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交城民間故事——西葫蘆川李家溝風水嶺羊群化石頭

交城民間故事——西葫蘆川李家溝風水嶺羊群化石頭

交城民間故事有很多,小編從交城史料《交城縣民間故事傳說集——拾荒記》中錄的一些交城民間故事,在以後的版塊中會陸續刊出。

交城人了解交城事,交城人關心交城事,正能量的傳遞,也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交城,熱愛交城。

風水嶺羊群化石頭

話說不知何朝何代何年何月,交城山西葫蘆川李家溝西風水嶺上有一龍洞,此洞多深多大,鄉人從未進過無從得知,只知此洞住有二龍仙,但此說是由上輩祖先傳下,後人並未見其真容,故有信者有不信者,眾說紛紜。

忽一年,山下大陵縣城東大營村有一姜姓農家產下一男孩,此孩產時,其母王氏獨見紅光遍地,香霧繚繞,而其家人及接生婆則一無所知。王氏知其為異人,取名珍娃,自然倍加呵護。夏夜怕熱著,坐在孩兒身邊搖扇至深更;冬夜怕涼著,坐在炕頭撥火至凌晨。不覺已是十有三年。由於終年勞累,王氏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撒手歸西去了。可憐珍娃突然喪母,悲痛至極,先嚎啕大哭後無語悲泣,身體一日瘦似一日。姜老漢強忍思妻之痛,想到自己又要牧放羊群,又要管理家務,實實不便,便於翌年續娶梁姓女子為妻,以便照護珍娃成人。誰知梁氏進門後,視珍娃如眼中釘、肉中刺,一日不拔就一日不得安心。然知姜老漢愛子心切,終不得時機下手。

第二年。剛進初夏,姜老漢一人進山放羊,墜入深谷,不幸喪命消息傳來,後妻梁氏朝著北山乾嚎了幾聲,收拾家中所有細軟抬腿一走了之。只可憐珍娃小小年紀又要央乞鄰舍入山收屍,又要割棺買衣準備辦理喪事,可是家中值錢東西已被繼母收拾一空,只留下破衣爛衫不值幾文。這時, 遠方表舅聞訊趕來,主持賣房葬人, 留下羊群以供珍娃活命。葬父之後,父母在世時視如珍寶的珍娃成了一個衣衫襤褸的放羊娃, 終日拄著放羊鏟, 甩著放羊鞭與羊群為伴,雖覺凄涼,但少了繼母打罵,日子過得倒也平靜。

按照大陵舊俗,一到入伏,平川羊群必須進縣北大山牧放避暑,秋後下山。於是這年六月,珍娃趕著羊群,一路牧放,到了西葫蘆川李家溝。

日風和日麗,珍娃趕著羊群沿溝放牧到了風水嶺龍洞前草坪, 草坪綠草叢深,山花掩映,蜂蝶盤旋,翠鳥爭鳴,坪下清泉擊石猶如琴聲。就在此時,忽然一隻梅花小鹿從面前奔跳而過,珍娃不由自主隨了過去。轉過山灣,只見一處洞府前的高松下,一位穿青、一位穿白的兩位白須老者聚精會神地下棋,那隻剛才還歡蹦亂跳的小鹿此時此刻靜靜地卧在老者身邊。珍娃從小喜愛下棋,便不言不語悄悄站在穿白的老者身後觀棋。棋盤上,黑白兩方勢均力敵,不分勝負,穿青者乘穿白者不備,將馬跳到吃車的位上,珍娃不由自主開口提醒:「爺,看馬踩車!」 穿青者滿臉不悅,抬頭斥曰:「無知小兒,多嘴什麼,看你的羊去!」

珍娃也覺的沒趣,便悄然回首,一看哪裡有什麼羊群,只見山坡上草叢裡或黑或白布滿了羊形石頭,插在地下的放羊鏟、放羊鞭也已長成參天大樹。再一看,兩位老者和鹿也無影無蹤,石桌邊只有一股香風繚繞。

返步進了李家溝,人均不識。一老者言道:「聽老人傳言,一百多年前,有個平川的放羊娃趕著一群羊進了山就沒見出來。」這才知已過了百年有餘。於是,珍娃重新返迴風水嶺,坐化於龍洞內。因其姓姜,村人多呼為姜道爺。每年夏天祭祀供奉代代流傳。又因羊鏟、羊鞭能插地生枝,村人便將此山叫做風水嶺。

本故事選自由田瑞、郭巨勝主編的「交城縣民間故事傳說集」《拾荒記》第一卷。

交城天一視界本著宣傳交城本地的風土人情為宗旨,鏈接中如有侵犯個人隱私的地方,敬請留言,我們將在最快的時間內予以刪除。

本站圖文歡迎分享。未經本公眾號授權同意,本站圖文不得轉載!請尊重原創!本站保留一切投訴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城天一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交城天一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