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俄羅斯二戰至今女多男少,去俄羅斯娶妹子是否靠譜?

踢館:俄羅斯二戰至今女多男少,去俄羅斯娶妹子是否靠譜?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昨天是我們的建軍節,全國組織了各種活動慶祝,大連的國產航母還專門點亮了彩燈。而那個陸軍將軍比坦克都多的英國,則是在同一天把自家原來的海軍旗艦「海洋」號登陸艦給送走了——被賣去巴西。感覺圍觀戰艦離開的英國人民心情可能會跟當年我們把瓦良格從烏克蘭船廠拖走時的烏克蘭船工差不多吧。

問:常說毛子因二戰傷亡太慘乃至男女比例失調,英法德一戰二戰也是打得屍山血海,為什麼沒有出現類似問題?

因為打得都不夠屍山血海。

英國和德國,一戰中基本都是在本土以外作戰,只有法國在本土作戰,所以英德平民傷亡都很小,損失的就是純粹的士兵。就拿一戰後號稱「家家有陣亡軍人」的英國來說吧,英倫三島本身因戰死亡也就是71.5萬,只佔當時其人口的1.5%左右。

圖:一戰西線是靜態的塹壕戰,雙方很少能突破對方防線,也沒有多少像戰略轟炸機等攻擊後方的大規模殺傷手段,因此平民被拉入戰場的情況比二戰少的多,於是死亡也少得多。

二戰期間的戰爭則完全變了一副面貌,運動戰取代了陣地戰,戰爭破壞範圍擴大太多了。

戰前1939年蘇聯人口普查數據為1.6億,二戰中人口總損失2600萬。死亡人口佔1939年總人口百分比 13.88%。而且這裡面的大頭是他的核心人口歐洲白人,損失比例比起全國被佔領的德國都要大——德國開戰前9000萬人口,死亡700萬,損失佔比是7.7%。

圖:其實蘇俄長期以來存在女多男少的情況,二戰只是加劇了這個趨勢。堂主翻了一下,1897年俄羅斯帝國時期首次人口普查顯示當時俄羅斯人口構成為每百名女性對應94.52名男性,這個指標1926年降至90.25,大清洗時期的1939年達到89.21。最低谷出現在1959年,僅80.45。

圖:德軍通過巴黎凱旋門。二戰法國戰役在40年5月10日開始,6月22日法國就投降了,時間非常短,所以法國人的損失也不大。

蘇德戰場不光是戰場損失,還有雙方持續鏖戰順帶搶劫農民帶來的長期饑荒,不光大量殺人還嚴重影響了生育率,這樣導致了蘇聯人口的大幅度波動。

圖:這是戰後蘇聯因戰爭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仍舊接近蘇聯總人口的1%,或者說占當年死亡人口的50%。

圖:蘇聯戰後兒童死亡人數。做為對比,我國1980年代初的兒童死亡率約為千分之五。

圖:戰後蘇聯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少20%,男女比例當然有巨大差異。

圖:由於嗜酒等「優良傳統」,蘇聯/俄羅斯男性的預期壽命也常年保持遠低於女性,近年來差距甚至還拉得更大了……

不過這種因戰爭導致的男女比例失調一般會在一代人之後就會消失——畢竟生男生女一半對一半。但在俄羅斯,這個問題卻變成了長期持續出現。這個不應該怪戰爭。主要原因在於伏特加導致的男女平均壽命差異,所以多出來的女性大多都是些老太太,而不是什麼小姐姐。所以,想去俄羅斯解決單身狗問題的筒子們,別多想了。

圖:多出來的都是右邊這種,左邊這種不管什麼時代都是稀缺資源。

問:堂主,據說我軍在東海的約50艘艦艇一股腦南下了,媒體猜測是躲颱風,颱風對戰艦影響能有這麼大?

