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倫理、民主、科學與三民主義的有機結合

倫理、民主、科學與三民主義的有機結合

上世紀六十年代,蔣中正在台灣掀起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的浪潮,在大陸完全喪失道統的同時,使中華道統在中國的東南一隅保存了命脈。而該次文化復興運動的思想綱領,即蔣中正提出的倫理、民主、科學三大部分,也被蔣中正稱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基石」。那麼,這三大思想綱領又各自代表什麼?對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其實,倫理、民主、科學三大思想綱領要解釋出來也不難,這是蔣中正對於中華民族古、今精神的發揚。倫理者,為道德淑世之本,即個人、家庭、社會、民族、國家的自我約束、自我修為、自我升華的道德基礎,以天道、人倫結合,以天理、人慾互制,達到天人合一、社會和諧的目的,作為一切日常行為的基礎、動力、精神。民主者,為制度福國之則,旨在建立民主制度、推翻威權統治,以開明驅逐迂腐,以先進革除落後,以靈活取代僵硬,達到社會大同、天下為公的目的。科學者,為技術厚生之實,當倫理落實、民主實現之時,國家亦圖謀振興,國家振興,則先養民,養民之道,在於七緯,而使七緯富有者,則務須科學技術以厚民生。因此,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旨興倫理、民主、科學,這也是該文化復興運動的主題。

當然,蔣中正提出的倫理、民主、科學三大思想綱領,也並非他首創,他的思想及理論體系重要來源於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追求的是民族獨立、人民獨立、國家獨立。孫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義,然而主義未竟之時,他本人則撒手人寰,而作為孫中山先生最忠實信徒的蔣中正,在實踐三民主義的過程中,提出倫理、民主、科學三大綱領,實際上就是以此來作為實踐三民主義的具體方針。倫理思想的價值:為了光榮生命的意義,進而民族繁榮發展,所以要以倫理來實踐民族主義。民主思想的價值:為了要這個國家真正以民為主,進而至於每一個人都能夠貢獻其能力,以行主權在民之實,所以必須以民主來實踐民權主義。科學思想的價值:為了要解決民生問題,進而至於「以裕民生」、「以充國力」,所以必須以科學的精神和方法來實現科學的民生主義。因此,當倫理、民主、科學三大思想綱領提出來時,「觀」和「法」便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孫中山先生作為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後一人,他終生提出的學說、主義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古、今相承的精神,是博採眾長的精神,是指明中國未來走向的偉大思想。而蔣中正提出的倫理、民主、科學三大思想綱領就是孫中山先生精神、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其將中華民族推向更為上進、輝煌的歷史進程,對於中華文化的保留和傳播亦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作者:周業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騰洚水 的精彩文章:

七律·包月陽贊

TAG:龍騰洚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