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項羽豪邁地提出單挑,劉邦只是笑了說出八個字,化解尷尬局面

項羽豪邁地提出單挑,劉邦只是笑了說出八個字,化解尷尬局面

楚漢相爭是秦末農民戰爭中,決定天下歸屬和命運的最後一次戰爭。在戰爭初期,無論在各方面,項羽都佔有絕對性的優勢,殺得劉邦丟盔棄甲,也殺得劉邦妻離子散。但是,劉邦就是大難不死,總是鳳凰涅槃,越挫越勇。

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天平逐漸傾斜,反倒是寬容待人的劉邦更能凝聚人心。雖然項羽武勇天下無敵,然而他讓人看到的,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氣和永遠暴虐成性的性格。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君天下,又怎麼能夠成就一番霸業。

公元前204年,雙方在廣武山對峙,楚漢各佔據一個山頭,中間是山澗,不到兩百步,雙方的喊話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這就是著名的「鴻溝」。在冷兵器時代,佔據山頭就意味著居高臨下,佔有極大的優勢,誰也不敢輕易向對方發動進攻。

但是,劉邦等得起,項羽卻等不起。因為他得到戰報,在另外一個戰場,劉邦派出的韓信已經攻下齊國,而項羽的大將龍且不但救援失敗,還遭到了斬殺。因此,為避免腹背受敵的尷尬局面,儘管結束這個戰場的戰鬥應該是明智之舉。

項羽焦躁不安,他來到山頭,用天神般的怒吼對著劉邦喊出了一段話,要求與劉邦單挑:

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這句話說得還挺在情在理,兩個人單挑解決問題,就可以避免百姓受苦,將士送命了。但是,這是對項羽單方面有利,而對於劉邦卻是非常不利。他雖然也舞刀弄劍,怎麼可能與天下無敵的楚霸王一教高下?

但是,既然項羽這麼說了,如果不回應,劉邦的軍心豈不是要一瀉千里?那些士卒會怎麼想?劉邦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彷彿早已猜到項羽將會如此逞強,笑而答道:

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這一句話就化解了緊張而尷尬局面,也讓將士看到了劉邦的決心。那就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劉邦的意思很明顯,項羽不過是魯莽的匹夫,智商上遠遠不是自己的對手,只要將他拖入鬥智,遲早要失敗。這種人也不足以問鼎中原。

事實的結局也完全和劉邦預想的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詩社 的精彩文章:

清朝官員的老照片:盛氣凌人卻不知道大廈將傾
德國人拍攝的八國聯軍照片——侵略中國的惡魔們

TAG:史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