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拒絕與孫權和親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拒絕與孫權和親嗎?

文/媯滿聰

目前,在民間流行的觀點認為,關羽之所以大意失荊州,是因為他太過傲慢。關羽北伐之前,孫權的確派出使者,為自己的兒子求關羽的女兒,希望兩家結為秦晉之好。關羽不僅拒絕了孫權,還辱罵了使者。很多人認為,這是孫權撕毀合約,攻打關羽的根本原因。

做出這種判斷,是典型的把政治集團個人化了。儘管關羽是個個性很強的領導人,但是不至於分不清公家利益與私人利益。對關羽來說,把女兒送到東吳,女兒立即就會變成人質,永遠都不會回來。孫權試圖讓孫夫人劫持劉禪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關羽答應和親,善待使臣,是不是孫權就不圖荊州了?當然不是。自從周瑜將南郡借給劉備以來,孫劉兩家的聯盟就多次受到挑戰。孫權之所以不敢擅自行動,是因為怕腹背受敵。同時,自己的勢力不足以應對一場大規模的戰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孫權看到了機會。所以,孫權才授命呂蒙襲擊了荊州,最終拿下荊州,逼迫關羽,並擒殺關羽父子。促使襲荊州發生的原因,綜合起來有這麼幾個:

第一、外部原因(曹方)。曹操與劉備在漢中爭霸,最終敗給了劉備。曹操集團新敗,勢氣受到影響,很難在荊州地區投入兵力,進行超大規模的戰鬥。儘管如此,曹操對揚州的威脅並沒有消失。如果曹操解除了孫權的後顧之憂,孫權就一定敢打擊關羽。

第二、外部原因(劉方)。劉備拿下漢中後稱王,勢力蓋過了東吳。原本相互難以吞併的聯盟,突然出現了力量對比不平衡,這對孫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劉備繼續跨有荊州、益州,孫權的西大門隨時可能被劉備打開。孫權必須反擊,不然安全問題無法解決。

第三、內部原因(呂蒙)。主張孫劉聯盟的魯肅,已經於兩年前去世了。軍事方面的負責人換成了鷹派呂蒙。呂蒙對劉備、曹操的勢力分析得比較透,因此主張主動出擊,襲擊荊州,拿下荊州,保住西大門,借長江天險,防禦北方的威脅。

第四、內部原因(孫權)。儘管孫權一直尊敬並執行魯肅的政策。但是,隨著劉備實力的增強,孫權也開始忌憚劉備。同時,孫權對劉備一直有巨大的不滿,這種不滿在劉備拿下漢中達到了頂峰。所以,孫權自己的性格決定了,他一定會吞了荊州。

其實,從關羽的角度講,沒有善待兩個最重要的守門人,是他的損失。糜芳、傅士仁兩位因為犯了小錯誤,被關羽威脅。這就註定他們比較游移不定,容易反叛。最終,呂蒙的公關獲得勝利,兵不血刃,拿下了荊州。

所以說,和不和親,孫權都會想辦法拿回荊州,與關羽大意不大意關係沒那麼大。只不過,關羽對手下人處理不當,讓失荊州太快,也太不可挽回。

參考文獻

1.《三國志》;

2.《三國史》;

3.《白話資治通鑒》;

4.《三國史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他化解了劉備與關羽的最大矛盾,但終其一生沒受重用
楚漢之爭的三大謀士,為何張良笑到了最後?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