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特高調回應加拿大對其人權批評,以一儆百給西方「做規矩」

沙特高調回應加拿大對其人權批評,以一儆百給西方「做規矩」

沙烏地阿拉伯再一次站在了國際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下。

在指責加拿大「干涉內政」後,沙特宣布召回駐加拿大大使,並要求加拿大駐沙特大使24小時內離境。與此同時,沙特還陸續宣布凍結與加拿大的經貿合作、航運,並安排轉移在加留學生和病患。

英國《金融時報》8日還報道稱,消息人士稱,沙特的海外資產管理部門已經被告知,要「不惜一切代價」拋售所持有的加拿大股票、債券和現金。

「沙特的舉動向合作夥伴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新領導層不會容忍對於其國內政治的公開批評。」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奎利姆(Neil Quilliam)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一條推文引發連鎖反應

當地時間8月6日凌晨,沙特外交部發表聲明,指責加拿大幹涉其內政,要求加拿大駐沙特大使24小時內離境,同時召回沙特駐加拿大大使。

這一聲明來得突然,卻並非全無預兆。

8月2日,加拿大外交部長弗里蘭在「推特」上表示,「非常震驚地得知拉伊夫·巴達維的姐妹薩馬爾·巴達維已被沙烏地阿拉伯監禁,在這一困難時期,加拿大與巴達維家族站在一起,我們繼續強烈呼籲釋放拉伊夫和薩馬爾。」次日,該國外交部「推特」賬號上發布了對這一事件的「嚴重關切」。

薩馬爾·巴達維(Samar Badawi)是一名人權活動者,據信於一周前被沙特政府抓捕。據《紐約時報》報道,目前尚未有明確信息證實薩馬爾為何會在上周被捕,但她長期以來反對沙特的男性監護制度。

加方的「關切」之後,沙特政府發起反擊。6日,沙特先是對加拿大「干涉內政」的行為大加指責,並在隨後的兩天內相繼宣布凍結同加拿大所有新的商業和投資交易、停售往返多倫多機票,並從下周一起停飛往來多倫多的所有航班、停止在加拿大所有醫療項目並協調轉移正在加接受治療的病患、轉移留學生至美英澳新(紐西蘭)等國。

在《沙特公報》7日關於轉移留學生的報道中,還特地將該項目「已開始著手操作」一句加粗強調。據悉,目前在加拿大留學的沙特學生約有1.2萬人,其中7000人接受沙特政府的獎學金資助,還有部分學生攜妻兒在加拿大共同生活。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道的,引起沙特與加拿大如此大動干戈的薩馬爾·巴達維,曾在2010年因反抗父親的意志而被監禁7個月。2012年,她曾獲得美國國務院頒發的國際婦女勇氣獎。

薩馬爾·巴達維的兄弟、網路博主拉伊夫·巴達維(Raif Badawi)同樣是知名的沙特人權活動者,他於2013年被判入獄10年,並處以1000次鞭刑,但在首次執行了50次鞭刑後,由於國際社會的抗議,拉伊夫的鞭刑刑罰被取消。

巴達維姐弟倆與萬里之外的加拿大並非毫無關聯。據《紐約時報》報道,拉伊夫·巴達維的妻子海德爾(Ensaf Haidar)和他們的三個孩子正在加拿大接受政治庇護。海德爾於上個月成為加拿大公民,並時常在「推特」上發表對沙特的批評。

對於自己的言論引發的外交危機,加拿大外交部長並未妥協,她6日發推文稱,「加拿大將始終堅持保護人權,包括世界各地的婦女權利和言論自由。」

但與此同時,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加拿大計劃聯繫英國、阿聯酋等盟友,幫助其為這場爭端降溫。

涉人權問題,沙特和多個西方國家「翻臉」

比起沙特與加拿大爭端的實質內容,更值得關注的是沙特此次頗為罕見的高調姿態。

事實上,這並不是沙特第一次因人權問題與西方國家鬧出矛盾。

2015年,瑞典外交部長馬戈特·沃爾斯特倫(Margot Wallstr?m)指責沙特人權問題,包括上述對拉伊夫·巴達維的監禁和鞭刑,沙特隨即召回了駐瑞典大使。

2017年11月,德國就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宣布辭職一事提出質疑與批評,沙特也同樣召回了駐德國大使。

但在這兩起事件中,沙特並未開展更進一步的行動。

「後來的事實表明,沙烏地阿拉伯的威脅手段起到了反作用。」專註海灣地區研究的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多爾西(James M. Dorsey)告訴澎湃新聞。沙特撤回駐瑞典大使伴隨的是瑞典取消了一項武器出售協議;今年1月,德國宣布立即停止向包括沙特在內的葉門戰爭各方提供武器。

但是,《衛報》指出,沙特與加拿大的能源-軍售關係並不密切,因此沙特選擇用加拿大開刀給西方「做規矩」——任何批評沙特內政的言論都是不受歡迎的。

報道稱,沙特與加拿大兩國貿易額在40億美元上下,加拿大的軍備和沙特的能源對於對方而言,都並非無可或缺。因此,用加拿大來以一儆百「做規矩」的成本並不高。

事實上,32歲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上台以來,已著手採取一系列政策賦予女性更多的權利,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今年6月24日沙特女性正式獲准駕車。去年10月,他還曾提出要帶領沙特回歸「溫和伊斯蘭」。

美英等國家選擇「不勸架」

然而,面對沙特政府的強勢「做規矩」,西方世界卻罕見噤聲。

美國已明確表示不會捲入兩個盟友間的「掐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希瑟·諾爾特(Heather Nauert)7日稱,爭端的解決取決於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雙方需要在外交上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無法代勞。」

美國的興緻寥寥使得許多此前高舉「人權」大旗的歐美國家處在了頗為尷尬的境地。

英國也在7日表達了模稜兩可的呼籲——「加拿大和沙特都是英國的親密夥伴,目前情況下我們敦促雙方保持克制。」

「(這一事件後)英國政府將繼續在私下推動(沙特的)改革,特別是在人權領域進行的改革,但是會試圖阻止其政府機構對沙特公開提出批評,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現有的外交渠道。」奎利姆認為,這場爭端不會對英國與沙特的關係產生直接影響。

西方國家未能站在同一陣營的同時,海灣地區同樣未能步調一致。比起阿聯酋、巴林、科威特、阿曼四國或積極或有所保留地表達支持,此前已被沙特等國斷交的卡達則明確唱出反調。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秘書長扎耶尼關於海合會國家支持沙烏地阿拉伯的聲明並不反映卡達的態度。」該國外交部6日發表聲明強調,「卡達與加拿大的關係是牢固的,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立場、觀點的權益理應得到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墨西哥墜機事發地州長:航班起飛後遇大風失速墜落,無人喪生
美歐「休戰」或為美歐日聯盟鋪路,零關稅談判面臨四道大坎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