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進擊的武裝商團:遷居遠東的粟特武士集團

進擊的武裝商團:遷居遠東的粟特武士集團

原標題:進擊的武裝商團:遷居遠東的粟特武士集團



在中亞與東亞的歷史上,粟特人都曾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精明的商人,也是出色的情報人員和武士。他們在自己的輝煌時代,極力維繫家鄉的自治權力。不少人還向東遷徙,在中原和周邊地區定居。為東亞大陸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內陸沙海中的商業城邦


粟特人的起源就相當於今天的河中地區粟特人的故土,就是中亞歷史上的索格迪亞納。這片西域沃土位於亞歐大陸的正中央位置。雖然身處相對乾旱的內陸,卻受到了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滋潤。所以當地一直都是比較適合耕作與放牧的地區。

在人種和語言上,粟特人屬於典型的高加索人種,屬於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的一支。他們皮膚白皙、高鼻凹目,不少人還有著綠色或者藍色的眼珠,頭髮成褐色或者栗色。他們使用波斯征服者帶來的阿拉米字母。這套源自早期中東文明的字母,一直都是亞述帝國和波斯帝國的通行語。



公元前4世紀的中亞要塞城市遺址


公元前6-5世紀左右,索格迪亞納就出現了複雜的綠洲農業灌溉網路。經歷了波斯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後,當地又在公元前4世紀迎來了馬其頓帝國的希臘化殖民者。不少希臘戰俘和同盟者,被安排在中亞駐屯,並將希臘式的城邦格局引入中亞。這對後來的粟特歷史,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甚至可以說,粟特人黃金時代的商業城市結構,就像是古希臘城邦在亞洲腹地的復刻。



率軍攻打粟特城市的亞歷山大


公元前2世紀後,匈奴和月氏的戰爭,引發了中亞民族遷徙的多米諾骨牌。當時的斯基泰大國康居,趁著大月氏西遷與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衰敗,控制了各索格迪亞納城邦。他們和粟特人其實屬於同文同種的族群,但在經濟和生活模式上有很大差異。當粟特人已經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城市文明後,康居人還是典型的游牧國家。由於二者的君臣關係,再加上撒馬爾罕的音譯「康國」和「康居」名字的相似性,漢文史書經常將二者混淆,認為康居就是康國的祖先。



中亞的希臘城市遺址 也是後來粟特城邦結構的雛形之一


張騫出使西域時,就是由大宛王護送到康居控制的粟特城邦,再由粟特城邦進入大月氏領土。此後,當地城邦又受到貴霜帝國、白匈奴等勢力的間接支配。但在被阿巴斯王朝直接控制前,一直保持著獨立地位。作為一個有著鮮明族群特色的種族,粟特人源源不斷地對外輸出財富、技術與其他人才。

公元5-6世紀,索格狄亞那當地的綠洲農業,又迎來了第二個大發展時期。幾個主要的城邦國家最終定型:古書中的康國,就是著名的撒馬爾罕,位於索格迪亞納的中央。撒馬爾罕的南邊有史國「羯霜那」,把持著連接索格迪亞納和巴克特里亞的要道鐵門。


撒馬爾罕的西邊是何國「屈霜尼加」。再往西就是重鎮安國,也就是歷史名城布哈拉。這條道路繼續向西,可以通達波斯、南俄草原乃至黑海地區。


著名的赭石,就是在大唐和阿拉伯之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石國,位於今天的塔什干。由此地向東,可以越過阿爾泰山,進入蒙古高原。


而在撒馬爾罕的北部則有曹國、東曹國和西曹國。其中東曹國是粟特人前往西域和中原的必經之地。而米摩賀米國的位置,則位於撒馬爾罕東方60公里的片治肯特。


在這片土地的四周,都是聞名於史冊的戰略要地:西邊是阿姆河下游肥沃的花剌子模綠洲,南部是因為希臘移民而得名的巴克特里亞。東邊還有盛產良駒、農牧皆宜的費爾干納盆地。



粟特人的城邦分布

軍商合一的粟特貴族


粟特城市正好位於東西方交通線的正中央


這些城邦最早的經濟基礎就是農業。由於其土地豐饒,使得阿拉伯人的地理書稱之為世界四大樂園之一。但是綠洲本身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當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超出了土地承載力後,城邦就會像古希臘人那樣,通過官方或者民間組織移民,在其他地區建立殖民地或者城市群。比如天山山脈的七河地區,就是這樣的移民點。


