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融資2.7億美元之後,知乎的護城河焦慮

融資2.7億美元之後,知乎的護城河焦慮

文 | 王藝瑾

編輯 | 韓洪剛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在昨日的「海鹽計劃」發布會上通過視頻宣布,知乎已完成 2.7 億美元 E 輪融資。 「找投資不是找錢,而是找隊友。」周源在全員郵件中說。

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再到每個普通人,「缺錢」幾乎是共同的感受。而此時,知乎依然能拿到大筆融資,著實難得。

知乎未公布其「隊友」名單,但據36氪此前報道,此次融資領投方為尚珹資本,而騰訊、高盛、陽光保險、今日資本和光源資本則選擇跟投。根據天眼查的公開數據,知乎獲此輪融資後,估值達到25億美元。

圖片來源:天眼查

與此不同的是「美國版的知乎」 Quora。早成立一年的Quora被認為是知乎效仿的對象。但Quora最近的C、D兩輪融資金額都不高,分別是8000萬和8500萬美元,D輪融資後的估值為18億美元。Quora 的CEO Adam D』Angelo曾對TechCrunch說,募資金額少是為了保持Quora長期的獨立性。

根據知乎公布的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知乎的註冊用戶達到1.8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而Quora官網上稱,其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2億。

同樣專註知識分享、針對精英人群、注重厚積薄發,但兩家公司在起步後卻選擇了不同的商業模型。與矽谷的創業生態不同,中國目前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獨立性」對一家初創公司的吸引力,遠不及背後有巨型資本加持。

「互聯網是個固定成本很高,可變成本很低的行業,互聯網公司是沒有中間狀態的,要麼做大,要麼出局。」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徐新昨日在知乎發帖說。今日資本在2016年1月領投了知乎的D輪投資,因為對知乎過去兩年的成績「很滿意」,所以這次E輪又追加投資。

「要麼做大,要麼出局」 —— 這可能是此類問答平台商業化的最大困境。

昨日該融資消息發布後,多個投資機構負責人在知乎上針對此事回帖,徐新是其中之一。他們曆數了知乎的佳績,卻很少提到它的不足。

知乎是創新工場一手孵化的明星項目,在C、D兩輪融資時也得到創新工場的加投。創新工場的聯合創始人汪華說,知乎所針對的中國這5億城市用戶「不像下沉用戶那樣,能通過直播、打賞、娛樂這些簡單的方式商業化」。而針對這類用戶,知乎必須給他們提供穩定而高質量的知識內容。這是商業化的保障。

「穩定而高質量的知識內容」,這通常被看做是知乎最重要的護城河。

矽谷知名風投機構Greylock的合伙人Sarah Guo曾提到創業公司通常需要打造6種護城河(moat),包括技術、生態系統(ecosystem)、網路效應(network)、產品領導者和渠道。

不過徐新認為,知乎的護城河不在於內容,而在於生產內容的人以及這些人的連接。知乎從創立之初就構建了一個基於內容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生態系統,並形成了網路效應。徐新說,知乎的這種網路效應構築起的「護城河」難以被競爭對手攻破。

但在「護城河」之外,還有叫做「木桶效應」的理論。

知乎的渠道和技術,也就是知乎APP和網站,其版面設計和推薦演算法常常被一些用戶所詬病。一個名為「鍾晚」的知乎用戶昨日在帖中抱怨說:「刷推薦頁基本上刷不到自己想看的,而是大眾想看的,和頭條越來越像。」

現在消費者對「搜索」的期待,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搜索」到答案,而是搜索到優化、個性化的答案。昨日回帖的幾位投資人都強調了「個性化推薦」對知乎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性。領投知乎B輪、加投E輪的賽富基金合伙人羊東說,在提高用戶個性化獲取知識的效率方面,知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高盛也是此次融資的參投方,他們在全球範圍內比較之後,認為市面上很難找到和知乎相似的同類對比產品。高盛董事總經理張凱勛昨日發帖說,與Quora相比,知乎在「聚集高質量專業人士問答內容的同時又擁有高度活躍的網路社區」;與美國網路論壇社區Reddit相比,知乎「更側重於提升內容的專業性」。

知乎需要做大,所以一方面需要吸納更多資本,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固自己的護城河。只是,為了避免「出局」而去尋求融資、迎合投資人對回報率的需求,可能會導致它這樣的知識分享平台喪失其「社區」屬性,流失原有用戶,而與其他大眾娛樂平台無異。

