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氣層的未來「主宰」?太陽能無人機商業前景可期

大氣層的未來「主宰」?太陽能無人機商業前景可期

近幾年來,太陽能無人機在無人機領域頻頻「搶鏡」。憑藉自身廣泛優勢,太陽能無人機在通信、測繪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商用價值,因而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紛紛加大研發投入。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飛天有著與生俱來的追求。雖然現在已經有了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甚至還有衛星、太空梭,但是這些飛行器都需要能源來支撐飛行與運行。要想在空中長時間停留,就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能源應用形式,而太陽能發電是最受關注的想法之一。

由於長期載人滯空成本高昂,也不太現實,因而近年來愈發火熱的無人機優勢漸顯,被認為是實現長時間飛行、且具備靈活性、高速度的最佳技術平台。正是在這樣一種設想下,太陽能無人機的概念開始產生,並逐步走向落地。

太陽能無人機也被稱為「大氣層衛星」,其長航時、節能環保等各項優勢突出,深受世界主要國家關注。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太陽能無人機臨近空間飛行試驗,成為繼美、英之後第三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應用前景廣闊

之所以能夠獲得全球各個大國的青睞,太陽能無人機的應用優勢自然是主因。據悉,太陽能無人機不但具備傳統航空、航天飛行器的諸多優點,同時還具備自身獨特能力,一定程度上具有「准衛星」應用特徵。

太陽能無人機飛行高度可達20千米以上,機動性強,憑藉太陽能驅動還可以實現長時間滯空,可以作為空中通信中繼平台,部分替代通信衛星功能,為偏遠地區或是災害地區提供應急通信等服務。

而且,太陽能無人機採用清潔能源,與傳統以化學燃料驅動的飛行器相比,其節能屬性十分明確,基本不會造成大氣污染。另外,太陽能無人機還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靈活搭載不同設備與模塊,應用於動產登記、城市測繪、國土資源調查、土地確權等領域。

通信服務是主業

雖然太陽能無人機優勢突出,應用範圍廣泛,但是從目前的研發、測試現狀,以及開發公司的規劃來看,這種無人機的主要使命依然是通信服務。

一直以來,在偏遠山區、離岸海島等地區,通信十分不便,即便安裝了相關設施,通信質量也差強人意;此外,在發生自然災害時,一旦遭遇通信中斷,儘快回復通信對於救援行動的開展相當重要。

所以,太陽能無人機的應用能夠在通信服務領域扮演四類關鍵角色,以體現自身價值。一是增強已有通信服務,二是為偏遠地區通信補盲,三是提供應急通信服務,四是作為遠程中繼通信。此外,與地面通信系統相比,太陽能無人機也具備更廣的覆蓋範圍、更強的任務適應性和更高的通信容量等顯著優勢。

各國搶佔「制高點」

當前,除了中國在太陽能無人機領域「厲兵秣馬」以外,世界其他主要強國無不虎視眈眈,其中英美兩國可謂是最為積極、成果也最為豐厚的兩個國家。

美國是太陽能無人機發展的先行者。據了解,早在1980年,美國便將太陽能無人機項目列入了國家發展計劃,不僅谷歌、臉書等科技企業在這一領域持續加大投入,極光飛行、通用原子等公司也分別研製了「帕修斯」和「阿爾塔斯」等產品。

英國是眼下在太陽能無人機技術方面最為領先的國家。2007年,英國成功試飛了「微風」太陽能無人機,飛行時間達到了54個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5000米。此後,英國又研製了「西風」系列太陽能無人機,相關技術得到進一步升級。最新的「西風7」太陽能無人機,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40000米,續航時間達35天,是目前實際連續飛行最長的無人機。

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太陽能無人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例如美國谷歌和臉書等企業在研發、測試過程中都遭遇了不少的挫折。不過,鑒於太陽能無人機顯著的應用優勢、廣闊的應用空間,其未來的發展潛力依舊令人艷羨。

隨著軍民融合戰略的深入推進,不少太陽能無人機企業將民用市場視為重要的商業化場景。在通信、測繪等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下,太陽能無人機商業化前景得到廣泛看好。業內專家預計,太陽能無人機未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更大的利好在於政策方面。2018年4月份,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要鼓勵發展太陽能無人機等產品。這對於我國太陽能無人機產業來說,無疑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在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我國太陽能無人機研發與商用有望走上快車道,進一步強化與英美兩國三足鼎立的格局,爭取贏得更大的行業話語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國內運動控制市場發展趨穩,品牌崛起亟待發力
消防機器人發展意義重大,技術難題為限制應用主要原因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