當然了,人類在目前還是很難對抗這種大自然產生的大型災難的,無論是洪災還是颱風都是。尤其是艦艇這樣按照人類的尺度來說很大,但是按照地理尺度來說非常小,還是可以移動的物體。

太平洋戰爭時的美軍,厲害吧?遇上極端天氣,照樣得跪。二戰時期,1944年萊特灣戰役期間,哈爾西艦隊氣候預報失誤撞上颱風,13艘航母全部受損,其中10艘嚴重受損,飛行甲板被吹垮,飛機更是直接被吹飛,一次性損失了146架艦載機。到45年沖繩戰役他又撞上颱風,一條護航航母直接被吹斷,一條重巡洋艦也丟掉了船頭。

圖:被浪拍塌了艦首飛行甲板的埃塞克斯級大黃蜂號,這還算是受損輕的。

圖:中途島級珊瑚海號剛服役時艦首是這樣的,飛行甲板與艦首在結構上分開。這樣航行時海風可以直接吹入機庫,能快速排出飛機發動機廢氣,於是飛機可以在機庫內整備。二戰時各國航母大多是這種開放式艦首。

圖:中途島級服役後改裝為艦首和飛行甲板合一的結構,這種叫做封閉式艦首,也叫風暴艏,就是為了抗風浪而得名,因為抗風浪能力強而被應用。

大型颱風的浪高甚至都可能接近船的長度了,這種大自然的怒火下,哪怕是福特級航空母艦也只能瑟瑟發抖祈禱自己不要運氣不好直接被拍翻了。

圖:海浪波長越大波浪越高,波長几千米的海浪能高達30多米,比航母飛行甲板還要高,給人的感覺就是整個海面都在上升。

圖:被海浪吞沒時就是這樣,似乎自己已經在下沉。

圖:遇到巨浪,運氣好就是這樣,還能等到被援救,運氣不好就直接消失。

問:求問堂主,中國海軍有沒有類似essm的小型防空導彈呢?為何一直不把近防炮裁撤,反而發展出了1130這樣的白象?

全導彈防空其實還是個新生事物,保留近防炮的也還不少,像英國之類的新驅逐艦也都還保留了密集陣,只有美國對ESSM非常自信才取消的。

圖:45型的近防炮放在軍艦兩舷,圖中煙從旁邊白色的物體就是密集陣的雷達罩。

至於要跟美國比,美國人90年代就搞出來了小直徑的愛國者PAC-3導彈,其他國家這麼多年,有誰搞出來類似的了么……

大家跟美國人差距都是蠻大的,這個得老老實實承認,畢竟實際上哪怕不說技術,只說思路,大家都是跟在美國人後面吃屁。成功的武器系統大部分都是美國人在前面進行了試錯,甚至還解決了核心技術難題之後,哪怕是蘇聯這樣的國家才能跟進發展。

我國是到2003年左右,才搞定標準1水平的紅旗16系統,標準2水平的海紅旗9更晚,那比標準2先進很多的ESSM,搞定更晚那才是正常的事情。

圖:更關鍵的問題是,以前海軍裝備部負責近防武器研製的那些人都是搞炮出身的,他們就知道雙37高炮雙重命中體制好,可是不懂導彈啊。

圖:另外我國1130近防炮確實是個好東西,可以攔截2馬赫速度的導彈。美國取消近防炮,一是因為密集陣口徑小攔截範圍小不好用,二是因為他們全系統優勢大末端攔截壓力小,三是其主要威脅來自我國反艦彈道導彈,密集陣攔截不了。我國三個方面都不一樣,所以1130還是有用的,但繼續發展就算了。

圖:日本都發展出超音速反艦導彈了,我國能沒有準備嗎?另外印度有布拉莫斯,越南有俱樂部,都是需要1130去守最後一道門。

問:堂主,火炮是怎樣保證連續射擊精度的,需要射擊一次校正一次嗎?

