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熊孩子到殺人犯,真的就只隔著這兩個字的距離!

從熊孩子到殺人犯,真的就只隔著這兩個字的距離!

熊孩子闖禍的案例數不勝數,有些是無心之舉,有些卻是故意為之。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家長失敗的家庭教育。

5歲男童玩滑梯踢傷同伴

媽媽抄起孩子火速開溜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7月7日,在河南平頂山某餐飲場所的遊樂場內,一個5歲的男童,玩滑梯時,把一起玩耍的同伴一腳踢下,孩子從一米多高的滑梯上跌落,胳膊著地,瞬間摔成了三截。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就在家長著急心疼時,肇事兒童的媽媽非但沒有道歉,沒有及時搶救,而且還立馬抄起孩子,火速開溜了……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經醫院檢查,被踢孩子的左肱骨髁上骨折,由於淤青嚴重,三天以後才能手術,而且極有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事情發生後,受害兒童的媽媽第一時間報了警,希望肇事者能主動出來承擔責任,但是幾天過去了,這位媽媽依然沒有出現。

受害者孩子媽媽,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看到這裡,我也是驚呆了:孩子年紀小,行事可能不知輕重,大人呢,難道也不懂?自家孩子把別人踹下滑梯,不應該是第一時間去查看對方的傷勢並賠禮道歉嗎?竟然拔腿就跑。

許多網友看了新聞後都發出了和我類似的感嘆:父母毫無責任心,如何給孩子做榜樣?真的是什麼樣的父母帶出什麼樣的孩子。這肇事者繼續這麼管教孩子,這孩子肯定得廢了,長大以後也會繼續禍害社會的。

類似的事件也是無獨有偶

前不久,一位妹子發帖稱,她親眼目睹了自己親戚家的熊孩子,猛推了她懷孕的嫂子,幸虧她在旁邊及時扶持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而這位身高1.4米、體重120多斤,已經讀小學四年級的熊孩子,卻滿不在乎的說:「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想看看推倒她,她會不會也流產!

妹子聽了火冒三丈,是可忍孰不可忍!她拿起拖把桿和擀麵杖,就把熊孩子一頓胖揍。

從那以後,熊孩子再也不敢靠近孕婦半步,見了妹子更是溜著牆根走。

熊孩子闖禍的案例數不勝數,有些是無心之舉,有些卻是故意為之。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家長失敗的家庭教育。

誰家沒有個熊孩子?

關鍵看你怎麼管

國外有一位心理學家說,「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父母要教孩子逃避責任。一個不能承擔責任的人是不會有任何出息的。」

我深以為然,能承擔責任,對一個人立足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至關重要。美國品德教育聯合會主席麥克唐納曾說:「能力不足,責任可補;責任不夠,能力無法補;能力有限,責任無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讓他學會承擔責任。

前不久,又一則熊孩子電梯撒尿的新聞登上了熱搜,可這次不是因為熊孩子,而是他有一個有教養的媽媽。

保潔阿姨發現,近日小區的電梯間,總有一股尿騷味,查了監控,才知道是有熊孩子在電梯撒尿,於是在業主群公開說了這件事。

第二天,有位媽媽加入了業主群,她在得知是自己孩子在電梯間撒尿後,嚴厲的批評了孩子,並要求他寫下檢討書,發到業主群公開道歉。

@信息時報

作為補償,由父親監督孩子打掃一個月電梯衛生。

@信息時報

這位媽媽的做法不僅得到了鄰居們的原諒,也獲得了網友的點贊。

以前妍妍媽老家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後無所事事,整天在家上網,還迷上了網路賭博,輸了不少錢。

親戚知道後,就趕緊把家裡的錢拿給兒子去還債,還替兒子委屈:他這就是上別人當了。

大家都覺得,這孩子,這次該長進了吧,結果無債一身輕的他,竟然又賭上了,還一輸到底,眼見兒子錢越欠越多,親戚又著急了,他不是急著訓斥兒子,而是急著借錢幫兒子還債,還說,「兒子這麼大,還沒挑過重擔呢」。

結果就是,這個孩子依然優哉游哉,而親戚呢,就不得不把家裡房子賣了來替兒子還債。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心理學家維克多?費蘭克說: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呢?

