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兒積食不用怕,簡單幾招幫你解決

小兒積食不用怕,簡單幾招幫你解決

小兒積食怎麼辦?

簡單幾招幫你解決

什麼是積食

積食,也稱積滯,是中醫的一個病症,指小兒由於內傷乳食、停滯不化、氣滯不行所致的一種常見的脾胃病症,臨床以不思飲食、腹部脹滿、噯腐嘔吐、大便不調、甚則發熱等為特徵。西醫一般叫消化不良。常在感冒、泄瀉中合併出現。脾胃虛弱、先天不足及人工餵養的嬰幼兒易反覆發病。如不及時治療,可影響小兒的營養及生長發育,甚至釀成重病。

游泳專欄

由於小兒具有「脾常不足,肝常有餘」的生理特點,對營養精微的需求較成人相對為多,加之乳食不能自節,常會使其脾胃的運化功能紊亂,故臨床上易出現消化系統疾病。故引起積食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兩點:

(1)餵養不當、食之過飽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一歲至一歲半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肴,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來。

(2)過食生冷肥甘的食物

中醫所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為「喜燥惡濕之臟」,脾又主運化功能,生冷肥甘之物易傷脾胃,致機體運化功能失調,即出現不思飲食、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等癥狀。

治療積食的小兒推拿手法

(1)乳食內積證

癥狀:乳食少思或不思,脘腹脹滿,煩躁哭鬧,睡卧不寧,或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大便臭穢,腹部熱甚,面色黃、山根青。

治療原則:消積導滯,理氣調中。

小兒推拿處方:清補脾胃經300次,揉按板門200次,逆運八卦200次,清四橫紋200次,清大腸經200次,揉按小天心2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順時針摩腹200次,下推七節骨200次。揉按龜尾100次。

若腹痛者加揉按天樞穴100次,揉按足三里穴200次。

(2)脾虛夾積證

癥狀:神疲乏力,不思乳食,食則易飽,腹部脹滿,喜俯卧,夜寐不安,嘔吐酸腐,大便稀溏,夾有乳片或食物殘渣,面色萎黃,形體消瘦。

治療原則:健脾消積,調中扶正。

小兒推拿處方:清補脾胃經300次,揉按板門200次,逆運八卦200次,清四橫紋200次,清大腸經200次,揉按一窩風200次,清天河水100次,分腹陰陽100次,揉按中脘穴200次,順逆交替摩腹200次。揉按足三里穴300次。

待推拿1~2次後清補脾胃經改為補脾胃經300次。再可加捏脊5次。

對小兒推拿手法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前往東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傳統療法門診找醫生諮詢。

中醫飲食療法

1、糖炒山楂

【功效】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2、山藥米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預防小兒積食的小妙招

1、要求家長在寶寶的餵養上一定要做到飲食均衡,葷素搭配,粗細搭配,不要只追求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

2、寶寶的脾胃功能跟成人沒法比,相對弱一些,所以一定要避免生冷。

3、無論是餵奶的孩子還是大孩子,都要遵守進食定量。要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4、飲食要清淡,尤其是生病的寶寶,一定要吃清淡的飲食才助於消化。

5、運動必不可少,俗語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還有鼓勵寶寶多咀嚼,由牙齒承擔的工作量不要交給胃,就可以減少胃的消化壓力。

來源:東莞市中醫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日報健康莞家 的精彩文章:

美年大健康涉嫌違規出具體檢報告?執法人員:正立案調查
「華大基因」風波怎麼看?其實不能過度依賴基因篩查

TAG:東莞日報健康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