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千年佛像被修復成「喜洋洋」: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千年佛像被修復成「喜洋洋」: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最美微雜誌

吳冠中曾說,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當你對美毫無認知時,當你對丑毫無自知時,到底能可怕到什麼程度?最近發生的文物修復事件,告訴了我們答案。

吳冠中畫作

前兩天,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NixUx 發布文章,講述了四川安岳地區古代佛像的保護現狀,十分堪憂。

安岳地區的石窟佛造像大多建於唐宋兩朝,現在卻被當地文物部門「修舊如新」,變成了動畫片里「喜洋洋」的既視感。

內容如下:

四川安岳石窟

宋 ? 封門寺賴佛岩阿彌陀佛窟

阿彌陀佛像高5.1米,立於仰蓮台上,面方,螺髻,身著雙領交垂大衣,左肩哲那環系搭膊牽衣襟,雙手結印,手指已毀,項後有圓形頭光。此像為宋代雕造,具有唐代粗獷古樸的刀法,衣褶線條流暢,又具有宋代寫實的特點,不是唐代的輕紗蔽體,而是衣飾厚重,衣褶折皺、翻卷清晰可見。

修復前:

修復後:

四川省安岳縣是目前我國已知的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已發現歷代石窟造像218處(2000年5月普查結果),造像10萬餘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兩宋造像的精美著稱於世,具有上承雲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地位。

安岳石窟開鑿於啟始於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於唐宋兩代,延續至明清直到民國,幾乎每個鄉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遺址,以佛教石窟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宋代造型更是達到中國石窟藝術的巔峰。

金鳳山摩崖造像

看到這些文物的修復很是心疼,我國《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這些佛像經過了千年的跌宕起伏都平安無事,卻在當下被破壞,中國不是沒有修復文物的高手,希望辣眼睛的修復不要再出現。

@許鑫NixUx 又陸續發布微博,繼續揭露了一些因「修復」而被毀掉的文物造像:

樂至馬鑼睏佛寺摩崖造像

(全國重點文物單位)

樂至馬鑼睏佛寺摩崖造像歷史老照片:

修復前後對比圖:

現狀:

關於樂至馬鑼睏佛寺摩崖造像:

安岳石窟二菩薩像

安岳石窟二菩薩像原貌:

被當地文物部門用水泥補臉後的狀態:

去年右側菩薩像臉部被盜:

千佛寨觀音像原貌:

千佛寨觀音像被用水泥補臉後狀態:

關於安岳

石窟二菩薩像:

安岳凈慧岩造像

修復前原貌:

修復後狀態:

資中羅漢洞

修復前原貌:

第一次被修復後狀態:

第二次被修復後狀態:

關於資中羅漢洞:

國保安岳玄妙觀老君龕

修復前原貌:

修復後狀態:

從千年佛像到「喜洋洋」;本該被欣賞傳承的文物,卻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彩虹糖!

這是復原,還是再造?

是保護,還是摧毀?

審美並無對錯,但總有高低之分,大紅大綠的顏色並非不好,但是需要拿捏一絲分寸感。

就好像,我們從來都不會說故宮的紅磚綠瓦不好看,但是綠底紅花的大棉襖就有點土氣。

回想以前,宋朝是中國審美的巔峰,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的我們,似乎把原先的審美遺失了。

滿街都是「魔幻主義」的兒童搖搖車、千篇一律的耀眼大招牌,甚至連電視劇的構圖色彩,也是如此辣眼睛。

我們好像在美的軌道上越走越遠,「中國式審美」好像變成了一個笑話。

是時候,我們該回頭看看中國千年歷史,國畫里的留白,漢字下筆的韻律,青白瓷器的光澤。

如此,便不會發生「佛像修復成喜洋洋」,這樣讓人心痛又心寒的事情了。

人活於世,

無非是追求更好更美的生活,

願你能多感受中國之美,

摒棄世俗之丑,

成為更好的人,

也為我們的子孫,

留下更美的歷史。


來源:網路、@許鑫NixUx(公號:南山海棠)、牆藝術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喜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風東韻 的精彩文章:

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心之所向,素履可往

TAG:西風東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