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佛教題材,玉雕文化中揮之不去的歷史宿命!

佛教題材,玉雕文化中揮之不去的歷史宿命!

薈萃中國玉雕藝術

作品首發/獨家視角/名家推薦

藝術美學/市場觀察/原創雕刻

《2017-2018年玉雕界行業調查報告》中顯示,目前玉雕作品收藏趨勢動物題材增多,佛教題材比往年遞減,佔比21.73%,以玉雕界的銷售數據作為參考,動物類題材佔比27.20%,是本年度訪問和銷售最多的題材……收藏人群以80,90後女性為主。

玉雕界的銷售數據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但也基本體現出市場對未來消費需求的敏感度,佛教題材正在逐漸失去市場。實際上,目前的佛教題材在玉雕行業的創作佔比至少在50%以上,可謂佔據玉雕創作題材的半壁江山!這在中國玉雕史上也是難得一見的場面。畢竟曾幾何時,這類題材是作為違禁題材被國家嚴禁創作的,但是沒想到一旦放開後,這類題材竟然成為主流,成為挽救整個行業的救命稻草,唯彌勒不玉雕,唯觀音不玉器,「男戴觀音女戴佛」也一度成為行業流行語,進玉器店如果看不到觀音和彌勒佛,你肯定會懷疑進錯了門,別說玉雕市場,就是其它雕刻行業也大抵如此。

老外一聊到中國雕刻藝術首先想到的就是樂山大佛,千佛洞造像,寺廟菩薩像,大肚彌勒佛像,千手觀音,送子觀音,降龍觀音等等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是什麼東西影響和製造了這種局面?這是我們作為玉雕從業人員值得要去研究和探討的一個課題。

說到佛教題材,我們就不得不聊聊佛教文化。

牽扯到宗教問題,我們不好過度解讀,只能從佛教的發展進程和中國雕刻藝術發展的角度出發談談佛教文化對中國雕刻藝術的影響力。

佛教源於古印度,最早傳入中國的記載是東漢永平十年(67),而真正在中國興盛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名的傳教者就是著名的達摩先生。

關於達摩西來,玉雕行業有兩種說法。

一,陸路說:達摩經西域路過甘肅挖山造佛,於是有了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二,海陸說:達摩乘船在廣州登陸,於是有了廣州華林寺。

不管這兩種說法哪個是真的,但結果很明確,自達摩先生自印度來到中國之後,中國人才開始有了真正的佛教信仰,中國本土宗教信仰道教從此開始勢弱。佛教在南北朝時期發展至鼎盛時期,最牛逼的時候,寺廟五萬餘座,舉國上下修佛,進寺院當和尚就如現今的「高考」,這項殊榮獨男子擁有,為了考進寺院當和尚,男人們個個修身養性,拒絕女色,苦讀經書,十年寒窗,只為剃度出家。

佛教的興盛帶來的一個最大好處就是社會上的犯罪率相當低,低到你難以想像的地步,而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發展至後來,舉國帥哥皆光頭,舉國女子皆剩女,軍隊征不到男兵,農田裡沒有男人,因為男人們不是當道士就是當和尚去了……遭受重創的當屬全國各地的娛樂產業了。

男人們都當和尚去了,青樓妓館裡全是女人……這生意還怎麼做?

全部關門歇業,出家當尼姑。修身養性參佛,誰說女子不如男?

這個時期的佛教文化,幾乎影響了中國的各行各業,雕刻行業也不例外,那時的雕刻藝人,唯一能幹的事情就是塑像,塑佛像……造七級浮屠(佛塔)塑萬尊佛像成為匠人們的人生追求和終極夢想。

正如歐洲的雕塑藝術其實就是宗教文化傳播的工具一樣,中國的雕刻藝術發展也離不開宗教團體的扶持,沒有寺廟道觀的大規模擴建,雕刻藝人們都得失業……當然,他們可以選擇出家當和尚。

實際上,這個時期的大多數雕刻藝人,還真的多數都是和尚。因為他們認為,只有信佛的人,造出來的像才有佛性,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與佛心靈相通,才能做到造像的形神合一吧?

不像現今的某些大師,晚上摟著小姐聊「玉」,白天玩著玉聊「佛」,還義正嚴辭地鞭撻那些離經叛道的題材創新者,說人家在糟蹋中國玉文化?