一般的支援性火炮本質上還是概率性射擊武器,是以概率性的射擊覆蓋目標區域來達成殺傷。而且本身射擊時候定位精度並不是特別高,所以發射后座導致的位移並不會太影響射擊結果,所以榴彈炮之類持續射擊基本都還是在基準點周圍,不會需要持續的校正。

圖:普通炮彈、XM1156二維修正彈、神劍制導彈精度對比。可見普通炮彈在30公里距離的圓概率誤差是260米,也就是說94%的炮彈的落點覆蓋面積大約是85萬平米,而155炮彈對站立人員的殺傷面積只有5000平米,差了170倍!

GIF

圖:M777射擊時的位移大,這是因為駐鋤沒有固定好,還有半個露在地面外。如果是固定良好的火炮,遠處看是看不出明顯位移的。不過只要火炮仰角、方位角基本不變,炮本身挪動一點影響不了精度,畢竟火炮就沒那麼精確。

炮兵偵察兵需要做的其實是跟蹤火炮落點,來調整自己的射擊參數。因為之前的瞄準總有不準的,溫度、風的變數在射擊前很難測出來,只能根據射擊結果來調整。

圖:炮兵觀察員對火力打擊效力的影響非常大,落點修正、制定打擊方案、損害評估……炮兵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前方的眼睛。

圖:這方面的典型是戰列艦,雙方炮戰時先要用半齊射來測定炮彈落點,然後逐次修正火炮俯仰角和方位角。炮彈落點覆蓋對方艦隻時,再轉入效力射,依靠炮彈數量和概率命中對方。陸地炮兵也是如此,先打一發看落點,然後修正彈道再打一發,爭取一發遠一發近,這樣好取中;如果兩發落點夾住目標,就轉入效力射。

不過直瞄火炮追求高精度的話,就有要求射擊一次校正一次,這就是所謂的閉環火控系統。比如說35毫米高射炮炮口的測速線圈,就是測量每一發炮彈不同的速度,來裝訂時間引信,提高殺傷概率。近防炮的大閉環系統更加複雜。

圖:更古老的人力操控高射炮,有瞄準手專門負責持續跟蹤目標,這也是持續修正。

問:堂主你好,今天的課我又從頭看到尾,有個問題想問你。經常看電影電視劇里那麼多武器裝備和士兵,是從何而來的?如果說士兵是群演,那武器裝備呢?有的還涉及軍事機密,國家允許播放嗎?比如《三大戰役》系列和二戰題材巨制,簡直就是真實戰爭啊!動用這麼多武器人員從何而來呢?望堂主一定解答

中國以前拍電視劇,其實經常不是實拍,而是拿著部隊訓練的視頻剪進去的。

比如說90年代的《和平年代》,裡面特種部隊機降作戰的部分,你留神一下那些年的軍事新聞,其實都是從新聞裡面扒下來的,還有華北大演習,東山島演習的視頻也經常用。經常片子里看到色調突然一變,那其實就是因為用的是別人的素材。

圖:比如說被稱為鎚子打雞的垂直打擊,這種鏡頭就可以從軍教片、新聞紀錄裡面扒,素材不要錢。

美國人有錢,而且國防部很喜歡配合軍宣,所以如果是好萊塢大製作,又是歌頌美軍的,美軍會派現役裝備和軍事顧問支持,國內八一廠的片子往往也能找到部隊配合。

圖:美軍做電影宣傳的主要動力是徵兵,這方面最成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壯志凌雲》,培養了一大批貓迷,美國海軍也解決了徵兵難問題。

圖:三大戰役這類政治意味濃厚的電影,有上面的批文背書,是可以直接調動部隊參演的,大規模的行軍鏡頭都是這麼拍出來的。這方面的巔峰是蘇聯拍攝《戰爭與和平》,累計出動部隊幾十萬人次。

