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人生的方向盤 還是要自己牢牢握緊

人生的方向盤 還是要自己牢牢握緊

就群體社會而言,可從事的工作,可完成的事業,都是有多方面的選擇的。就個人而言,能做和能完成的,卻很有限。

因此,對工作是否能做出恰當的選擇,對一個人的一生就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能否做出適當的選擇,就屬於立志的問題。

志是完全屬於個人的,如何立志雖有父母師友的啟發誘導,但最終仍然是要自己衡量主客觀條件做決定,人生的方向盤須得要靠自己掌握,他人無法代勞。

中國的先哲們特別重視立志,實在是因為這是影響人生的一件大事。古人的道理有許多確實是今天的時代不適用,但對人應有志這一點,永不過時。它對每個人永遠是一個全新的問題,而且必須由每個人自己給出答案。

志也是自我的不斷拷問,拷問的過程貫穿生命的始終。因為人不是機器,人生的目標有時會迷失,自我拷問有助於從迷失中找到出路。

孔子自述十五歲就有志於學,十五歲仍是少年,對於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可能不是特別的清楚,但是人生大的方向是確定下來了。

熟悉儒學的人大概都知道,孔門論學,為的是成人,而不是成為某一方面的專業性技術人才。儒門弟子學的範圍非常廣,但是其核心的內容必然包含心地的修養和人格的完善。在志的導引下,逐層遞進,至三十歲而能立。

錢穆先生說,三十而立是孔子進學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在人格的獨立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若一個人的人格不獨立,往往是就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很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左右,在道德修養上很難有所成就。

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若有志,則勤勉奮進,如晝夜奔流的江水。人若無志,則止步不前,如功虧一簣的高山。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非常重視志。王子墊問孟子道:「士該做什麼事?」孟子說:「使自己志向高尚。」王子墊問:「什麼叫使自己志向高尚?」

孟子說:「遵行仁義罷了。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的,不該是自己的東西而取來,是不義的。該住的地方在哪裡?仁就是,該行的路在哪裡?義就是,能居住在仁上,行走在義上,那就連君子該做的事都齊全了」。

孟子的回答,不僅說明了尚志的含義,也說明了志的後果,他把志與道德修養聯合起來思考。志之所向既在仁義,那麼志的實現需要靠修養的工夫。

志在修養功夫上的意義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氣是生命力,充塞在人體全身。形體若沒有氣,則是一團死物。有氣的形體,若沒有志做統帥,則身體上力的表現就是盲目的。作為氣的統帥,志朝向哪裡,氣就跟隨到哪裡。

所以,要堅守住心中的志,時時刻刻提撕著志,使它不為氣所奪,同時也不要擾亂了氣。「持志養氣」之說,由此而出。

今天的時代,無論是社會群體還是個體可從事的事業、可完成的工作皆與古人不同。個體在人生方向的選擇上比起古人來,都要自由得多,可選的方向也比古人多得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個體願意並且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志向。

沒有辨別志向的能力,也沒有堅持志向的能力大有人在。孔子志於學和孟子持志養氣要教會我們的是:無論志在何處,都需要擺脫掉一種空有一身軀幹、一世年華的生命狀態。

把自己從一團血肉、一團幽暗的慾望中沉浸下去,完善內在的人格,賦予自身生命以真正的意味與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林妹妹的悲劇:人生苦短 遠離C型人格
這封畫風清奇的自薦信 竟然出自李白之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