粟特人最終以一己之力 撐起了半條絲綢之路索格迪亞納位於亞歐大陸正中心,也位於內亞貿易網路的大動脈上。所以從這裡可以東南通達印度,北方通達草原,東北方通達中國,西邊通達波斯和歐洲。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貫通亞歐的世界眼光,使他們十分重視商業的發展。


在粟特人的國家裡,商業是十分重視的經濟行為。粟特嬰孩出生之後,大人會在他們口中放冰糖,並在手掌中心放置明膠。意思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用甜言蜜語進行貿易,能像明膠粘物一樣,用雙手抓緊財富。長大之後的粟特人,就會學慣用阿拉米字母記賬。一個男子長到20歲,就要到遠方貿易。



粟特人的商業能力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見識過粟特人貿易能力的玄奘感嘆道:在粟特人的社會裡,有一半的人務農,另一半的人靠貿易獲利,社會各階層都是如此。他們將追逐利潤作為至高的目的。由於商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所以商人的社會地位較高。


中亞穆格山要塞出土的阿拉米字母文書顯示,粟特社會分為自由人、商人、工匠和奴隸等群體。其中自由人大都有土地和動產,甚至私人武裝。他們農商兼營,在某些場合被稱為貴族或者武士階層。這個群體佔到粟特社會人口的三成之多。



一直到11世紀 還有被使用的阿拉米語


自由人階層的另一特點,就是軍商合一。粟特人長期受到游牧集團的襲擾和支配,自身也就有了尚武習俗,十分彪悍。玄奘記載粟特人往往分為若干城邦,彼此間互不統屬,所以經常爭鬥。這些人不僅手工業發達,而且性情勇烈,善於騎馬作戰,殺敵時一往無前。安伽、虞弘、史君等在華粟特人的墓葬里,都有波斯風格的騎射狩獵圖,這與他們好戰尚武的民風是分不開的。

較強的軍事技能,是粟特人能在動蕩的西域生存繁衍,並在異鄉開闢殖民地的重要保證。所以幾百人的粟特商隊,和幾千人的粟特移民團,其實就是一支小型軍隊。常年遊走於綠洲城邦和草原部落的他們,不僅憑藉祖傳的貿易路線和家族積累的關係,構建了強大的情報網路。還經常以敏銳的商業嗅覺,積极參与到蒙古高原、西域城邦、河西走廊和中原地區的混戰。支持開出優惠貿易條件,或者最有希望取勝的一方,在險中求得富貴。


在外人眼中,這些粟特人不僅有過硬的軍事素養,還精通多種語言的交流技能,有有豐富的貿易和軍事情報。而商人身份則可以作為間諜身份的掩護。所以無論是突厥系的草原部落,還是東方的鮮卑人和漢人,又或是像吐谷渾這樣的半農半牧政權。都樂意聘用粟特人作為外交特使,賜予粟特首領以武職,讓他們縱橫捭闔。



早期的粟特武士形象

漢晉之際的粟特軍商


北伐的諸葛亮也曾經使用過粟特武裝


早在三國和西晉時代,就有少數粟特人穿過西域盆地,來到了涼州地區。他們甚至還參與到了蜀國北伐曹魏的戰爭當中。公元227-228年,憑藉馬超在西羌中的威望與關係網,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涼州地區的諸部族首領,派遣月氏胡侯支富和康居胡侯康植等20多個頭目,接受諸葛亮的節制指揮。其中月氏人可能是羌族中的小月氏,而康植則是以國名康國為漢姓的粟特人。



粟特人的主要服飾


根據粟特人的貿易傳統,這是典型的投機操作。憑藉過硬的軍事素質和精明的商業頭腦,往來於有著資源和情報需求的幾個割據政權之間。投資有潛力的一方,並從他們那裡得到想要的物資是慣用手段。

由於當時曹魏還沒在西線集結重兵,所以曹魏對於第一次北伐缺乏提防。蜀漢舉國進攻曹魏兵力空虛的涼州,是比較有優勢的。所以粟特人才大膽地選擇了與蜀漢聯絡。在這一盟約背後,諸葛亮看中了這些粟特軍商的軍事才能和豐富的情報,以及重要的騎兵與戰馬。而粟特人看重的可能是做工精良的蜀錦。他們可以把蜀錦遠銷西域,獲得豐厚的利潤。如果計劃順利,他們也許會得到蜀漢的允許,將貿易網鋪展到蜀中和東吳。


