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是人寫不好書法,而是書法越來越沒有規矩了!

不是人寫不好書法,而是書法越來越沒有規矩了!

不是人寫不好書法,而是書法越來越沒有規矩了!那麼為什麼說「書法越來越沒規矩了」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今天的文章。

「書法」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特別是在過去,似乎書法就是文人的必修課。但是到了今天的科技時代,「書法」這個辭彙人們開始陌生了。所有文字性的東西電腦和印表機就能完成,不需要用毛筆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了。不可否認這是社會的進步,同時也使得書法從實用型走向藝術欣賞型。並不是說社會進步不好,而是一件東西被另一件東西代替後,原先的這件東西就需要改變,就需要轉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時候我們都是騎自行車,沒過多久摩托車出來了,當摩托車大面積普及後,自行車轉型做了電動車。或許你會覺得這個例子不恰當,但這確實是現實存在的。那麼這就能說明「書法沒有規矩」了嗎?我覺得導致書法越來越沒有規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歷史的原因

書法到了漢代,隸書是主流,也是法度森嚴的時代。這個時代人們為了便捷,在民間也出現了草隸,但是公文類依舊還是隸書。往下發展真書(楷書)、行書、草書慢慢形成了,到了兩晉時代,書法進入了一次高潮,特別是東晉,這應該和當時的文化環境有關,文人推崇自由加上思想的解放,更多的文人追求的是書法「韻味」,尤其是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現代派,將書法推向了歷史難以逾越的高度。

書法到了唐代,又是書法的一次高峰,更是把書法規範化了,尤其是真書,康有為說「唐人尚法」就是這個意思,可以說唐人書法法度最嚴格。書法到了宋代,似乎「法」開始走下坡路,宋人不像唐代人書法那麼嚴格了。現在我們翻開《書法史》和那時留下的碑帖,似乎宋代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楷書了,更多的是行楷,這也是宋代書法「尚意」的真實寫照。

書法到了元明,真正開始走向「法度解放」時代,元代似乎還好一些,還有趙孟頫、康里子山、鮮於樞等傳統書法家在傳承,而明代真的是大解放。明代出現了很多個性極強的書法家,如祝允明、黃道周、徐渭,還有明末清初的王鐸、傅山等等。到了清代,更加如此!明清人似乎追求的是「韻、法、意」之外的東西了,推崇自己的個性更多一些。唯一慶幸的是這個時代還有館閣體的約束,不至於像現代這樣「自由」。

書法到了今天,所有創作者都是為了展覽、比賽準備作品。今天不但有個性還要突出的是展廳效應、視覺衝擊。今天的書法沒有了約束,反而越來越沒有了規矩。

2.現實生活的原因

時代的進步,藝術創作的自由,也就不存在監管了。雖然有這協會那組織,但是這些部門似乎都不是為了書法傳承和發展,更多的是考慮自己在這個組織里能擔任什麼職務,是副主席還是理事,因為職務的高低決定其作品的價格。或許是現實生活的原因,所有人的認知都是「錢」導致的,監管不監管也無關緊要了。不要覺得膚淺,當今社會人的慾望已是深不可測,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現實。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自古不變的法則。有人情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面笑,多麼可怕。同學聚會時,為啥喝酒不先敬你?你自己還沒數嗎?這就是現實社會。書法家也是人,也需要養家糊口,沒有錢啥玩意都是扯淡。

3.審美缺失的原因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歷史上,英國人搞了工業革命,成了日不落帝國;今天,美國人橫行世界,軍事和經濟都搞得不錯;而中國,這些方面不能和他們比,我們拿得出手的是——藝術。當然,不是今天那些拾人牙慧、無病呻吟的當代藝術。

好多國家的博物館裡,都珍藏著中國古代的藝術品,名畫、瓷瓶、石刻,但是今天很多國人也只是知道它們值錢罷了,並不會欣賞。不僅是沒上過幾天學的人,就是讀了很多年書,讀到研究生,留過洋的人,也還是大多數不會欣賞……今天的收藏市場很火熱,可是這些參與其中的人,多數是為了錢,而不是為藝術。很多人,即使家裡藏了不少好東西,也完全不懂這些東西美在哪裡。

綜上所述,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小愛娛樂 的精彩文章:

中書協副主席王家新書法被噴,冤嗎?網友:起碼比射墨強!
清華送走「射墨教授」,北大又因為這幅字上了熱門?

TAG:二小愛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