圖:堂主小時候也看過協拍三大戰役的道具坦克在市區跑來跑去……

至於老戰爭的,那些裝備都是道具,像拯救大兵瑞恩,就用T-34改造了老虎出來用。

圖:拯救大兵瑞恩里的老虎,負重輪看起來不是雙層的。

至於真實戰爭其實也不至於,拯救大兵瑞恩灘頭那一段戲,看起來超級精彩,實際上就幾十個演員而已,這就是電影魔術,電影的魅力。

問:堂主接踢。前幾期堂主說日本失去的十年,結果下面人一群說日本根本沒失去,日本有巨量海外陰影GDP,非洲街上跑的車最多的是日本車,把低端製造業挪到海外,騰出本土進行產業升級。現在中國GDP都快日本的3倍了,還有好多人說比不過日本。我就想問日本究竟有多少海外資產,多少陰影GDP,怎麼能讓國內的日吹這麼吹?

然後日本的優勢產業一個個全滅掉么。

90年代初還吹日本的電子工業,現在日本還有多少能吹的電子企業?前幾年好歹還能說雖然液晶屏銷量低,但是做精品,現在夏普都死了,IC晶元也基本全滅,佳能、尼康的光刻機基本也就是離死不遠了。

圖:至於說新經濟,日本就一個雅虎還活著,其它世界頂級互聯網公司不是美國就是中國,有日本什麼事了?

要是所謂產業升級,是所有高端產業紛紛崩潰,那我們還是應該多鼓勵日本進行升級的。

圖:日本大力發展風俗業就好,綠色環保無污染能耗低,誰帶堂主也去考察一下綠色產業啊。

海外陰影GDP之類,實際上都是國內精日編出來的。他們還把早就不用的國民生產總值(GNP)數據拿出來吹,說日本GNP比中國還高,結果世界銀行現在的GNI數據,中國早就是接近日本三倍了。

這種容易被戳穿的謊言之外,他們也就只能吹日本經濟的「質量」了,當然還全是編的。精日吹的牛逼要能當真,那山本五十六早打到華盛頓了。

迷你踢館

問:堂主,總是不翻我牌子。美國二戰期間向國內發行大量戰爭債券,在戰場上壕得讓別國嘆為觀止,戰爭結束後反倒還給歐洲和日本大量撒錢,那麼美國不會擔心因此引發經濟問題嗎?貌似也沒看到星條國從這些佔領區掙錢回來填補國內的舉債啊?

借債是把現在的支出分攤到以後很多年,只要之後很多年的財政增長能補得上債務壓力就可以了。整體上國家控制了世界,向全世界薅羊毛就賺的錢就拿來還債了。

西班牙葡萄牙是直接從殖民地搶錢,英帝國是從殖民地壟斷性賣貨撈錢,美帝國是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起用金融手段搶錢。看美國怎麼掙錢,光看貿易是遠遠不足的,核心問題在金融。

問:堂主,能講講鐵原阻擊戰嗎?看資料,五次戰役後志願軍一度陷入危局,正是鐵原阻擊戰穩定了戰局。但我有個疑問,憑藉美軍和韓軍的機械化、空中優勢和兵力優勢,擊穿志願軍的防線應該不難,那麼志願軍63軍的3個師是如何防守住25公里的寬大正面的呢?對於這個挽狂瀾於既倒的阻擊戰,我只想聽堂主的專業解說。

鐵原地區是山地地形,63軍組織了大量的小防禦分隊來堵住了山地上的各個道路,從而有效遲滯了敵軍。

圖:鐵原地區地形圖,可見這是連綿的山區。志願軍根據地形,設計了以山地戰術支撐點式的防禦,組織了大量以連、排為單位的防禦分隊在廣大地域展開,僅189師就組織了200多個防禦分隊。

圖:鐵原阻擊戰態勢圖,可見志願軍是逐次後退,以空間換時間。63軍戰前實際兵力約2.5萬人,這場戰鬥中損失了約一萬人,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問:堂主,現代戰場上的火箭佈雷還有飛機佈雷,都是把地雷布在地表,那麼依靠爆破還有機械掃雷方式,應該能比較好的清除這些地雷,那麼這種布雷方式是不是就只剩下遲滯敵軍的作用了,一個雷場又能遲滯敵軍多久呢?