這是粟特人在東亞戰爭史上一次較早的亮相。但是隨著蜀漢北伐的失敗,這些粟特人和羌族等民族一起,受到了曹魏和西晉的鎮壓和收降。



粟特人的經商能力 讓他們也具備了很強的情況搜集水平


公元311-312年,一位在洛陽待過的商團首領奈伊凡塔克,給撒馬爾罕的貴族資助人寫信,彙報了中原的永嘉之亂。奈伊凡塔克受資助人之託,來到東方貿易。由於發現胡漢矛盾日益嚴重,諸侯王征戰不休,所以他以相對安全的武威為基地。此人在信中描述了他派人到洛陽和安陽進貨的情況。在洛陽,匈奴軍隊攻破了都城,城裡的印度人和粟特人社區一片蕭條,商人大量餓死。晉懷帝也逃出了洛陽城避難。他們買賣的貨物包括藥材、金、銀、黃銅,還有非常緊缺的白面。但是他們沒有收購到寶貴的生絲---這才是他們希望獲得的寶物。


一同出土的另一封書信,則記載了一對滯留中國的粟特母女的情況。粟特商人那奈德,帶著妻子米薇與女兒莎恩,從撒馬爾罕到敦煌做生意。但他將妻女留在敦煌,自己返回撒馬爾罕,一去三年。被留在敦煌的米薇母女盤纏用盡,不得不要求那奈德想辦法,將她們帶回撒馬爾罕。而那奈德的生意合伙人法克漢德,已經欠債逃跑,致使母女必須承擔債務。女兒則在母親的信中附議,請求父親給她們寄些錢來,因為她們即將成為奴隸。



出土的粟特男子頭像


除此之外,米薇也寫信給她的母親蔡特思。表示她雖然有門路,卻沒有錢,也沒能得到丈夫親戚的允許而無法離開。除了這六人之外,米薇也曾向一位官員求助無果。唯有一位拜火教祭司願意幫助她。這兩封商業情報書和家書,於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被人找到。書信因為戰亂而沒能被寄回康國。在粟特文書里,像伊奈凡塔克和那奈德這樣在中國的商人,也被稱為「自由人」。說明也是身兼貴族武士、間諜和國際商人的多面體。


粟特商人的步伐可謂是踏遍了整條國際貿易線

南北亂世的雙面間諜


五胡十六國的建立讓大家都開始需要粟特商人在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時代,更多的粟特人前往東方貿易。他們在河西走廊乃至漠北草原,都延續了自己的殖民據點模式。一個貴族負責建立一系列居民點或者城市,由被稱為「薩保」的軍事與商業頭目進行自治。粟特人再以這些據點為中心,充當各族政權的使者,間諜和僱傭軍人。


比如在公元429年,北魏世祖太武帝帶領軍隊長驅漠北,打敗宿敵柔然的大檀可汗。在取勝後,他從涼州的粟特胡商那裡得知,如果再深入追擊兩天,就能徹底打垮可汗的殘部。這讓太武帝又氣又恨。由於粟特人具有重要的軍事與商業價值,北方的地方政權非常重視留用粟特商人,從他們身上收取足夠的商稅和軍事情報。



柔然汗國境內就有很多遷徙的粟特群體割據涼州的北涼政權,就藉助地利,收容了大量的粟特商人。北魏為了得到這些粟特人,就以北涼「徵收重稅,阻斷胡商來華貿易」為理由,出兵滅北涼。為此,粟特城邦的首領們遣使北魏,希望出錢贖買這些商團和他們的家屬,以便恢復他們的自由地位。最後在452年得到了批准。可見這些粟特殖民者,並沒有因為戰亂而失去自主性。他們與故鄉有緊密的聯繫,並在受難時由故鄉出面營救,以便繼續在東方進行比較獨立的外交和貿易。


到了公元490年,柔然可汗下令附屬的高車和自己一起進攻北魏,激發了高車人的反抗。高車首領阿伏至羅遷徙到阿爾泰山與天山山脈之間的土地建國。高車派出的使者,就是一個名叫越者的粟特人。他帶著象徵使節的兩支箭來到北魏宮廷表示臣服。



