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當局要對歷史課綱下手: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夏商周全消失

台當局要對歷史課綱下手: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夏商周全消失

海外網8月9日電據台媒報道,台當局將從本周六(11日)起,一連三天開七場會議對社會領域課綱進行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大幅度「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爭議。台媒質疑,台當局三天「火速快審」決定下一代世界觀的歷史課綱,是要「強勢過關」還是「快刀斬亂麻」?

台灣新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課審大戰。(圖源:聯合新聞網)

課綱擬將中國史內容大幅刪減 併入東亞史

據台灣《聯合晚報》9日報道,根據台灣十二年教育新課綱草案,高中歷史將不再分為「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領域,將過去的中國史內容大幅刪減,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的脈絡下進行討論。

此外,台灣舊歷史課綱是按照年代或朝代順序編排,如中國史分為「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更改後的新課綱則採用主題式方式分單元,比如將中國史分為4個單元,分別為「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以及「現代化的歷程」。根據課綱草案,台灣中學必修的歷史課程將以「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為原則進行規劃。

據報道,由於台灣歷史新課綱中,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等全部消失,內容也著重「文化史、制度史」,有教師擔心「過於省略歷史脈絡」,恐讓學生難以完整吸收,教師勢必要加強補充。

甚至還有所謂「課審委員學生代表」蕭竹均將在課審大會上提案,要求台灣史學習時長不得低於歷史科總學習時長的一半,還要求研擬所謂「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相關學習內容,並增加「台灣少數民族史」相關內容,叫囂希望擁有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課綱」。

島內教育業者怒斥課綱「去中國化」:太荒唐!

「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台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對此怒斥,這樣的歷史課綱就是為了「去中國化」,擔憂此舉會導致島內下一代「沒有史觀」。王仲孚舉例,台灣新課綱歷史部分,看不到關乎中國文明起源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也都沒了,大禹治水傳說、甲骨文發現可以不知道嗎?他痛批,「根本是在胡搞,實在太荒謬。」

台灣校長協會秘書長謝金城也呼籲,課綱審議應該拋開政治上的紛擾,回到教育初衷。他認為,「將中國文化納入東亞文化」與既定觀念相差太多,學生在史觀認識上不該「重台灣文化,輕中華文化」。

台北市中山女中歷史教師邱永春則指出,高中歷史課綱改為所謂「主題式」,會變得「支離破碎」。邱永春認為,「就算是主題式教學,還是要有歷史脈絡」,學生還是要有「編年」的觀念,但在新課綱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就得靠老師額外補充,「老師和學生要做的功課都會更多」。

台當局倒行逆施,不過是螳臂當車

此前,台灣相關部門去年6月公布十二年教育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高中歷史課綱的重大改變。人民日報當時刊文《「去中國化」是極可悲的事》指出,儘管這份課綱草案還在聽取意見階段,也足夠讓外界了解這一任台灣當局推動歷史教育的方向。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之企圖,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文章指出,從李登輝執政時期開始,台灣當局就斷斷續續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做文章,試圖割裂台灣與大陸乃至與中國的聯繫。「去中國化」教育在台灣行之有年。表面看,「去中國化」劍指兩岸關係;實質上,影響的是台灣的下一代、台灣的未來。近年有人提出台灣年輕一代存在所謂「天然獨」。可以這麼說,如果真有「天然獨」,多半是教育「去中國化」的產物。只知道「乙未割台」不知道「甲午戰敗」,只知道「台灣光復」不知道「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現在甚至連「光復」也不能提了。顯然,這樣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所謂的「台獨」意識是建立在對兩岸歷史淵源缺乏了解,甚至對中華文化所知不足的基礎上的。

文章強調,更重要的是,「去中國化」教育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和結果,只會令台灣下一代產生錯誤認知,更加難以面對真相。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評價李登輝的所謂本土化進程時所說,「不會改變最終統一的結果,這樣做只能使台灣人在重新統一實際發生時更加痛苦。」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017年6月28日也曾對此回應表示:台灣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是中華文化開枝散葉的歷史,是一代代中華兒女開發、建設寶島,共同反抗外國殖民統治的歷史,當然是中國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台獨」勢力變本加厲地在文化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分裂活動,企圖用「台獨」史觀繼續毒害台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已經引起台灣民眾的強烈憤慨。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趨勢中,這種倒行逆施,不過是螳臂擋車。(海外網 姜舒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預產期將過仍沒動靜 紐西蘭女總理稱或將接受引產
昔日斗勇今日握手 金正恩和特朗普都經歷了啥?

TAG:海外網 |