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形神兼備技藝精湛木雕件鑒賞

形神兼備技藝精湛木雕件鑒賞

紫檀木雕彌勒佛

此紫檀雕荷葉枕高9.8厘米,長24.5厘米,寬15.6厘米。

枕紫檀木製,蒸栗色,其形似荷葉卷攏成橢圓形的包袱狀,以荷葉的葉莖為中心,斷莖斜插入枕內,葉邊翻捲成花瓣狀,枕上鏤一蟲蝕小孔,正好供枕者側卧時擱耳。枕上葉脈筋紋隱起,由莖部呈放射狀伸延。枕面平潤細膩。

古有陶枕內可盛放香料或葯袋,具醒腦之功。後又出現竹枕、木枕、瓷枕等不同材質的製品。這些枕或為空心實面,刻繪各樣紋飾,或為鏤空紋飾。此類製品延至明代。

此枕形態別具一格,設計十分巧妙,其造型生動自然,色澤深沉,風格純樸。作者採用圓雕、鏤空及淺刻技法,以一莖葉邊向上縮卷的荷葉為題材,葉片向上收攏,葉邊內外翻卷,還有幾處蟲蛀後留下的斑痕,形態自然逼真。

此杯為清宮舊藏,杯高5.7厘米,口徑:13.5×6.8厘米。

杯以非洲犀牛角的后角製成,角質堅實細膩,色澤如蜜,呈淺棕黃色半透明狀。利用犀角天溝自然凸凹的部位鏤刻兩株纏枝葡萄藤做柄,枝曲葉展,果實圓大。杯柄的左右兩側,雕雌、雄兩雞帶著數只雛雞,雛雞或覓食,或躲於雌雞翅下,或跳在雌雞背上玩耍。杯內壁利用犀角天然的地崗部位,刻出一塊垂岩,葡萄藤盤曲纏繞懸掛在岩壁下,葉、果點綴其間。在平底的邊緣處刻有陽文「尤侃」篆文小方印,印款字小,幾不可辨。此杯紋飾美,雕刻技法精湛,展現出一幅寓意深刻的錦雞教子圖,使人觀之韻味無窮,持之愛不釋手,是尤侃雕刻的犀角器中的精品。

此木雕為清代乾隆六年物,楊維占作品,高18厘米,寬9厘米,全器選取一塊沉香木雕制而成,只見峰壁偉聳,刀斧痕歷歷可見,頗具繪畫中「斧劈皴」意。峰下岩間,有九老分成三組:一人正提筆於岩壁題詩,二老站立旁觀,石上置硯,四老圍坐一矮几前,或言談,或觀題壁,几上放置一組茶具;左側有二老倚石相談,右下方二童子烹茶於一隅。岩壁上陰刻填綠楷書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詩。「香山九老」亦稱「洛中九老」或「會昌九老」,乃指稱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為首的九位七十歲以上友人在唐武宗會昌五年聚會歡醉吟詩的故事。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件明代榆木雕花方桌(見上圖),尺寸為106×106×85厘米,方桌體形碩大,整桌造型古樸典雅,做工繁複,線條硬朗,氣勢雄渾,頗具宋元風格。

該桌的桌面採用榆木獨板攢框鑲心製成,束腰採用雙層矮佬分隔成九個空檔,裝雕花卉紋條環板,牙板雕捲雲紋,牙板、條環板雕工玲瓏剔透,均用大料攢拐子構成,三彎腿流暢自然,底足止於靈巧的上捲雲紋。從設計到製作處處獨具匠心,採用浮雕、圓雕、鏤空透雕等手法,一氣呵成,雕工高超嫻熟,打磨講究,包漿潤滑,極具視覺效果,又產生了華麗的效果。

這個桌子是幹什麼用的呢?是典型的廟堂供桌,多陳列於廟堂之中,傳承下來的頗為稀少,保存完整者更顯珍貴。

明代方桌樣式分為束腰和無束腰兩種,有束腰者在面下作出一圈縮進面沿的線條,束腰下的牙條突出,仍與面沿垂直,四腿大多都用方腿,有的還弄出各種造型,如三彎腿、展腿、鼓腿彭牙等。束腰的中間還用矮佬分為數格,分段鑲板,如束腰較深,還需在束腰的上下另加托腮。無束腰傢具的腿足和牙板直接承托桌面,然後在牙條下另橫棖和矮佬,這種無束腰桌子的腿足有方有圓,多為直腿,很少有彎腿的,足端亦不作任何裝飾。

細觀方桌刀筆精妙,細膩且明快,線條婉麗而清遠,牙板及條環板畫面主題鮮明,輔助紋飾構成豐富的層次,深度空間極強,使紋飾繁複而不俗亂。方桌古拙中透出典雅,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佳作。雖經歷歲月風雨的侵蝕,傷痕纍纍,但更顯其深厚的底蘊。

這隻果盒為樟木材質,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8厘米,高6厘米,分盒底和盒蓋兩層,盒內設五格,為當時居家接待客人擺盛糕點果品所用,盒底還刻有主人的名號「汪庚陽記」。

這隻果盒製作精美,盒蓋的正面雕刻了一幅「狀元遊街」圖案,狀元神態鮮明,身下的麒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四周還裝飾有花紋,使整個畫面表現出濃烈的喜慶氣氛。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是古人相互之間常用的祝福語,而歷代的狀元金榜題名後,都要騎麒麟巡街炫耀,接受人們讚美。這是一件清代烏木隨形筆筒(見圖),寸徑14×15厘米,品相上乘,外表包漿既是歷史歲月的見證,又有舒適的手感和美感。

烏木,對收藏大軍而言,大部分幾乎都是從零開始。烏木俗稱「陰沉木」或「炭化烏木」,素有「東方神木」之美譽。烏木系遠古時期原始名貴古木因山崩、洪災、地殼巨變等自然因素,而深埋於古河床之下,經過成千上萬年的鈣化,形成植物「木乃伊」,它是自然環境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遠古原始森林碩果僅存的自然遺存,是古代四川最重要的生態文化遺產,更是極其珍稀的古化石實物。烏木色澤黑里透紅,古樸華貴,質地堅硬細膩,紋理清晰,斷面手感柔滑,不腐、不朽、不蛀,是製作高檔木器、寺廟佛像、手工藝品的極佳原材料,既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又是珍貴的收藏品,為歷代雅士所珍愛。

烏木筆筒以木取材,根據其形狀隨心所欲雕刻而成,細節構思巧配天然,使作品簡而精、朴而茂,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就其雕刻工藝、文化內涵、剖析風格、藝術特徵及整體包漿等方面研判,此件烏木隨形筆筒應為清代早期物件,相當難得一見,是極其珍貴的文房用具,同時也為清代木雕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宋瓷收藏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收藏行當:瓷看底,玉看皮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