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會——人與茶、人與人的際遇

茶會——人與茶、人與人的際遇

前段時間去了趟蘇州本色美術館參加了台灣茶文化協會的【大塊天成 渾然清新】茶會,感觸頗多。自己也舉辦過各種茶會,在外人看來,辦茶會是一件不難的事情,實際上如果真的做得到位,卻需要十二分的用心。

這次茶會的茶藝總監盧敏華在開場的時候就介紹說在一年前就在為這場茶會策劃主題,然後根據主題來落實細節,包括泡什麼茶、訂製什麼樣的茶器、選用的茶服、場地的布置、配的樂與插的花、茶點、司茶人的確定與訓練等等。

參加茶會的台灣司茶人都是有點閱歷的姐姐們,可見重視程度。與國內茶會清一水年輕姑娘相比,司茶人並不青春靚麗,也不走浮誇的茶藝風,而是簡素的裝扮,沉穩的在泡茶。司茶人呂芮甄說:「茶會茶是主角,我們都是為茶服務的。」

茶會統一泡三款茶,兩款生普一款老台灣木柵鐵觀音。每泡茶只泡三道,最精彩的還沒喝到就丟棄,甚為可惜。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泡老茶,司茶人反覆強調這款茶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台灣的味道,喝完身體都微微發汗,神清氣爽。茶點非常驚艷,雲上法師用從日本運過來的原料製作,點睛之筆。

受限於茶的氣質,配的音樂也是清雅為上。所以這次茶會上配樂的是古琴、尺八還有古箏。尺八聽起來就會異常蒼涼,像是深夜裡月下孤獨旅人的獨白。

唯一的敗筆可能就在於允許客人帶手機,席間不停的拍照不佔少數,很影響整場茶會的氣氛以及難以靜心專心喝茶。

有時候不免想,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茶會?

茶,可獨飲,亦可群享。所以茶會提供了這樣的分享機會。不論是注重茶品本身還是注重儀式感亦或是結識的人,每個人對於茶會都有自己的訴求。

茶會也分為很多種,像無我茶會、雅集式茶會、茶葉品鑒式茶會或是茶藝茶道觀賞體驗式茶會等等。無論是什麼樣的茶會,都是人與茶、人與人的際遇。可陽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

那茶會究竟是要傳達什麼呢,就是單單喝一泡好茶么,好像也沒那麼簡單。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說:「茶道之本,不過燒水點茶」。千利休被弟子問道什麼是茶道中最重要、最該注意的,千利休說:「茶要泡得合宜入口,炭要燒得讓水滾沸,插花要如花在野,茶室要冬暖夏涼,在預定時間提早準備,不下雨的時候也要準備雨具,體貼同行的客人心意。」聽起來都不難,卻方方面面顧及並落實卻並不容易。這就是「知易行難」。

我從來不相信隨隨便便就能做好一件事情,即使是泡茶這麼小的事,看起來就是倒茶注入水出湯分茶而已,但是把隨便一款茶都能泡到位卻需要對茶的理解以及多年的功底。

所以茶會的茶,是舉辦方或主人想要分享的茶,把茶湯的美表現給客人,是茶會的宗旨。但是茶會的精神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通過一杯茶,拉近彼此的距離,交流對茶的心得。同樣一款茶,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不一樣,入門的茶客與資深茶客評價時常兩極分化,即使同樣喝茶多年的茶客,對於茶的理解也不一。

一款茶所有人都會滿意么?不一定。但是如果主人茶會每個細節用心對待,真誠分享,茶的滋味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情誼才是重要的。

我很喜歡日本茶道里的「一期一會」:每一次茶會的舉辦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體會,也許我們再次一起喝茶,茶也是那款茶,但是感受和際遇都是不一樣的,也不可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更何況人的相聚本來就無常,珍視每次的茶會,就是珍視生命本身,當下的每一刻,才會不枉活過。

很多人會覺得幹嘛這麼累,隨意就好,中國茶道不同日本,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隨意泡茶隨意招待那跟普通日子的喝茶有什麼不一樣?舉辦茶會就是讓與平時不一樣。古代無論貴族還是文人士大夫在宴請還講究各種禮節與規矩,怎麼到這個時代反而不講究了?

講究和認真都說明在乎,在乎才會顯露人間的溫暖。也許多年以後,我忘了這場茶會的茶到底是什麼味道,我依然會記得台灣司茶師那些話與茶會整個氛圍。

茶會,就是人與茶人與人的際遇。珍惜每次茶會的時光,才是對茶對人最大的尊敬。

作者:戊夕丨弘益茶道美學撰稿人

到世界茶源體驗更多課程

?本期編輯? 找茶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投稿:成為弘益撰稿人。研究愛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對茶、生活、美學的踐行與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學,用你的文字,標記你的美好。詳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師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點這裡,找茶找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爆笑校園:獃頭「文盲」光碟機當茶杯架?旺財:有夠蠢的!
手工者:野外茶具裝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