創新工場的聯合創始人汪華昨日發帖說:「在整個中國互聯網都在下沉,通過機器演算法讓用戶認知邊界越來越狹窄、越來越娛樂化的時候,知乎卻通過匯聚聰明的頭腦和知識,不斷擴充用戶的知識和眼界。」

汪華描述的這個知乎,更像是投資人理想中的知乎。事實上,如果你關掉知乎的賬號,知乎的推送內容與頭條並無太大區別,而且,知乎也在下沉,也在發展機器演算法。

一些用戶反映,近年來知乎的內容質量下降明顯。一個名叫「TEST TEST」的用戶在知乎發帖說:「現在優質作者優質內容流失越來越嚴重,脫離了精英光環就是一升級版百度百科吧。」

巨額融資下,它們必須尋找更有效率的變現方式。運營的變化是商業化焦慮的體現。

變現方式過於依賴廣告,這是不少人的擔憂。華興新經濟基金合伙人杜永波在昨日回帖中稱,在2017年投資知乎D+輪時,華興希望知乎能在不損害用戶體驗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貨幣化,並想看到知乎是否有除了廣告以外的其他規模化變現方式。

廣告可以說是免費互聯網的基礎。Quora CEO D』Angelo 對《矽谷商業雜誌》(Silic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 )說:「我認為廣告是讓我們的生意可持續,並保持現金流充裕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他說,「我們的目標是給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提供免費服務,而這與我們的目標相匹配。」

但對於知乎而言,從它巨額融資開始商業化的那一刻起,像Quora一樣只依賴廣告賺錢,已經是不可能的。和國外類似,中國的互聯網廣告市場越來越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單憑廣告難以支撐起一個25億美元的巨頭。投資人希望知乎有多元的盈利模式。

「正好這個時候,知識付費的市場潛力開始被激活,而知乎也適時推出了『知乎live』,這讓我們眼前一亮。」杜永波說。

但這個在知識付費浪潮下興起的實時語音問答產品「知乎Live」的市場反響似乎沒有投資人預期中那麼好。一個名為「Luv Letter 」的知乎用戶發帖說:「知乎起家靠的是當年那些回答者的文字內容,但是 Live 這種模式給人的效果就特別糟糕。」

根據Quest Mobile的數據(如下圖),今年5月到6月,知乎的知識付費小程序「知乎熱榜」的月活用戶規模持續擴大,但「知乎Live 」對用戶的吸引力卻持續下降,月活用戶只有大約16萬人,居於該榜單末位。

圖片來源:QuestMobile

千鳥傳媒的創始人曹偉鵬是知乎的深度用戶,他昨日發帖說知乎Live的局限性太大,不能算是一個好的教育產品。「比如無法監督學生學習效果,提供的信息有限,噱頭遠遠大於真的收穫 …… 課程篩選存在問題,劣幣驅逐良幣,復購率無法得到保障。」他說。

很多用戶認為知乎在商業化發力之後,不斷跨越自己的邊界、開發多元產品和擴寬用戶規模是在違背當初建立問答「社區」的初衷。但其實早在2012年,周源就在知乎發帖稱,問答不應該是知乎的全部,社區也不能完全定義知乎。於是你可以看到,現在的知乎更像是一個內容生產和分發平台,而不再具備其最初「高冷」的小眾社區屬性。

知乎拿到這筆高額融資後,商業化的潛在危險被提到更醒目的位置。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好這筆巨資修砌更高的護城河,可能決定了它能否順利突破「問答社區」商業化的困境。

周源在昨日的發布會視頻中表示,他們會用這次E輪融資「加速全民知識內容平台的建設,加大在 AI 、內容生態、知識服務和商業化等多個維度的投入」。

「希望知乎拿了這筆資金,膽子更大一些,步伐更快一些,在內容的豐富度和精準推薦上做得更好一點。」徐新說。而此次參投的陽光保險的宋文雷在回帖中說,「我們不擔心未來什麼樣的方式會是知乎主要的商業化路徑,只要知乎本身作為社區的價值能夠持續增長,內容平台的價值一定會以各種方式呈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黃章「全力打造」的魅族16發布,能幫魅族找回失去的一年嗎?
還在買買買?「新租賃經濟」正在全面接管你的生活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