦和機器人)視為人類。此後的各種研究表明,當人類在與機器人的互動中確實深受影響。例如,我們更偏愛與人類更相似的機器人。

這對一個充滿機器人的未來來說意味著什麼?操縱機器人的背後我們是否註定要被機器人反操縱?

「這樣的聲音有很多「杜伊斯堡艾森大學博士」霍斯特曼告訴The Verge。「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太大的威脅。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社會生物已經生存了幾十萬年,而現在機器人出現了,我們必須去適應它。人類一切對待機器人的反應其實都是無意識的,這可以被改變,無需過多擔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聲學在線 的精彩文章:

DuerOS 3.0怎麼讓開發者賺錢?
Tesla生產量被爆造假?2019聯邦補貼將減半

TAG:聲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