我……去!我就喜歡雕裸女,我就糟蹋「欲」文化了,你能把我咋的?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局限性,過度的發展就會造成過度的膨脹,最終導致過度的傷害……大規模的滅佛運動開始了,此處省略一萬字,跳過。

從佛教的發展我們可以確定,在魏晉南北朝以前,中國的雕刻藝術作品裡不可能會出現觀音和彌勒佛這類題材。所以,假如有人拿一件玉佛跟你說這是漢代出土文物,那他一定是在嘲笑你是個傻逼。因為,在漢朝,玉器是皇家獨有的神器,絕對不允許民間和宗教組織擁有和褻瀆,它代表著皇權的唯一性,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但是,這種情形到了隋唐之後開始改變,佛教的再次興盛讓宗教再一次凌駕於皇權之上,雕刻藝人們又開始了漫長的人生造像追求。

女皇武則天為了名正言順地登上帝位,利用一部名為《大雲經》里關於女身作轉輪聖王的敘述,認定自己是彌勒下生,唐為閻浮提主,造大雲寺於天下,極力扶持佛教發展,開啟了大規模的開山造佛運動。

洛陽龍門大盧舍那佛像就是武則天下令修建的,負責監造佛像的慧簡法師同時還為武則天特意造了一尊彌勒佛寵。武則天尤其喜歡彌勒佛,這或許就是彌勒佛在中國盛行的開端,自此,佛國造像運動遍及全國。現存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龍門石窟、炳靈寺石窟等等都是武則天統治時期發展起來的。

摩崖三佛主尊彌勒佛(唐)

唐代是一個特別的大時代,女人當權,這是中國各個族群關係最融洽的一個時期,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的這種時代背景下,玉器開始出現在民間並且流行起來,加上佛教的再次興盛,中國的玉雕作品裡開始出現了大量佛教人物,比如玉佛,玉菩薩,玉飛天等等……過度的發展就會造成過度的膨脹,最終導致過度的傷害,又一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開始了,此處省略一萬字,繼續跳過。

唉!中國人總是愛走兩個極端,要麼愛得死去活來,要麼恨的歇斯底里。

宋朝是道教的天下,此時的佛教不僅在中國的發展遭受重創,在它的老家印度的發展也完全背離了釋迦摩尼的初衷,完全演變成了一個淫教……當伊教在中東興起並以燎原之勢向東蔓延之後,整個印度的佛教遭受了滅頂之災。

伊教繼續東擴,曾經輝煌一時的西域佛教盡滅,西藏成為最後一個佛門聖地,喇嘛們堅決不放棄自己的信仰,誓死捍衛佛國的最後一片凈土,伊教決定用聖劍劈開珠穆朗瑪峰,用鮮血書寫宗教歷史。可惜,歷史總是那麼公平的對待任何一種事物……過度的發展就會造成過度的膨脹,最終導致過度的傷害。

伊教的過度發展和過度膨脹在蒙古人離奇的迅速崛起之後,在成吉思汗的孫子們率領的鐵騎下,以摧枯拉朽之勢瞬間讓膨脹到無以倫比的伊斯蘭世界土崩瓦解,徹底淪為蒙古四大汗國統治者的政治工具。西藏佛教則因為依附於蒙古人而在中國被奉為國教,藏傳佛教開始成為中國主流宗教。

元朝其實是三大宗教同台競技的時期,佛教被奉為國教,讓備受打壓的中原佛教有了喘息之機,道教因為有丘處機的存在也是發展穩健,伊教則在重創之後開始了本土化之路……後來發展成為中國的回教。所以,唐以後的宋元時期,道教才是中國最強勢的宗教組織,尤其是道教的掌教丘處機成為玉造辦的老大之後,佛教題材基本不可能出現在玉雕作品裡面。

明代是文人當道的時代,是玉雕大師陸子剛開創書畫入玉的時代,這個時期的佛教題材,根本沒有市場。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因為玉器市場的極度繁榮,和田玉的原石供應嚴重不足,各種替代玉石材料開始出現,翡翠開始出現在歷史舞台……請大家記住,翡翠開始作為玉石雕刻原料出現在中國始於明代。所以,以後再跟別人聊翡翠時,千萬別再說秦朝那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是翡翠了,因為根本不可能!以後在明朝以前的古裝劇里再發現什麼翡翠玉鐲和耳墜的,你就可以直接罵這個編劇是個傻逼,讓他回學校找歷史老師補課去!

唉!本想用一兩千字把事情說清楚,結果又寫了一大堆。

先就這樣吧,還得幹活呢,得空再聊佛教文化對雕刻藝術行業的影響力,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佛教題材如何影響和挽救整個玉雕行業的(純屬個人觀點,請勿當成權威人士論述)。

文/韋中點 圖/玉雕界&網路

來源/投稿 編輯/玉雕界

註:韋中點,70後,出生廣西,戶籍新疆,自幼習畫,1992年入新疆昌吉市民族美術廠工作,1995年辭職從事廣告裝修工程,城市雕塑工程,2002年開始自學玉雕,先後在烏魯木齊市百石緣玉器公司,某大師的玉雕學校學習玉雕技藝,2007年進入上海玉雕廠工作,2008年迷上寫作,2010年漂至姑蘇城的相王路某大師工作室工作並安家於蘇州,2016年創立蘇州子魚玉道玉雕工作室,業餘愛好旅遊,寫文,拍電影。著有網路小說《沒有老婆的日子》筆名;狸花貓。《玉傻子》筆名;十年魔玉。參與拍攝網路電影《我的女友是殺手》,《我不是武大郎》編劇導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之際,收藏一套劉少奇郵票再好不過了!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