粟特商人的陶俑形象


北魏時,有一個名叫安吐根的粟特胡商,將自己的祖籍歸結到古代的安西王室,以此來抬高身價。他以西域胡人的身份,以及祖上世代經商的職業背景,受到北魏皇帝的委託,成為了北魏駐柔然的使節。到了北魏末年,政權混亂,柔然可汗阿納環想趁亂南下入侵,於是派安吐根回到洛陽刺探情報。安吐根為了在柔然和北魏兩邊都留下後路,於是趁機向北魏的實權人物高歡透露了柔然入侵的計劃。在北魏的防備下,柔然沒有得逞。畢竟,維持地區強權的均勢,比較符合粟特人的利益。

後來的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安吐根憑藉自己在中原的情報網做出判斷,東魏的優勢比較大。於是他勸柔然人與東魏結好,並積極推動了柔然與東魏的聯姻。



北魏分裂後 擁有六鎮大部分兵力的東魏佔據優勢粟特人不僅為鮮卑人效力,還充當南朝和吐谷渾政權的使者,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比如在公元553年,西魏從梁朝手裡奪取四川,阻斷了梁朝與吐谷渾還有柔然的外交線路。吐谷渾深感威脅,於是取道蒙古高原,向北齊派出結盟使團。但是在回國途中,使團遭到西魏的伏擊。有著典型粟特名字的將軍翟潘密和240名粟特胡商,以及數萬匹彩色絲絹,都被西魏繳獲。粟特首領擔任武職,而且攜帶了大量貴重禮品,充分地說明了粟特貴族具有軍人和商人的合一屬性。



來自鮮卑系的吐谷渾也喜歡任用粟特人

隋唐的粟特武士與安史之亂


粟特人在唐朝崛起的過程中也進行了提前押寶


歷史即將進入隋唐時代,很多粟特人憑藉靈敏的政治敏感度,和過硬的軍事素質,正確選擇了新的效忠對象。今人所熟知的隋唐關隴集團,是以鮮卑人和胡化漢人為主的統治集團。事實上,河西還有山西的一些地方武裝,是由粟特人主導的。


以山西太原的粟特人虞弘為例,他是一個典型的粟特地方勢力代表。根據墓志銘記載,他的祖先是西域部族「魚國」的酋長。後來這個草原上的聚落被柔然可汗收降。他本人在柔然擔任高官,並被作為使者派到北齊。由於北齊與柔然關係惡化,於是他被強行留用。後來又在北齊、北周與隋朝為官。他在北周時統領并州、代州、介州的三州鄉團,並被封為檢校薩保府。


粟特與突厥人的武裝


在唐朝軍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放眼整個時代,虞弘的經歷很具有普遍性。由於重視收集軍事情報,而且善於押寶,所以不少世襲的粟特武人都兼任府兵制軍府的首長。對唐朝,他們是中央或者地方軍府的官員。但是在粟特人自己的世界裡,他們佩戴波斯式王冠,使用西方的金銀器皿,形同一方諸侯。在文化和身份認同上保持著相當的獨立性。


到了617年的隋末大亂時期,作為河西地方實力派的粟特人安興貴與安修仁兄弟,擁立當地軍官李軌建立了獨立政權。一年後李淵創立唐朝,改元武德。對政治十分敏感的安氏兄弟,建議李軌早日歸降中央,但被李某拒絕。於是兄弟二人果斷髮動粟特武裝造反,捉拿了李軌,帶著河西地區歸順了唐朝。這並不是偶然的現象。現存的62塊唐代安-康兩姓粟特墓志銘顯示:37人有武散官或者職官的官位。28人的祖輩和父輩,在北朝時擔任就受封各種武職。隨著唐代的門蔭制度,他們的後代也有武職。其中很多人參與了唐朝北伐突厥的戰爭,立下過赫赫戰功。



粟特人的武器打造水準與騎兵技術 都是唐軍所需要的


不僅是在官府,民間的粟特人也很活躍。在唐與突厥戰爭的期間,高僧玄奘希望出關到印度求取真經,而他的護衛石盤陀,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粟特人。此人善於騎射,熟知沙漠的地形與各民族風俗。他的名字顯示,其祖先來自石國。名字里的「盤陀」在粟特語里是「神的僕人」的意思。


石盤陀的經歷也很具有代表性。當時的粟特衛士唯利是圖,為往來東西的各族客商充當保鏢或者嚮導。一旦發現旅途過於危險,或者僱主付不起高額的護送費用。錙銖必較的他們就拋下僱主,甩手不幹。儘管如此,玄奘憑藉驚人的毅力和友好國家的資助,還是一路向西,來到了石盤陀的故鄉索格迪亞納。他在留下的《大唐西域記》里,為後人留下了關於粟特城邦的寶貴記載。