1、讓孩子認識到,有「責任心」很重要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每個行為與其後果應該是相匹配的、合適而合乎邏輯的。

綜藝節目《愛寶貝曬一曬》有一期,萌娃天天和蔥花接到一個看守小羊的任務,等隊長找到羊媽媽,就把小羊送回去。

倆萌娃最終任務失敗。天天見狀,把責任都推給了破壞任務的姐姐。為了讓天天明白自己沒有看好小羊會造成的後果,隊長問天天,「如果你丟了,你媽媽急不急」。

天天羞愧地說,「誰丟了,媽媽都著急」。

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負責任會造成嚴重後果,就會開始明白責任心的重要性了。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需要讓孩子清楚自己做錯了什麼。給他們適當的懲罰可以避免他們對挫折過度反應。

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把沒有吃完的飯倒掉,要讓他們自己知道是因為自己做錯了倒飯這個行為弄髒了地板,自己有責任去清掃。但是,如果他們不吃晚飯,那就拿走晚飯,也不給他們任何吃的東西(或者只給他們全麥麵包和一杯水)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東西吃是為自己不吃晚飯的行為負責。

2、從小事做起,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責任感產生的源泉是孩子實際去從事和承擔某項任務。所以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切忌在家庭生活中對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攬!

家長應該經常有意地安排孩子去做某些事情,並明確告訴孩子所要負的責任是什麼,家長對他的期望是什麼。

可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抓住機會,滲透教育。最好是以民主討論的方式告訴孩子:家務事都有分工,爸爸負責幹什麼,媽媽負責幹什麼,這兩件事由你負責,我們看看誰能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得最好。

分工後就要真正落實,經常檢查總結,持之以恆,使孩子養成習慣,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他負責的項目。這樣做,既能使孩子積极參与家庭的事務,也培養了他的責任意識。

就像每次我自己帶妍妍出遠門的時候,她爸爸都會跟她說:你要照顧好媽媽,別把媽媽弄丟了。

有了爸爸的叮囑,妍妍覺得,自己責任很大,一路上,她都會緊緊跟著我,不吵也不鬧,因而我們的旅途也總是很順利。

孩子的責任感就是在這樣反覆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給孩子一些承擔責任的機會,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了。

只有讓孩子多負責任,才能強化和提高他的責任意識。

3、家長不袒護,讓孩子勇於承擔自己的過失

美國一個10歲的小男孩因為在校車上欺負同學,被趕下校車並且3天不允許乘坐。

孩子的爸爸知道前因後果後,對孩子的行為非常生氣,決定接下來的一周讓他自己跑著去學校,即便外面在下雨也得自己跑著去。

這一周跑完以後,孩子在學校表現好了很多,不再惹是生非,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很多網友都得孩子爸爸的行為點贊。也的確是要點贊,正因為爸爸的理性對待,讓孩子明白了欺負別人是要承擔後果的,以後,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時,他就會先想想這樣做有什麼後果,自己能不能承擔。

4、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在生活中,總是會有這樣的情景發生——家長有時候不小心弄散了孩子搭好的積木或者拼好的拼圖,在孩子很不高興的抗議時,家長沒有道歉,反倒說了一句:你自己重新弄就好了,多大點事兒。

孩子的責任心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以身作則培養出來的,不是光靠口頭說教就管用的,生活中大量易於忽略的細節,實際上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小軍亂按電梯,被鄰居投訴。

小軍的爸爸陳先生得知事實後,批評教育了兒子,並建議兒子寫一份檢討書貼在電梯里,兒子不願意。

見狀,爸爸對兒子說,我沒把你教育好,也有責任,我們一起寫。

在爸爸的指導下,小軍哭著寫完了檢討書。陳先生也在這份檢討書上真誠跟業主道了歉,並請大家一起監督孩子的行為。

這件事被曝光後,網友紛紛點贊,覺得有爸爸的言傳身教,孩子一定能被教好。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而喚醒,點燃都是外在,最終決定權是內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著給孩子做好榜樣作用,給孩子正向引導,與孩子一同成長。而我們更希望,在我們的潛移默化的行為影響中,孩子「自燃」,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責任」,擁有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

THE END

作者簡介:妍妍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全職媽媽。

〖你的每一次點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每周福利又來啦~

媽媽們每天除了帶娃

還要掃地拖地搞衛生,肯定很累吧~

優媽這周要免費送大家

媽媽的好幫手——掃地機器人

智能模式,全面清掃

床底、沙發等傢具底部垃圾

適應瓷磚、木地板、地毯等各種地面

掃碼下方二維碼0元包郵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路上好爸媽 的精彩文章:

還去什麼普吉巴厘!這些海島人少景美拍照不需濾鏡,看完都想帶娃去!

TAG:成長路上好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