現代掃雷還是難題,這些掃雷辦法實際上也只能快速開闢道路,要整體掃清那得大量人員和部隊成年累月的掃。

圖:登陸前在灘頭掃雷。雷場遲滯敵人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越關鍵越好。敵人進行後方兵力調動時你遲滯一下,耽誤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不算什麼。但是進攻中剛打開突破口想投入兵力,你對著突破口佈雷,耽誤3、5分鐘都是很要命的。而且就算用掃雷車掃雷,也只是開出幾個通道,兵力只能單列通過,非常不利於進攻。

問:堂主,請問一下漢朝既然這麼注重軍隊的培養,為什麼造反的事情罕見發生,存續了400年。反倒是那種專門為了維護統治的,一天到晚就怕別人奪權的朝代持續的那麼短?

實際上是缺什麼怕什麼而已。防軍隊,一個是怕外部駐軍漁陽鼙鼓動地來,二是怕京師駐軍來個黃袍加身,都是基於兵員來源狹小,容易形成軍閥的緣故。漢代是義務兵役制,大家服役兩年就回家,將領很難在裡面培植出足夠的核心力量。而且漢朝能維持義務兵的戰鬥力,比後世的職業兵還強,所以義務兵役制能一直維持,不怕出軍閥。而後世往往是世代從軍,打斷骨頭連著筋。簡單說,就是權貴世家成軍閥,軍閥想要當皇帝,但平民一定擁護中央。

問:問個簡單的,魚雷發射後那麼沉的一個鐵疙瘩,為什麼不會沉下去,或者發射的越遠越往水下沉降?

實際上大部分魚雷的重量,密度與水的相差不多。但魚雷航行時舵面可以產生一些升力,從而維持深度。耗光燃料關機後,魚雷會沉底,所以訓練雷要有特殊的上浮發煙裝置。

圖:魚雷剖視圖,可見裡面並不會塞滿。美國Mk46魚雷長2.67米,直徑324毫米,重234.8公斤,線型係數算0.8的話,體積為0.176立方米,排水量約為自身重量的75%。MK48魚雷長5.85米,直徑533毫米,重量1582千克,線型係數0.85,體積1.1立方米,排水量約為自身重量的70%。

問:中國坦克炮發展方向,是繼續轉盤機擴大口徑到140好呢,還是改尾艙裝彈機到135好呢?

轉盤肯定是不行了,單純加大口徑沒法增加彈芯長度,現代穿甲彈威力的制約其實不在於口徑,而是你彈芯能做多長多重。

問:堂主,有人說F-135是大涵道比發動機不利於超巡,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變循環,我國可以實現彎道超車,這個說法靠譜嗎?

當然不靠譜了。哪怕變循環,基礎也是更高的溫度,更高的單級壓氣機壓比,這樣才能提供高性能,需要的技術基礎跟F-119和F-135沒區別。

問:自行火炮裝甲一般是什麼等級,能抵擋步兵戰車常用的25炮嗎?

擋不住,大部分步兵戰車也擋不住機炮射擊,往往就是能防禦14.5毫米機槍就湊合了。

圖:自行火炮側面裝甲可以任意開一個人工開啟的大艙門,而不怕影響其裝甲防護水平,可見其厚度有多薄,不然稍微有點側傾,人工就打不開那扇門。

圖:德國AGM正面開3個大玻璃窗都不會影響防禦能力,而且不用帶裝甲格柵。PZH-2000防護能力略高但也好不哪去,炮塔正面左側和左側面前部都有一個大金屬百葉窗。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美軍為何不用原子彈轟炸東京,而去轟炸廣島和長崎呢?
二戰16歲納粹士兵被俘,美軍大兵問他想怎麼死?一句話讓人痛心!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