玄奘的護衛就是一個粟特人


在唐朝擊敗了突厥人後,突厥中的一批游牧粟特人歸降了唐朝。對於這些新歸附的粟特人,唐朝政府的政策是給首領加封官位和爵位,留他們在長安宿衛。對於部落民,就在遙遠的敦煌、吐魯番等地,聚落變成「歸化鄉」加以管理。使他們稱為編戶齊民,逐漸同化於漢人。

在長安、洛陽和揚州等地,也有專門的粟特社區,集中居住著粟特商人以及家屬。比如長安就有19個粟特坊。他們依舊被唐人看作外僑。到了唐朝中後期,薩保的權力漸漸降低,主要職能是宗教工作,負責組織祆教祭祀,維護民族文化認同。


與此同時,遷居到內地的粟特武將也打破了族內通婚的傳統,開始與突厥,乃至漢人貴族通婚。他們的後代在文化信仰上也開始多樣化,道教、佛教、儒家都有涉獵。名字由具有印歐色彩的阿、芬、達、盤陀、射,變成了漢文化的忠、孝、富、貴等等。有的人甚至終身放浪形骸于山川林木,成為僧人或者道士。僅有姓氏、墓志銘或者生活用品,保留了自己的西域出身。



粟特壁畫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形象


在邊境上的六胡州和營州地區,還有一些保持著印歐人原始形態,幾乎完全自治的粟特部落。他們自由散漫,漢化程度很低,但卻非常迷信。721-722年,六胡州的胡人因為賦稅太重而叛亂,就有粟特人康待賓自稱可汗。叛亂平定後,很多叛亂的粟特部落一度被唐朝內遷到河南和江淮地區分散管理。即便如此,這些人還是因為水土不服,風俗異於漢人而北逃回故土。


在整個北方邊境上和河北地區,都有數目可觀的粟特人。和內地的同胞相比,這些人依舊保持著騎射傳統與拜火教信仰,以部落為單位生產生活。和薩保一樣,部落頭目兼具宗教首領、商團領袖與將軍的多重身份。所以很容易被發動起來。而按照粟特貴族商人-武士-教頭合一的傳統來看,安祿山的出現也絕不是偶然。


粟特壁畫上的女皇武則天


根據著名的文獻《安祿山事迹卷》記載,安祿山就是典型的粟特式頭目。他利用粟特人善於貿易的特點,在用貿易籌集巨額軍資,打造武器鎧甲。甚至批量生產偽官的印信和符節。還借貿易的機會,用粟特商人的身份作掩護,在各地搜集情報。


同時,安祿山還在聚集粟特商人的時候舉行宗教儀式。他讓幾百個侍從站在身邊,擺上豐盛的祭品,命令巫師成日敲鼓。他本人則裝扮成祆教的天神。指揮祭拜。他的突厥名字「亞牢山」是戰神的意思。而在粟特語里就是「閃耀的光明之神」。正是因為宗教力量,那些流散到內地,被壓迫為編戶齊民的粟特游牧民,還盜竊官馬,北上投奔精神領袖安祿山。



粟特-突厥混血的安祿山 其實是那個時代的典型


也是因為有著宗教和經濟上的廣泛影響力,安史叛軍有著極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承平日久的內地州郡民兵所無法比擬的。戰爭開始後,經常出現小股叛軍輕鬆地擊敗大隊地方軍的情況。儘管有安祿山等人的叛亂,但是安史之亂依舊不是一場狹隘的民族戰爭。戰鬥雙方都大量使用西域和東北亞的外族軍隊作戰。雙方的高參集團里也不乏漢人存在。粟特人里出了安祿山這樣的叛將,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選擇與唐朝政府站在一起。由於出色的戰功,唐朝中後期打破了節度使必須由漢人或漢化番人充當的傳統。包括安祿山在內,到大唐滅亡為止,一共有30個擁有康-史何-李等姓氏的粟特人,擔任過節度使。任職藩鎮有33個,占唐代出現過的藩鎮數目的40%。後來還有李抱玉、李抱真和李國臣等人,因抵抗吐蕃有功,被封為郡王。粟特人再次因為立功而保了大唐。


