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攝影技巧,掌握圖形解構套路
照片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結構,根據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圓形、三邊形、四邊形等多邊形,和球體、三椎體、方體等。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景物,歸納下來,有不少都是幾何圖形和幾何體的組合,取景框也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幾何圖形。在取景框範圍內,如何對圖形進行合理構置,及其會帶來什麼效果是我們需要研究和了解的。攝影者應該了解幾個重要幾何圖形在畫面中的作用以及處理方式,並加以運用。
圓形,對應的是球體,雖然作為圖形來看穩定特徵較弱,但在視覺應用上卻很多。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象徵角度看,圓形象徵著「圓滿」和「飽滿」,往往被應用於一些表現民俗活動、團圓場景等的照片中。而且,圓不單以靜止的形態出現,還可以各種運動形態展現,比如運動形成的曲線或旋轉形態,使圓具有較為複雜的表現力,為塑造畫面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形式。
盤龍 胡永輝 攝
點評:作者利用盤龍的特點形成圓形構圖,增加了畫面的節奏感,內容豐富,表達基本到位。
大團圓 陸海燕 攝
點評:作者以側面角度尋求人物和景物的排列效果,展現現場空間的透視特徵,以此來增加形式感,將活動的細節和氛圍做了充分表達。但是,構圖較滿,缺少美感。
反光鏡 張兵 攝
點評:照片視角獨特,利用凸面鏡的特性,在現實世界中營造出一種超現實的視覺感受。作者對顏色和明度的把握比較妥當,將光亮及色彩全部集中在鏡面上,而背景則以暗調為主,將視覺焦點牢牢鎖定在主體上。
排污 蔣發惠 攝
點評:作者利用橋洞的結構來構圖,同時運用了大小對比的手法,將人物與橋樑並置,交代了人物工作的環境,突出了工作的艱辛,但畫面清晰度不夠。
三角形,對應的是角錐體,因為有一個厚重的基座和尖尖的頂而產生顯著的視覺穩定性。它不會給人在畫面中整體移動的視覺感受,這一點與圓形體相差很大。因為三角形結構存在斜向線條,不論是單獨使用還是作為畫面的一部分,都具有清晰的視覺動感。與此同時,三角形從整體上看具有穩定性,在結構畫面時加以應用會給人穩固、堅定的感覺。
壩上牧歌 呂東偉 攝
黑白影調的明暗變化富有節奏,增加了空間層次感,豐富了畫面的虛實意境,突出了主體形態。 主體形態在逆光下形態各異,本應很有看點,但畫面取景範圍較大,弱化了表現力。
雪韻 胡昊 攝
點評:作者通過對前景、中景和背景的處理,營造出生動的空間層次。富有設計特色的建築在白雪皚皚的環境氛圍下別具韻味。但畫面整體偏灰,缺少明暗對比關係。
拆遷進行時 陳方敏 攝
點評:作者充分利用建築的幾何結構來形成構圖趣味,畫面均衡穩定,圖案特徵鮮明,而在富有節奏的結構之中,也保有生動的細節,使這幅照片不僅具有生動的形式,而且耐人尋味。
夫人峰下話太平 梁丹斌 攝
整體呈藍色的城市和山,橙紅略帶紫色的天空,生動的混合光處理,增加了畫面的細節內容和色彩美感。剪影化的山峰前景增加了畫面的明暗對比關係,並與遠處燈火繁華的城市和色彩絢麗的天空形成反差,營造出生動的夜幕意境。
方形,對應的是立方體或者長方體。當照片畫面中出現水平結構的方形時,會表現出穩定性和重量感。但是,當方形以傾斜的形態或者是一個角立於畫面中時,就會呈現出不穩定的動感態勢,此時就需要為方形尋求畫面平衡。當然,相比水平放置,這樣會呈現出更加生動的畫面效果。此外,直線可以分割方形,解構為多個方形或者三角形,為畫面帶來重複性的圖形和富有變化的結構。
豫劇苗子 陳增志 攝
點評:作者利用門的框式結構構圖,增加畫面的形式感。明亮的門口光線與主體人物形成對比,襯托出了其形態特徵,但門外景色過曝,建議平衡曝光。
聽我指揮 付新宇 攝
點評:交錯的汽車和交警的臨場指揮形成方向上的隱性結構。人物形象生動突出,現場氣息濃郁,加之紛飛的雪花增加了畫面的環境氛圍,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桃花徽州 盧晶 攝
點評:作者有意將建築和背景處理成黑白色調,而保留了前景中的花卉色彩,由此營造一種獨特的對比,突出主題意境。如果畫面元素能再精簡,效果會更加突出。
玉美人傑 魏廣亭 攝
點評:作者通過點光源照明,突出桌面上的內容,四周環境被處理成黑色,在明暗對比中,將觀者的注意力集中於明亮的主體之上,獲得了良好的表現效果。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56期·12版
文字 | 劉冰
編輯 | 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