考古發現的各種唐朝騎兵形象 其中也包括了粟特人

最終的結局


半粟特半突厥化的移民部落


隨著安史之亂的平息,東土的文化也喪失了包羅萬象的自信,徹底露出了對外來文化的抵觸面。佔據文化制高點的中夏君子們,開始坐而論道,大發空論:一切都是胡人引發了唐朝的衰敗!於是乎,被他們玩弄過的無辜胡姬,瞬間成了妲己褒姒那樣的替罪綿羊。在這樣的輿論導向下,民間排胡的情緒潛滋暗長,州縣裡惡劣的「殺胡」事件時有發生。藩鎮混戰時,胡商的財富往往成為掠奪的重點。在保守而壓抑的文化氛圍里,很多中原的安姓的粟特人,自稱祖先是和中原沒什麼過節的安息王。康姓的粟特人,則把祖源追溯到西周的康叔。若干代後,這些人幾乎與漢人同化。



曾經風靡一時的胡姬被中夏君子們斥責為妲己再世


但事實上,邊疆的粟特後裔,也就是中夏君子眼裡的罪人們,卻在若干代後繼續為保衛邊疆而戰。



正被盜匪打劫的粟特商人


很多粟特人選擇向胡風瀰漫的河東藩鎮靠攏。唐朝中後期,那裡新建的祆神廟證明了他們的移民軌跡。河北藩鎮武士的強大戰鬥力,與他們的到來不無關係。這些人被有著粟特血統的沙陀族接收,並被重新整合。而新崛起的契丹帝國,則從反面加強了部分粟特後裔的中原認同。雖然血統不可考證,但是出自沙陀系王朝的名將楊業,和他的親兵們,其實是粟特和沙陀武士的最後碩果。在宋遼戰爭中,還有一些康姓的粟特裔將領在戰場上廝殺。



大量的粟特人加入沙陀勢力 撐起了五代著名的軍事集團


而著名的楊門女將,則與另一支游牧後裔有關。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有位堂兄叫楊琪,此人曾娶當地大族慕容氏為妻。慕容氏是鮮卑後裔,世代習武。這位慕容氏的女子,成了後來穆桂英的原型之一。並被文人演繹出了「穆桂英挂帥」的傳奇。北宋時期,這些游牧後裔完全漢化。面對新崛起的契丹人,他們的文化認同自然是以「中國」自居。最終,這些邊疆上的粟特裔衛士,也成了漢族主義的象徵。



穆桂英傳奇實際上源自邊境的慕容鮮卑家族


在河西走廊,隨著唐朝在西域勢力的淪陷,河西地區被吐蕃帝國攻下。吐蕃人為了方便統治,削弱唐人的反抗精神,對當地的漢人和粟特百姓進行無差別壓迫。漢人州縣和粟特聚居點被打散,合併成部落。他們在衣冠服飾上被強行吐蕃化,並由吐蕃或者粟特貴族擔任部落使,進行統治。但是在著名的張義潮起義里,這些粟特後裔紛紛起事,參加歸義軍政權,恢復唐文化的認同。張義潮的部下和盟友安景旻、康通信、康使君和曹法鏡等


人,都是粟特貴族後裔。



粟特後裔也撐起了河西走廊的歸義軍勢力


在民間,很多粟特年輕人改信了佛教,並參加寺院的僧兵團加入抗吐戰爭。後來堅持漢族本位的張氏節度使,被粟特後裔的曹氏取代。粟特後裔也活躍在歸義軍的各級政權。憑藉著靈活的外交手腕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歸義軍與于闐、回鶻等勢力友好往來,組織聯盟。在西域堅守唐文化的孤島,發展多種多樣的宗教文化。敦煌祆教祠里的祆教女神圖,就是這一時期繪製的。



敦煌的祆教女神圖


而在索格迪亞納本土,隨著波斯化的阿巴斯王朝建立直接統治,粟特城邦逐漸失去了獨立的特性。粟特人逐漸被伊斯蘭化和波斯化。他們在和波斯人的軍事與商業競爭中,徹底敗下陣來。中亞東部的粟特人,則被喀喇汗王朝影響,接受了突厥化影響。阿拉伯文和突厥語,也就成了粟特地區的流行文化。


直到11世紀,喀喇汗王朝編纂《突厥語大辭典》時,天山北麓還有使用粟特語和突厥語的雙語族群。但是祖先的文化對於他們而言,已是恍如隔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前途難料:曾國藩反叛清朝的可行性報告
跑步最怕的就是運動損傷!這些方法可以幫你遠離運動損傷!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